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潮濕發癢,並非都是痔瘡,還可能是癌細胞在作怪,別光顧著撓

2024-01-13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原標題:肛門潮濕發癢,並非都是痔瘡,還可能是癌細胞在作怪,別光顧著撓

王大哥今年35歲,是一名經常加班到深夜的上班族。他最近感覺到肛門附近濕濕的,還伴隨著瘙癢,而且時不時有分泌物排出。

但是由於部位比較特殊,即便是瘙癢難耐,他也不好意思在上班時撓,只能想方法在椅子上蹭蹭。次數多了,同事們都調侃他:你的椅子上是帶刺了嗎?

現在王大哥很矛盾,一方面是實在太癢了想要撓,另一方面又礙於面子不敢撓,被折磨得十分痛苦。

一、痒痒癢,肛周瘙癢,欲抓不能

肛門瘙癢是一種常見的局部瘙癢症狀,通常表現為肛門周圍輕微或嚴重的瘙癢感,有時也可延伸至會陰部,長時間不治癒還可發展成瘙癢症。由於發病部位特殊,很多患者常常難以啟齒,羞於就醫,癢了就自己撓,而這樣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撓癢後症狀緩解,可能是因為抓癢過程中產生的疼痛信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掩蓋瘙癢感。抓癢動作屬於一種低水平的疼痛信號,這種疼痛信號能夠覆蓋瘙癢感,分散注意力,從而暫時減輕瘙癢的感覺。因此,有時候抓癢的力度越大,效果越顯著。

然而,這種方法並未解決皮膚瘙癢的根本原因,只是暫時地將其忽略。一旦疼痛信號消失,瘙癢感可能會再次顯現。

另外,抓撓後還可能會加劇原有病情,甚至導致皮膚越抓越厚、變得更加難以治療。如果抓撓的力度過大,導致皮膚破損,可能刺激皮膚增厚,進而引發細菌或病毒的感染,使皮膚病情變得更為複雜和難以控制。

二、肛周瘙癢?並非都是痔瘡

瘙癢在全身各處都可能發生,而數據表明,大約1-5%的普通人群存在肛周瘙癢,常見於40-60歲的中年人,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4倍。

而由於「痔瘡」的名氣太大,很多人會有錯誤的認知,肛門部症狀都是由痔瘡引起的,肛門瘙癢也不例外。但其實這是錯的!

引起肛周瘙癢的原因有很多,有些甚至可能是癌。

1.肛腸疾病

任何肛腸疾病都可能引發或加重肛周瘙癢,其中痔瘡和肛裂是最常見的原因。

其他可能導致肛周瘙癢的肛腸疾病包括肛腸腫瘤,如直腸癌、肛門癌、腺瘤性息肉和結腸癌,以及一些較為罕見的情況,如肛瘺、直腸脫垂、潰瘍性結腸炎和功能性腸病等。

2.局部刺激

肛周瘙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局部刺激,通常由排泄物(糞便)溢出、滲漏或肛周皮膚潮濕等引起。糞便污染可能不易察覺,但足以引發瘙癢。飲食因素,如咖啡、酒精和辛辣食物,也可能導致肛門溢液。

3.感染

引發肛周瘙癢的病原體包括各種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其中,喜歡潮濕或多汗環境的念珠菌是常見病因。

其他引起肛周瘙癢的病原體包括疥瘡、帶狀皰疹、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菌等,以及一些性傳播疾病如尖銳濕疣、扁平濕疣、單純皰疹、衣原體感染、梅毒和淋病等。

4.皮膚疾病

許多皮膚病都可能導致肛周瘙癢,包括接觸性皮炎、銀屑病、濕疹或特應性皮炎、放射性皮炎、多形紅斑、脂溢性皮炎、扁平苔蘚等。兒童肛周瘙癢也可能由肛周皮膚病引起,其中,尿布性皮炎是嬰兒中較為常見的引發瘙癢的皮膚病。

5.系統性疾病

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營養性疾病(如缺鐵性貧血、維生素A或D缺乏)、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和淋巴瘤)、肝病(高膽紅素血症)和腎病(尿毒症)等都可能導致肛周瘙癢。

病因錯綜複雜,對於肛周瘙癢的症狀,應該進行全面的評估,以確定準確的原因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三、肛門瘙癢難耐,怎麼處理才好得快?

為了遠離肛周瘙癢,避免陷入「肛周瘙癢-撓癢-皮膚損傷-瘙癢加重」的惡性循環,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肛腸科副主任魯振鋒給出了下面4點建議:

1.規範治療

通過結合病史、肛門指檢、肛門鏡檢查和肛門直腸測壓等專科檢查,明確肛周瘙癢的具體病因。切忌自行用藥,以免長期錯誤用藥引起皮膚增厚、分泌腺萎縮,從而導致更為頑固的肛門瘙癢。

2.清潔肛門

由於肛周的皮膚較為柔軟敏感,建議採用點、轉、收的手法進行清潔。使用溫水清洗肛門周圍皮膚,避免使用肥皂、沐浴露等過於刺激的清潔劑,也不宜用含酒精的濕巾進行消毒。建議採用蹲位清洗,有助於徹底清除肛管中的殘留糞便。

3.保持衛生

保持肛門周圍的乾燥,避免長時間處於潮濕的環境,及時更換潮濕的內褲。在內褲的選擇上,建議使用寬鬆合體的棉織品,並注意充分晾曬,以防止病菌滋生。

4.調整飲食

避免食用可能引發瘙癢的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酒精等。調整飲食結構有助於減輕肛周瘙癢的症狀。

通過採取上述建議,可以更好地預防和緩解肛周瘙癢,避免進入不良的循環。而要想獲得更精準的方案,患者還是應該諮詢專業醫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治療。

參考資料:

[1]《痒痒癢!皮都抓破了,皮膚瘙癢這8種情況千萬別撓》. 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網際網路醫院 2023-08-18

[2]《痒痒癢!肛周瘙癢不一定是痔瘡,還可能"暗藏"腫瘤?勸你一定要重視…》.科普中國.2020-12-27

[3]《濕疹長在「菊花」上,一查竟是癌?「菊部」潮濕瘙癢,別忽視》.健康杭州.2023-11-0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464a34a20d84522983d34ea45b1a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