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老兵只會漸漸凋零。」這是老兵們最強誓言!但是老兵們的心境又有何人能夠琢磨透?「我們不怕死,就怕被遺忘!」這是無數老兵們臨終前最大的遺願。
在中華民族最危急的關頭,他們離開家鄉走到了保家衛國的第一線,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當戰爭的硝煙逐漸散盡,倖存下來的抗戰老兵們,絕大多數都垂垂老矣。
他們的名字可能不為很多人熟知,但是他們身上因戰爭留下的傷痕卻永遠無法抹。他們容顏老去,身姿不再矯健,絕大多數臥病在床,但他們沒有埋怨哀愁,依然辛勤勞作,積極生活。
今天小編將給大家介紹幾位抗戰老兵的故事,即使英雄遲暮但是依舊不減當年捨身忘我的抗戰精神。
一、老兵馮明忠
籍貫:湖北應山縣陳巷(現廣水市);出生日期:1920年
抗戰經歷:1940年3月,年僅20歲的馮明忠參軍,隨即被編入新四軍五師第13旅第38團1營2連的戰士,曾多次參加對日戰鬥,兩次頭部負傷,現在腦部仍有彈片,左腿受傷截肢。
二、老兵陳有根
籍貫:浙江長興人;出生日期:1928年
抗戰經歷:1944年,陳友根參加新四軍,隨軍在虹星橋、泗安等地與日軍作戰。次年,他被編入最華中軍區特務團,當時負責粟裕及指揮部的安全。在與日軍的戰鬥中,她被子彈擊中了右臂、左手、無名指和頭部。目前他的右臂里還留下彈片,而且右臂抬不起來。
三、老兵段兆楊
籍貫:山東濰坊;出生日期:1920年(2014年離世)
抗戰經歷:1939年,19歲的段兆楊投筆從戎報考黃埔軍校。他是黃埔軍校七分校17期12總隊三大隊步兵科畢業,國民革命軍第92軍21師63團2營4連上尉連長。
戰鬥中曾多次受傷,目前身體里還有彈片。「我這一輩子經歷了很多事都是別人沒經歷過的。現在說起來好像是故事,其實那時候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戰壕里踩著自己弟兄的屍體跑來跑去的,一點都不假。」
四、老兵王建
籍貫:山東濰坊;出生日期:1925年
抗戰經歷:曾是中國駐印軍直屬汽車兵團第一團上士班長,曾參加中國遠征軍入印、緬作戰。17歲時正在讀高三的王建得知國民政府正在秘密招募淪陷區的青年到前線去抗日,毅然選擇報名參軍。「真的是一種很悲壯的心情,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感覺。」
五、老兵宋文得
籍貫:河南漯河;出生日期:1920年
抗戰經歷:1939年,年僅19歲的宋文得參軍,被編入30軍30師89團隨即輾轉徐州等地與日軍作戰。當年在宜昌與日軍爭奪古城時,戰鬥極其慘烈,宋文的被手榴彈炸傷。
目前健在的抗戰老兵越來越少,一寸山河一寸血,這些抗戰老兵的英勇事跡理應為後輩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