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隧道榮獲2022-2023年度(第二批)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

2024-01-16     海峽導報

原標題:海滄隧道榮獲2022-2023年度(第二批)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

海峽導報1月16日訊(記者 余健平)1月13日,第五屆公路建設高質量大會暨2022—2023年度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表彰大會在湖北武漢召開,廈門路橋集團承建的廈門第二西通道(海滄隧道)工程榮獲「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

來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公路交通優質工程獎簡稱李春獎,由交通運輸部與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聯合設立,是與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茅以升科學技術獎齊名的中國公路行業最高質量獎,也是中國交通公路建設者的至高榮譽。

廈門第二西通道(海滄隧道)工程起自海滄區馬青路,以海底隧道形式穿越廈門西海域,在象嶼碼頭附近進入本島,以暗挖、明挖組合形式下穿興湖路,側穿象嶼花園、鴻圖苑、金莊花園等密集居民區,設置3條匝道與興湖路、湖裡大道互通互連,上跨地鐵1號線,終於火炬北路與成功大道相交處,並與翔安大橋相連,形成廈門第二條東西向公路交通快速幹線。路線全長7.1公里,其中隧道長6.3公里,跨海域寬度2.8公里,全線設地下互通1處、通風塔2座,於2016年6月主體開工建設,歷時5年建成通車。

海滄隧道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三條公路海底隧道,也是繼翔安隧道之後廈門第二條更具難度的海底隧道。海滄隧道具有海底斷層、風化深槽等不良地質構造,陸域基岩起伏變化大,緊鄰密集建築群、近接城市高架橋、長距離下穿城市主幹道、上跨運營地鐵等複雜周邊環境特點,集中了小凈距、分離式、分岔式、雙聯拱等多種隧道型式,暗挖法、明挖法兩種主要施工方法,台階法、CD法、CRD法、雙側壁法、不對稱雙聯拱、三導洞雙聯拱等施工工法,通過服務洞超前並利用車行橫洞不斷增開工作面的多面施工組織方式實現長隧短打,匯聚了海底隧道與城市隧道施工技術的精華。

廈門路橋工程公司以「打造一項百年品質綠色工程、建設一項現代長大隧道管理典範工程、創建一項平安工地示範工程、成就一項穿江越海標誌工程」為目標,本著「安全高於一切、質量同於生命、防患勝於補救、責任重於泰山」的管理理念,以標準化、信息化、精細化管理為質量抓手,以微創新為科技支撐,採取簡潔、定點、快速、精準注漿加固圍岩,實現了技術上的提升及工藝上的突破,大幅提升了我國海底隧道綜合施工技術管理水平,開創了多類型地層注漿施工技術、超淺埋-超大斷面-不對稱變截面-下穿城市主幹道-暗挖進洞雙連拱隧道施工的先例,打造了新時代廈門路橋新品牌,譜寫了廈門跨島發展的新篇章。

項目先後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和交通運輸部、應急管理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三部委「平安工程」冠名,《鄰近敏感建築物超大斷面淺埋暗挖隧道低振動爆破關鍵技術》榮獲中國爆破行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568bfad2a5adc59c3fd815cf69f6e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