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專訪中大管院張曉瑜:聚焦學科優勢,持續精進求變

2023-12-13     MBA教育網

原標題:央廣網專訪中大管院張曉瑜:聚焦學科優勢,持續精進求變

中山大學將百年歷史底蘊與現代創新精神結合,帶著對新時代力求發展、力求突破的決心與行動,逐步形成了綜合性、創新性、開放性的特色,也為管理學院的發展及MBA的人才培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中山大學管理學院MBA教育謹循「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以「融匯中西管理智慧、培養創業創新精神、踐行服務社會責任、作育商界管理精英」為使命,已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知名商學院、亞洲最具影響力的MBA品牌之一。

承辦方供圖

2023年12月2日,由央廣網主辦、中國MBA教育網承辦的「2023央廣網MBA教育年度大會暨管理的力量論壇」圓滿舉行。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專業學位中心辦公室副主任張曉瑜接受央廣網專訪,圍繞「商科教育人才培養」主題,就「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教育體系」「MBA教育特色化發展」等問題展開深度探討。

學校供圖

中大賡續百年,學科優勢鑄就強勁核心競爭力

央廣網:中山大學明年即將迎來世紀華誕,在時代發展過程中,請問貴校MBA教育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形成了怎樣的目標和定位?取得了哪些成績?MBA項目有哪些獨特的優勢和特色呢?

張曉瑜:中山大學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廣州,是由孫中山先生在1924年創辦的一所高校。在明年中山大學即將迎來百年校慶,作為中大人,此刻我們的心情都非常澎湃。中山大學辦學至今已經形成了三校區五校園統籌發展的辦學格局和文理醫工農藝綜合發展的學科布局。管理學院成立於1985年,是在國內最早成立的專門從事工商管理教育的學院之一。中大管院的MBA教育始於1996年,1998年迎來第一批入學學生,截止到明年有25年的辦學歷史。至今我們已經向社會輸出和培養了接近6000多位的校友,在全國各地的企業從事著管理服務工作。在MBA的培養里,我們除了關注並服務於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之外,也非常關注學生的個人發展。

學校供圖

在2019年,中大管院MBA根據時代與技術發展及管理需求發展不斷革新培養方案,推出了「C立方課程體系」,該體系由「Common Knowledge」、「Cutting-edge Contents」、「China Context」三個維度組成,旨在為學生提供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前沿的學科內容、豐富的本土內涵相融合的商科教育。是在國內第一所把職業發展融入教學培養里的院校。C的立方由三個C來組成,第一個是管理通識,系統賦能(Common Knowledge),基於「A+」與「雙一流」工商管理學科,以三大國際認證為質量保障體系的工商管理通識教育;第二個C是我們中國情境,立足本士(China Context),我們希望重視培養學生髮現和解決中國管理問題的能力,貢獻中國管理智慧,講好中國商業故事,為提升民族企業的競爭力培養優秀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第三個C是國際視野,前沿引領(Cutting-edge Contents),這是我們立足於粵港澳大灣區,堅持貼合前沿,將技術發展和管理理論學習相融合,不斷更新和調整培養方法,將大數據、人工智慧、大健康管理等前沿技術融入管理教學當中。

同時,我們的課程體系也體現了以提升學生的職場勝任力為核心的目標,在選修課程中設有CXO高管崗位勝任力模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在CEO/COO/CFO/CHRO/CIO/CMO等六個方向中選擇合適的課程,從而明晰自己的職業發展需求,合理規劃未來發展目標。

我們在2022年,結合中山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醫療實力和學科優勢,正式推出了醫療管理MBA方向。通過促進跨學科的教育與實踐,致力培養引領未來的復合型高水平人才,抓住主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以工商管理「雙一流」學科及中山大學醫療實力為基礎,面向大健康全產業鏈條生源,打造未來領導者勝任力的培養體系。以上是我們做的一些創新嘗試。

學校供圖

新領域、新思維,培養核心因時而變

央廣網:MBA教學是職業導向明確的實用型人才的培養項目,實踐性尤為重要,面對當下複雜多變的環境,MBA教育應當去注重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您覺得其中最核心的是什麼?

張曉瑜:新科技,新技術都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思維,我們的人才培養方式是緊隨時代一直在變化的,所以在MBA的課程培養里,我們會更加關注以下三點:

首先,是打開思維模式,不固守於傳統工商管理的教學,在教學課程中結合前沿內容,包括智能製造、醫療管理等,並在教學成果裡面得到輸出。

其次,我們關注行動與實踐的結合,除了課堂老師的教授之外,我們會設置很多的實踐課程。比如說已經開展了十多年的企業診斷的內容,我們帶領MBA學生走進企業、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實際困難,以及產業發展遇到的一些難題。嘗試去幫他們做梳理和解決,另外,我們積極與國際知名院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交流合作院校遍布於大洋洲、北美洲、歐洲、非洲和亞洲的28個國家和地區,與約110所著名大學建立了密切的戰略夥伴關係。致力於獲得在國際上積極發聲的機會,與世界分享中國的管理智慧。

最後,對於說MBA同學來說,更需要保持一顆初心。希望他們像海綿一樣儘可能的吸收中大管院所傳遞的知識與能量。懷揣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重返校園,希望他們從嶄新起點開始,以新狀態進行充分的吸收和消化,從而在面向未來的商業領域輸出更飽滿的學習成果,擴展更大的企業舞台。

承辦方供圖

央廣網:面對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您認為MBA教育在課程以及項目的建設上應該如何進行創新?貴校的MBA教育在創新方面進行了哪些實踐和探索?

張曉瑜:中山大學以數字時代的管理行為與決策研究為重點研究領域,以建設教育部「大數據管理行為與決策實驗室」為創新舉措,聚焦基於大數據和複雜經濟系統的企業基礎行為研究,加強數字中國建設,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大數據管理行為與決策實驗室」成功入選首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並在2021年獲得了國家優培計劃,吸引了很多老師和學生在其中做課題的調研和研究。以及上個問題談到的醫療管理MBA項目,也是我們基於新的情境下所做的嘗試。

在我們的課程體系里,有兩個根本性內容傳輸給學生們,第一個是工商管理學科所傳輸給學生的基礎知識內容,第二個是學生個人的自我學習能力以及學習需求的更新。我們希望將以上兩個需求進行深度融合,賦予學生更多幫助。

承辦方供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43e10d071552524dfae529e112cd9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