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碗方便麵要用一個星期來排毒?關於泡麵的傳言,到底可信嗎?

2022-10-10     本草世界

原標題:吃一碗方便麵要用一個星期來排毒?關於泡麵的傳言,到底可信嗎?

生活中,關於泡麵的評論層出不窮,有人說,吃一碗泡麵,身體需要排毒7天,才能恢復,甚至還有人說小朋友吃桶泡麵,會7天不發育、不長個。

我們且不深究這些精準的數字是從哪得來的,但據前幾年的數據我們可以得知,我國的泡麵消費量達到了人均29袋/年,那按照以上這些說法,豈不是我國人均每年要排200天毒、200天不發育?那我們人均身高又如何能成為全球30年來增長最快的國家呢?

其實,將泡麵定義為「垃圾食品」未免有失偏頗,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低營養食物」或「高熱量食物」,當然了,除了上述這些缺乏理論依據的「泡麵言論」外,還有不少「養生論壇」也就泡麵做出了評價,其中不少言論都讓人深信不疑,那麼,關於泡麵的傳言,到底可信嗎?這3個「謠言」,或把你忽悠了。

1.泡麵中有大量防腐劑?

「防腐劑」可能是很多中老年人誤解最大的物質,因為從廣義來講,能夠防止食物腐敗的東西都能稱為防腐劑。譬如臘肉中的鹽分、腌菜中的酒精、泡菜中的酸醋等等,可我們總不能說這些物質都是有害的吧?

那麼方便麵中到底有沒有防腐劑呢?答案是基本沒有。因為油炸方便麵實際上是通過高溫和疏水,將麵粉中的水分除凈,從而營造出乾燥的環境,由此來阻止細菌生長,所以,脫水蔬菜和麵餅中很少會有防腐劑,而油包和醬包則是通過高鹽分和真空包裝來抑制細菌生長,並沒有特殊的化學物質,大家也不必對此過於「妖魔化」。

2.吃泡麵會致癌?

泡麵含有致癌物也是在生活中常常聽到的論斷,嚴格來說,這或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在油炸麵餅時,高溫、高熱催化之下會產生丙烯醯胺這種2a類致癌物質,對身體確有影響。但需要注意的是,拋開劑量談毒性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即便是在日常做飯中,產生的油煙、焦糊、亞硝酸鹽也同樣具有致癌物,難道自己做飯也不安全嗎?事實上,泡麵中的丙烯醯胺含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只要能夠通過食品安全檢查,那麼大機率是沒有問題的。

3.泡麵桶有毒害風險?

前些年,某家大廠生產的方便麵面桶毒害事件依舊是人們心中難以忘懷的「傷疤」,但是需要指明的是,標準桶裝方便麵的內層是聚乙烯鍍膜,其熔點在110℃以上,理論上不會對人體產生威脅,更不會溶解在麵湯中傷及身體。不過,由於一些不法商家品控不過關,包裝出現問題也並非不可能,所以,如果您要吃泡麵,自己準備碗筷或許會更安全。

總之,本文並非是建議大家多吃方便麵,而是要替這種具有積極意義的方便食品正個名,畢竟誰都有窘迫和不方便的時候,而這時,便宜高熱的方便麵,就能發揮最大功效。不過,方便麵缺乏蛋白質、維生素以及礦物質,若長期使用,還是會導致營養不均衡和體重異常,因此還是應該注意正餐搭配,以免危及健康。

【本圖文由「本草世界」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棉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61697db3e407e4cc04ec6fa04a363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