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團「飛」出大夢想,武昌職院無人機與頂尖高校同台競技

2024-10-31     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周治濤

通訊員 朱麗 趙珺潔

隨著低空經濟的迅猛發展,無人機被廣泛應用於農業、公安、測繪、交通等多個領域,無人機應用型人才成為「香餑餑」。近日,在河北定州舉辦的2024中國大學生飛行器設計創新大賽限時載運飛行項目的全國總決賽上,武昌職業學院「無人機社團」師生與清華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頂尖高校同台競技,兩個參賽機組均獲三等獎,這所職業院校的無人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受到業內關注。

隊員在備賽

專科生現學現用勇闖技能大賽

「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創新型比賽,大家都沒有相關比賽經驗。」武昌職業學院無人機技術應用學院教師曹建龍,回憶起備賽時的經歷,唏噓不已。

今年3月份,曹建龍、劉雅琪老師帶領著舒民宏、付俊誠、趙政、劉佳文、余中原等無人機專業同學開始備賽。

大賽要求在規定的條件下,自主設計製作無人機,並按照比賽要求通過現場的限時飛行測試。備賽期間,團隊購買了微型仿真機模型對飛機零部件進行測量,繪製圖紙並嘗試對模型進行拆解和組裝,理論知識和建模軟體的學習也在同步開展。

「固定翼結構組成、不同翼型氣動特性分析、飛機穩定性參數計算、飛機各部分數據計算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我們都是第一次接觸,還有建模軟體操作,都是和老師一起邊學邊做。」模型組成員劉佳文感慨,儘管壓力很大,但是大家都鉚足了勁。

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團隊的第一代機翼成品製作完成。「但模型上的理論在實操中沒能成立,懸掛8公斤的重量時機翼斷裂了。」為了尋求困難的突破點,指導老師曹建龍和參賽選手舒民宏隨後分別前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南昌航空大學進行學習交流。

經過改進,8月末第二代試驗機整機驗證大獲成功;同時,團隊無人機的設計報告榮獲了南部賽區三等獎,團隊也因此拿到了國賽決賽的入場券。

「賽前,我們的組裝備賽區被其他提前到場的學校占用,因為他們以為我們會棄賽。」曹建龍笑著說,此次參賽的選手基本來自全國重點高校,而來自高職院校的不到5所。

擔任飛手的付俊誠回憶說:「賽場上團隊的無人機有一顆螺絲出現了鬆動,在僅有的6分鐘時間內,團隊成員完成了故障排查和修理,順利飛完了比賽!」

當成績公布的那一刻,指導老師曹建龍也熱淚盈眶。「之前我們參加這個比賽其實是不被看好的,但是我一直憋著一口氣,一直堅定地和學生們講,本科生能做出來的,專科生一樣能做!」

比賽現場

學科支撐社團培養打造專業「飛手」

此次參加飛行器設計創新大賽,武昌職業學院團隊共帶去了翼展5.2米的無人機3架,2.4米的4架,賽後清華大學代表隊、國防科技大學代表隊等高校,對武昌職業學院團隊的無人機表現出濃厚興趣,並現場交流起飛行經驗,合影留念。

「這次比賽是我們學校無人機社團風采的一次亮相,也是對我們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檢驗。」武昌職業學院無人機技術應用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陳盼介紹,學校以專業教學為支撐,通過社團興趣培養和賽事激勵,建立起無人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

在專業教學方面,武昌職業學院無人機技術應用學院專業水平在湖北高校中位居前列,開設有無人機應用技術、無人機測繪技術2個專業,在建的還有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專業。作為國家級校園航空飛行營地,無人機專業教學的硬體設施完備,課程內容豐富。

在硬體設施方面,無人機技術應用學院建有2500平方米的無人機實訓大樓,擁有60餘畝室外無人機飛行實訓場。教學實訓場地可完成模擬無人機生產企業生產線開展組裝、調試、試飛,模擬無人機應用企業開展無人機檢測、任務規劃、飛行實施、數據處理,模擬無人機競技體育開展無人機飛行大賽。

依託學院背景,2021年,武昌職業學院成立了無人機社團,面向全校招募具有相關特長和興趣愛好的學生。

參賽隊員舒民宏,大一就加入了學校的無人機社團,他介紹,平時社團有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大家,學習編程、建模等跨專業知識,定期進行飛行技術訓練,與其他高校的航模社團交流學習,還有機會參加學校運動會等各種大型活動無人機表演,以及通過選拔參加國家級職業技能賽事。

武昌職業學院參賽隊員與清華大學參賽隊員交流、合影

「學校還有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每年都有學長自己開公司,帶著我們參加校外的商業項目。」舒民宏介紹,很多同學在大學期間就已經具備了較高的無人機飛行技術,畢業前就被相關企業預定,平均月薪在1萬元。

(來源:極目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60109889b6c79db0903984562f8df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