日本報道兒童新冠後遺症:感染了還有可能掉發?

2022-08-23     日本物語

原標題:日本報道兒童新冠後遺症:感染了還有可能掉發?

兩周前小編曾發過:日本19歲女生,新冠治癒後身體發生巨大變化,拍成記錄片引發熱議 ,看到有人評論是「失實報道」,其實內容的新聞畫面也是來源日本ANN新聞,大可以去搜索來驗證,說來關於新冠的後遺症,這兩年日本媒體其實就對這個話題有做過好幾期報道。

最近日本電視台有一期介紹就是兒童新冠後遺症問題,該節目也指出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團隊紀錄表明,感染新冠後的兒童5.8%約17人中有1人會產生後遺症。(這個比例比上回我們說的成人1/10的低)

可能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產生的後遺症反應、持續時長也不盡相同。有些人會產生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等的徵狀,不過新冠後遺症並不是只會發生在成人身上,在日本之外的其他國家也已經有調查指出「兒童新冠後遺症」也會發生,成為現在家長們不得不擔心的事情。

下面是日本近期一些兒童染疫的實際情況,首先是一位今年3月染疫的3歲男孩,要說有什麼後遺症的話就是掉發,節目找了今年5月跟7月的照片做個對比,明顯發現小朋友的頭髮的確少了許多,詢問了母親的意見,媽媽表示看著掉在幼稚園裡枕頭上的頭髮,只能一邊感嘆一邊收集掉落的頭髮。

電視節目上的另外一塊板子上是今年2月份感染的14歲初中男生,他的後遺症有像哮喘般的咳嗽,微微的發燒,頭痛,肚子痛,疲倦感,然後是腦子像起了「霧般」的狀態,就是俗稱的腦霧(腦霧是大腦難以形成清晰思維和記憶的現象)症狀,詢問了這個學生的感覺,他覺得腦子就是會一片空白,甚至到了沒辦法騎自行車的程度,雖然眼睛看得見,但意識是模糊的,詢問了初中男生母親的意見,說學校方面也是不懂得如何處理新冠後遺症,只能被建議〝自己要堅強一些〞。

節目也請來了一位醫生,他表示自己一開始對於新冠後遺症也是保持著懷疑態度,但是現在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因為感染新冠的患者有10%在療養結束一切恢復正常後,還會持續出現強烈的疲倦感以及咳嗽等等症狀。

不過這位醫生自己的家人,也就是3歲的小朋友,也在今年7月染疫並且在家療養,即便在療養期間結束後,依然沒有恢復食慾,後面也變得討厭外出。

對此這位叫做 田代和馬的醫生表示,流感和感冒在治療好了之後,幾乎不會出現疲倦的情況,看著患者跟自己的兒子,也不得不開始重視新冠後遺症的問題。

據說這種倦怠感並不只影響小朋友,一些年齡大的大概有10%左右的人(醫生自己看診人數做的比例),也有一些以前身體狀態不錯,現在卻變得臥床不起的情況。

那麼治療新冠疫情跟療養期結束後哪一種情況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來恢復呢?

醫生表示他自己有些患者在10天的療養期結束後,有10天以上的時間臥病不起,需要打點滴,避免患者產生脫水,而有很多人沒有食慾,可以說是病好了之後的應對反而更花時間,需要讓一個人重新完全恢復到正常的時間需要更長更久。(至於到底會持續多久,目前也沒有一個準確說法)

目前還搞不清楚到底是不是病毒殘留對人體造成影響,還是染疫期間對器官產生永久性的傷害,這點學術界還沒有一個結論。不過整體影響而言就是對人的消耗非常大,讓人一點體力都沒有。但是去檢查血液又沒有任何異常,也只是一直脫水,在強烈疲倦感的影響加上沒有食慾,還會引起低血糖跟脫水症的問題,像這種情況的老年人也比較常見。

那麼打了疫苗之後會比較好嗎?醫生依照自己就診的經驗表示,有些人打了三劑疫苗後症狀有比較緩和的症狀,而且身體的疲倦感也比較少,這樣的人是有的,但也有那種打了三劑之後還是臥病不起的人,所以也是在懷疑是不是跟個人的體質有關、

感覺新冠後遺症還是較為普遍的問題,不管對老年人或是小朋友都是,即使是5.8%的比例也是非常大,目前日本迎來第七波疫情,就連打了第四劑疫苗的岸田首相還是確診了。

而在目前這新一波的疫情中,日本兒童感染率達到新高。據共同社報道,8月上旬日本兒童的一周感染人數達到28.8萬,遠超上一波疫情的峰值15萬。受疫情影響,日本全國範圍內共關閉了100餘所幼兒園、託兒所等,一些小學也因此提前進入暑假。

與此同時,日本5歲至11歲兒童的新冠疫苗接種率處於較低水平。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5日,日本兒童兩劑疫苗接種率僅達到18.8%。

小編也知道目前國內為了清零犧牲很大,大家壓力都很大, 小編也無時不刻希望早日結束疫情,開放旅遊的出入境。但是比對下日本發來的疫情報道,日本人躺平後節節攀升的感染數據,還是國內安全啊,不過也希望能找到儘量不影響經濟活動,又能抑制住疫情擴散的科學辦法。

以上です

資料來源:網絡綜合整理

如果喜歡我們的作品,請持續關注日本物語,並動動您的小手給我們加星標,以及文章右下角的「在看」!

以下是星標的添加方法,在這裡要感謝各位讀者,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一所懸命的動力!

別忘了點「在看」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8088cb29825fb0c034210640a52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