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發布一周年:潘多拉魔盒「開了又開」 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2023-12-04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ChatGpt發布一周年:潘多拉魔盒「開了又開」 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本報記者 秦梟 北京報道

在一場「鬧劇」結束後,ChatGpt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生日。在OpenAI官網上,ChatGpt給logo戴上了生日帽。把滑鼠放在小帽上,會出現這樣一行字——「這是我的第一個生日」。去年11月30日,OpenAI正式發布了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五天用戶突破100萬人,兩個月後,2023年1月,瑞銀集團研究顯示該應用的月活躍用戶數突破1億人。而根據Similar Web分析,到今年10月,ChatGPT全球造訪量大約是17億次。

ChatGPT的面世打響了人工智慧賽道的「發令槍」,全世界掀起了人工智慧狂潮,圍繞人工智慧大模型擴張商業版圖你追我趕。一年來,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大模型已達數百個。以文心一言、訊飛星火以及通義千問等為代表的國產大模型,已陸續宣布性能趕超GPT3.5。

「忽如一夜春風來」

2022年11月30日,在紐奧良舉行的NeurIPS機器學習大會上,OpenAI公布了text-davinci-003,被稱為「GPT-3.5系列」的一部分。它通過處理更複雜的指令和生成更高質量、更長形式的內容,在前代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與此同時,OpenAI推出了ChatGPT早期演示。

雖然發布之初,ChatGpt迅速博取了外界關注,但在大肆炒作的同時,批評之聲也不絕於耳。因為它的回答既有事實,又有胡言亂語。

彼時,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在推特上表示:「ChatGPT的功能非常有限,但它在某些方面的表現,足以讓人誤以為它很出色,這是一個進步的預演。我們在穩健性和真實性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不過一年的時間裡,人們已經利用ChatGPT進行了各種各樣的任務,從寫電子郵件到寫代碼,周活躍用戶已達到億級。「ChatGPT的周活躍用戶達到了1億人,另外還有200萬名開發者通過OpenAI的API構建應用。全球財富500強企業中,超過92%的公司都在使用OpenAI的系列產品。」Sam Altman日前表示。

拋開OpenAI的「宮斗」不談,OpenAI與ChatGPT在過去一年,無疑是成功且令人驚嘆的。在過去,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而且技術門檻較高,普通企業和個人很難參與其中。而ChatGPT的出現,使得AI技術的應用門檻得到了大幅降低,為AI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研究機構開始關注和投入到NLP領域的研究中,推動了AI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鏈的完善,使得用戶可以通過網絡平台輕鬆獲取和使用AI技術,大大降低了技術應用的難度和成本。

在由ChatGPT引發的這場AI風暴中,Google、微軟、英偉達、百度、華為、阿里巴巴等企業巨頭紛紛參與其中,各式各樣參數不一、任務導向不同的「大模型」也陸續面市。一時間,「煉大模型」成為了當下AI產業發展的一個主旋律。

在2023人工智慧計算大會(AICC)上,《北京市人工智慧行業大模型創新應用白皮書(2023年)》(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白皮書》顯示,目前美國和中國發布的通用大模型總數已占全球發布量的80%,成為大模型技術領域的引領者。僅國內而言,截至2023年10月,我國擁有10億參數規模以上大模型的廠商及高校院所共計254家,分布於20多個省市/地區。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透露,我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不斷增長,企業數量超過4400家,智能晶片、開發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根據柯林斯詞典統計,人們在 2023 年提及 「AI」 的次數是去年的4倍。紅杉資本稱,他們的收件箱被「AI Salesforce」「AI Adobe」「AI Instagram」等各種創業想法填滿,整個科技行業陷入到了人才爭奪和採購GPU狂潮中。

但是對於一些AI初創公司而言,研究機構與業內人士並不看好。據Pitchbook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生成式AI領域投融資交易數量達101筆 ,環比下降29%,交易總額降至61億美元,比今年一季度降低80%左右。

紐約風投機構Next Round CapitalPartners的創始人兼執行長KenSmythe也曾做過預計:「85%的AI初創公司將在三年內倒閉,要麼是因為被大公司吞併,要麼是因為資金缺乏。」

「最賺錢」的不是OpenAI

發布一年的時間,OpenAI也從一個研究機構變成了估值900億美元的超級創業公司,聚攏了200萬名開發者用它的技術開發各種應用,成為全球第三大獨角獸,僅次於位元組跳動和馬斯克的SpaceX。

不過,OpenAI並不是最大的受益者。自去年ChatGPT發布到現在,標普500隻漲了10%,微軟的股價則增長近60%,12月初,微軟市值創下歷史新高,接近2.8萬億美元,接近蘋果3萬億美元的龍頭地位。

而一開始被認為可能遭受巨大衝擊的Google,市值也達到了1.6萬億美元;靠著開源大模型追上來的Meta,市值增加了近5000億美元。

在這場AI風暴中,賺得盆滿缽滿的當屬英偉達,為了訓練ChatGPT,OpenAI構建了由近3萬張英偉達V100顯卡組成的龐大算力集群,GPT-4更是達到了100萬億的參數規模,其對應的算力需求同比大幅增加。TrendForce分析認為,要處理近1800億參數的GPT-3.5大型模型,需要2萬顆GPU晶片,而大模型商業化的GPT需要超過3萬顆,GPT-4則需要更多。

據市場跟蹤公司Omdia的統計分析,英偉達在第三季度大約賣出了50萬台H100和A100 GPU。

與此同時,英偉達股價在2023年的表現異常出色。今年以來,英偉達股價漲幅達到了驚人的180%。過去一年其市值增加了7100多億美元,成為了晶片行業第一家市值萬億美元的公司。

不僅如此,根據分析師預期數據,從2024年到2030年,預計英偉達的年化營收增速有望達到24.6%,營業利潤在此期間的年化增速有望達到31.1%。如果英偉達能夠實現這一目標,根據模型預測數據,英偉達股價在2030年將達到1197美元。

國內而言,百度、科大訊飛一年來市值分別增加了近30億美元和40億美元。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前三季度,國內涉及AI大模型及其落地應用的企業的融資就有近60筆,投融資金額超過人民幣1200億元。其中,單筆過億元融資超20筆。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全年,AIGC賽道共發生78筆融資,融資金額達13.7億美元,約為人民幣96億元。這意味著僅2023年前三季度,AIGC賽道的融資金額就已超過去年全年的10倍還多。

(編輯:張靖超 校對:顏京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5436ae927b48cb3ecf34f7427a06b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