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了13億拍爛片,趕緊滾啊!

2022-07-28     影探

原標題:燒了13億拍爛片,趕緊滾啊!

想像一下,如何拍攝「史上最貴的流媒體電影」?

要有頂級主演陣容。

銀翼殺手+美國隊長+新任邦女郎,影壇頂流,強強聯手。

要有幕後大佬坐鎮。

《復聯3》《復聯4》導演羅素兄弟執導,製作成本超2億美元。

打破《紅色通緝令》成本紀錄,任性撒幣,壕無人性。

要有火爆刺激的動作大場面

還要有口吐芬芳的沙雕騷操作

美國隊長神盾局長

一手好牌,擺明衝著「無腦爆米花爽片」來的。

然而,網飛只拍出了前兩個字——

「灰影人」

The Gray Man

2022.7.22 美國網絡

《灰影人》,改編自軍事驚悚作家馬克·格里尼的同名小說系列。

出版業界將其高度評價為:

「加了紅牛和興奮劑,然後搖勻的《諜影重重》」

馬克·格里尼

2011年,攝政娛樂買下版權,邀請布拉德·皮特主演。

後來,又改為查理茲·塞隆主演的性轉版本。

可惜,兩次開發未半,而中單崩殂。

直到2020年,網飛聯手羅素兄弟旗下AGBO影業,重啟影視化開發。

力圖打造一個《007》級別的原創間諜片系列

主創全家福

話說回來,「灰影人」到底是啥?

話說,18年前,CIA啟動了一項「塞拉計劃」——

招募死囚,許諾自由,但代價是要接受訓練,執行見不得光的刺殺任務。

一名死囚(瑞恩·高斯林)欣然接受。

自此遁入灰影,成為江湖聞風喪膽的頂級殺手「六號」(七號被007占了)。

人送外號,灰影人。

這次,六號奉命暗殺出賣國家機密的雙面間諜。

正欲得手,不料目標突然坦白:自己是塞拉計劃的「四號」。

他在一次任務中,無意截獲了CIA高官犯罪證據,招致殺身之禍。

臨死,他囑託同僚扳倒幕後黑手,否則早晚也得遭殃。

六號別無選擇,只好攜帶證據銷聲匿跡,亡命天涯。

頂級殺手攜最高機密叛逃,CIA當然不會罷休。

他們僱傭性情殘忍、行事浮誇的反社會僱傭兵(克里斯·埃文斯)出馬。

發動全球懸賞,無所不用其極地追殺六號。

與此同時,六號的聯絡人(安娜·德·阿瑪斯)也沒閒著。

千鈞一髮之際,來到搭檔身邊,伸出援手。

頂級殺手+美女特工 vs 邪惡傭兵+刺客集團

一場全球追殺大戲,從此展開……

如果用兩個字形容《灰影人》,我會選擇「有錢」

這無關優點,或是缺點,只是簡單、純粹地感慨:

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不信?我給你掰扯掰扯。

比如說,卡司臉面。

瑞恩·高斯林,漫威、DC爭搶邀請,卻從來不care的低調男神。

《灰影人》卻能夠讓他飾演一個單薄如紙的純動作片殺手角色。

不愧是鈔能力。

如果你想不通,他為什麼放飛自我,畫風大變——

先在《芭比》變身「Gay司令」,逐漸肯化;

而後又高調申請加入漫威,想演惡靈騎士。

《灰影人》答疑解惑,原來一切冥冥自有天意

高斯林在《芭比》中飾演肯

克里斯·埃文斯,好萊塢光鮮偉岸的「美國隊長」nice男神。

《灰影人》卻讓他顛覆形象,扮成猥瑣油膩的精神小伙。

不愧是鈔能力*2。

尤其上巴那撇一字胡,仿佛是和記憶之間隔起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

美國隊長紹興隊長

圖源:網絡

比如說,觀光牌面。

2億美元砸下來,對標隔壁《007》,牌面不能輸。

怎麼著,都得安排一場環球逃亡公費旅遊。

每隔幾分鐘,電影就要煞有介事地切換場景,打出地名:

曼谷、巴庫、摩納哥、維亞納、克羅埃西亞、布拉格……

13個國家和地區熱門景點打卡,觀光元素拉滿。

然而,主要戲份和各個地區的景觀風貌沒啥關係。

大多只是走馬觀花,拍些空鏡頭素材,便立即轉入綠幕棚拍。

觀影過程就像參加一場沿途不停車,直奔禮品店的黑心旅遊團。

觀光了,但好像又完全沒有觀光。

比如說,特效場面。

羅素兄弟在《帝國》採訪中透露:

「《灰影人》眾多動作戲把我們快逼瘋,心臟都快成了漿糊,大腦也要融化掉了。」

一分錢一分貨,重金砸出來的動作場面,確實全球頂級,沒得黑。

主演高斯林和安娜,開機前先行接受了三角洲部隊的格鬥訓練。

9場大型動作戲,貢獻了一部「動作片百科全書」。

有賽博霓虹背景下,如絲般順滑的近身搏殺

有警匪街頭掃蕩對轟,間不容髮的火爆槍戰

有超跑vs裝甲的亡命飆車

還有「印度甄子丹」1v2華麗對打

特別推薦,布拉格大戰。

疫情期間,布拉格廣場封閉十天,給《灰影人》劇組拍攝。

羅素兄弟自然祭出看家本事,毀天滅地,輪番轟炸。

配合麥可·貝標誌性幽靈無人機長鏡頭巡航拍攝。

據說,這場不足10分鐘的動作戲,燒掉了劇組4000萬美元預算。

撒幣救不了電影

話說回來,有錢就能買來好電影嗎?

《灰影人》爛番茄新鮮度48%的成績,足以給出答案。

說到底,它和《紅色通緝令》類似,依舊是網飛年貨大片標準操作:

一流的卡司製作+二流的俗套劇本=三流的無腦大片

沒有了丹·哈蒙和漫威創意委員會做遮羞布。

羅素兄弟,又一次暴露了行活動作片導演的本質。

文戲最直觀的問題,肯定是俗套。

《灰影人》劇情:無敵特工,陰謀陷害,東家追殺,亡命天涯。

是不是感覺似曾相識,就像——

《安娜》、《碟中諜》、《特工紹特》、《生死狙擊》、《一觸即發》、《諜影重重1》、《諜影重重2》、《諜影重重3》、《諜影重重4》、《諜影重重5》……(歡迎評論區繼續補充)

特工片早就拍爛,完全不過腦子的老套情節,拼貼縫合。

沒有《007》那麼浮誇,也不及《諜影重重》那麼深沉。

所謂的文戲,敷衍麻木地承接一場場酷炫炸裂的動作戲。

偶爾蹦出一兩句「自黑」台詞,也只是在落入窠臼和不落窠臼之間仰臥起坐。

無聊,太無聊了!

劇本老套,自然導致人設單薄。

毫不誇張地講,整部電影,全員工具人。

原著小說,為高斯林賦予了不亞於詹姆斯·邦德的角色魅力:

頂級殺手,冷麵幽默,人狠話不多,正義感爆棚,寧肯失手也不會濫殺無辜。

再加上一條「大叔救蘿莉」的支線,很難不招人喜歡。

然而,稀爛降智的劇本,沒有給他任何閃光點。

哪怕是「銀翼CP」再次組隊,也是毫無火花,味同嚼蠟。

這哪是六號,分明是老六。

《銀翼殺手2049》

於是,他只能像「美服燕雙鷹」,靠演員魅力硬撐。

你能看到他受傷,卻感受不到疼痛;

你能聽到他貧嘴,卻感受不到幽默;

你能記得他忙不迭闖關打怪,卻根本不會為他揪心一秒。

瘋狂星期四ptsd

美隊就更不用說了。

《利刃出鞘》後,再一次試圖顛覆銀幕形象。

《利刃出鞘》

可是這次未免用力過猛。

既不邪,也不惡,演成了暴躁油膩的話癆。

一頓操作猛如虎,回頭一看250。

總有人說:爆米花爽片,爽就完事了,故事和角色都不是重點。

我持保留意見。

畢竟,如果文戲垮到無法直視,又怎麼能給人撐到打戲?

如同沒加糖的爆米花——吃得進嘴,咽不下去。

當然,就像所有網飛大片。

儘管頂著褒貶不一的口碑,影片依舊登頂網飛熱播榜。

豆瓣6.6,爛番茄爆米花度91%擺在面前,不得不承認:

這種看完就忘沒劇情,簡單粗暴圖一樂的動作爽片,仍然是市場王道。

影片上線一周,網飛也正式官宣續集。

主演高斯林、導演羅素兄弟以及編劇史蒂芬·麥克菲利確定回歸。

此外,系列還將開發一部衍生電影,由《死侍》編劇團隊主持。

網飛稱,將打造「灰影人宇宙」電影IP。

要知道,這半年網飛的日子不好過。

訂閱流失,股票暴跌,大量裁員……

針對現狀,前不久剛提出了「更少,更大,更好」的口號。

「走腎不走心」的影視批發,轉型「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的高端製作。

正是因此,業界普遍認為壕不講理的《灰影人》將直接驗證網飛轉型成功與否。

結果顯而易見,「灰」常成功。

至於資本打架的流媒體市場,網飛能否從此王者歸來?

我不理解,也不在乎。

作為影迷,我只知道為了吃醋包餃子」和「頓頓吃醋包餃子」是兩碼事。

撒幣救不了電影,電影養不活撒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3ae29fe60213e683d34fcf1cdf524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