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大超級天才,高中時是同桌,最終都被美國「收入囊中」

2022-08-19     適應生活

原標題:中國兩大超級天才,高中時是同桌,最終都被美國「收入囊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又稱神童班,這裡彙集了全國最具智慧的一群少年天才們,許多傑出的科研工作者在這裡寫下了他們傳奇人生的某個段落,無數天才故事在這裡誕生。

截至201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在36年間共孕育了202位教授,有106位在美國擔任終身教職序列或終身教職助理教授以上職位,其中校友駱利群和莊小威均在2012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駱利群同時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而我們今天將要介紹的兩位主人翁,他們也曾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學員,緣分由來已久,幼時並稱中國兩大超級天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高中)就讀時便是同桌,後來雙雙選擇出國留學,同樣遠渡重洋進入哈佛大學深造。

理想主義者尹希

1996年,不到13歲的尹希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數學神童、天才少年等榮譽紛紛戴在了他的頭上,一夜之間,尹希成為了中國萬千家長的理想。

如同中科大少年班的前輩同學一樣,畢業後尹希選擇赴美深造,並順利地進入了哈佛大學進行理論物理研究,學習過程中他多次獲得哈佛大學的豐厚獎學金,並在2006年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完成了學業,年僅23歲就取得了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前途一片光明。

更令人訝異的是,由於尹希在學生生涯中出色的研究表現,哈佛大學力排眾議,打破學校多項規定,將尹希留校繼續博士後研究。

因此,尹希也多次代表學校出席世界各大權威理論物理的論壇現場,都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即使是在群英薈萃、人才濟濟的物理學學界,認識尹希的人也紛紛感嘆其天賦異稟,簡直就是為物理學研究而生。

對於學術研究,尹希像是一名理想主義者,認定了物理專業便不再更改,一往無前,深入耕耘,一條道路走到底。

浪漫主義者張湛

而張湛更像一名浪漫主義者,他是善變的,先是在母親的影響下學習化學,但隨著自己興趣的愈加濃厚,又受到美國911事件影響,留美申請被拒簽,化學之路受阻,便改變賽道,轉向梵語學習,開始探究古代中東歷史的悲喜,在讀研第二年,張湛又開始研究起了更加冷門的于闐語。

張湛的履歷同樣耀眼,他在年僅14歲時便進入北大化學系進行學習,但張湛與尹希不同的地方在於,張湛在北京大學學習化學後,原本打算前往美國進行專業深造,沒成想因為911事件,美國對他國人員赴美申請嚴加管控,張湛便在這種環境下被拒簽了。

學,還是不學?張湛選擇了前者,但放棄了化學,轉向梵語——一種古老而優美的語言,沒有人能明白張湛在做出這樣的選擇時究竟考慮了什麼,但是天才的思維,總歸不是凡人能夠理解的。

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他學什麼都得心應手,有如神助,即便是這樣一門語言,他依然紮根其中,最終一路深造,取得了哈佛大學伊朗學博士學位。

過程中我們不清楚究竟他有多少次選擇轉向,我們只知道他曾是一名化學天才,後來轉學梵語,又選擇學習于闐語,這是一門屬於古代于闐國的語言,被稱為已經死亡的文字,在中國,大概在宋朝之後就沒有人能讀懂這門語言了,直到一群歐美學者在20世紀初期重啟研究,世人才知道它的存在。

漫漫人生,各有選擇

天才少年們具有相似的家庭背景與學術環境,理想與理想,在高中時產生了直接碰撞,尹希與張湛成為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一對同桌。

他們同樣出生在父母均為大學教授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在家庭的薰陶下,他們年幼時即對旁人看來深奧無聊的學術知識充滿興趣,在別的同齡人沉迷動畫片與玩玩具時,他們雙雙墜入對於學術的愛情中,進入中科大少年班進行學習,又幾乎前後腳進入哈佛大學深造,雙雙被這所世界知名高校「收入囊中」。

但他們之間也存在許多不同,每個人的性格,習慣,家庭背景都會最終促使他們在人生關鍵節點做出特有的選擇。

張湛愛旅行,他在學生時代幾乎走遍了整個伊朗,看遍了清真寺中的一磚一瓦,讀透了波斯帝國神秘面紗後的歷史真實,並成為了旅行途中的一名學術嚮導。

他具有極高的語言天賦,與近20門語言打過交道,他仿佛活在過去,每天思考的都是數千年前的故事,但他卻說「旅行不求看懂,但求看見」。尹希則潛心研究,在美國娶妻生子後,與他的學術團隊夥伴們日夜不停地投入物理學的無邊宇宙中。

我們凡人很難去想像,當一名天才究竟是怎樣的感覺,他們的思維方式,大腦運行難道就比我們更快?更強?更接近真理?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則是神學。許多人熱衷於造神,更熱衷於毀神。

但縱觀這兩位人們口中的「天才」迄今為止的人生,顯然他們都具有相同的品質,那就是專注、執著、堅定,不忘初心。

專注,使他們在學術研究上付出無盡時間與精力,並取得成果;執著,使他們認定目標,一往無前,或許有人覺得張湛棄理學文,有何執著可說?實際上,這正是他執著於自我初心的證明。

初心在最開始指的並不是做某件事最初的願望,而是人生來便具有的好奇心。尹希保持著他的初心,在他最愛的理論物理學領域,始終抱有最熱烈的好奇心,才能一如既往,投身研究。

張湛保持著他的初心,對化學好奇,那便學習化學,對梵語嚮往,那就學習梵語,他無所謂他人看法,無所謂時間成本,初心使他走遍伊朗,在增長見聞和解釋未知中獲得快樂。

願你我也能這般,不忘初心,保持好奇,熱愛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378ff087be5dce8626316d6d6360c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