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館接連塌陷,僅僅抓11人是不夠的

2023-11-10     抱朴財經

原標題:體育館接連塌陷,僅僅抓11人是不夠的

以前都在說「基建狂魔」,現在「狂魔」過了之後,該仔細認真做點專業的事情了。

作者:施南(抱朴財經評論員)

黑龍江樺南縣悅城體育俱樂部屋頂坍塌,導致三死一傷。警方已對以吳某遷為首的涉嫌造成此次坍塌事故的11名重點人員,採取了強制措施。接著,還是在黑龍江又發生了兩起與房屋有關的事故:

11月7日,有網友發布視頻顯示,黑龍江七台河四新殯儀館的樓頂出現坍塌情況。樓房四周已經拉起了警戒線,有警察在現場值守,禁止人員靠近。(《南方都市報》)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公寓因為受暴雪影響而牆體開裂,該校回應稱裂縫是樓體伸縮縫。(《九派新聞》)。

此前的7月23日14時56分,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三十四中學校體育館樓頂發生坍塌,十餘人死亡。原因是施工單位違規將珍珠岩堆置體育館屋頂。受降雨影響,珍珠岩浸水增重,導致屋頂荷載增大引發坍塌。(《中國青年網》)

暴雪、暴雨一來,事故頻現,會是一種常態嗎?

01 仔細認真做點專業的事

悅城體育俱樂部位於樺南縣育才路北段的悅城廣場綜合體7號樓,2017年7月開始建設,2018年7月竣工,建設單位為黑龍江省悅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其實是比較新的體育館,為什麼塌了?

七台河四新殯儀館和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公寓的修建時間,我沒查到。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後勤部門一工作人員回應記者稱,裂縫系樓體伸縮縫,該宿舍樓共176名學生已經轉移到同樓另一側的寢室進行安置。既然是伸縮縫,為什麼要轉移?我看了一下照片,伸縮縫太大了!

樺南縣悅城體育俱樂部的事兒,有沒有腐敗,我不好說,要等官方結論。

但是,體育館沒扛住暴雪,導致人員傷亡,這是事實。

我們只說事實:體育館、殯儀館、學生公寓都在這一輪暴雪中出現了問題,該怎麼辦呢?預示著什麼呢?

第一,設計不合格、建築質量不過關、年久失修的建築應該來一次普查了,尤其是容易有暴雪和暴雨的地方,這種普查不是開會、照相,然後髮網站就完事了。

而是從公共設施到居民公寓,把市民反映可能存在危險的建築先查一遍,包括設計缺陷、建築質量,然後,對市區的大型建築、年久失修的居民樓進行排查,最後就是網格式排查。

不查不行了,容易出人命,動不動屋頂塌,動不動出人命,這樣下去肯定不行,影響穩定。

這就叫大維修時代提前到來。

以前都在說「基建狂魔」,現在「狂魔」過了之後,該仔細認真做點專業的事情了。

齊齊哈爾第三十四中學校體育館、樺南的悅城體育俱樂部都葬送了年輕的生命,請某些部門某些人長點心吧,不要搞形式主義了,形式主義害死人。

02 有些先進做法可以借鑑

第二,掃雪、除雪有規範的制度嗎?不及時除雪會罰款嗎?

《黑龍江省城市清除冰雪條例》是存在的,該條例經2014年8月14日黑龍江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13次會議通過。該《條例》共28條,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其中規定:「未按照規定時限和標準清掃冰雪的,處以每平方米30元罰款」。

我確實不知道執行情況如何,不敢妄議。

網上能查到處罰新聞還是2013年的,也許,有些執法沒有上網吧。

很有意思的是黑龍江的《生活報》2020年12月3日發過一篇報道,其中提到:

北歐、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的機械化除雪率可達到80%至90%。」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旅遊局官方微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加拿大各地清雪都非常標準化和技術化。清雪工程是個大項目,每年由市政府招投標。下雪之前,根據成熟的天氣預報,出動撒鹽工程車,在高速和市內及人行道上撒鹽。

雪中會有清道車輛負責把雪推至路邊,雪後根據路段重要性比如學校醫院,提前貼出清雪公告,告知居民清雪時段,車輛要移走。

隨後清雪隊伍上陣:第一輪是砸冰車,第二輪是推雪集中,第三輪是揚雪,第四輪是接住揚雪運至市區外。」

在已開發國家,清雪工作利用法律框架加上居民自覺,形成約束機制。

加拿大埃德蒙頓,清雪期間會發布季節性停車禁令。停在指定的季節性停車禁令路線上的車輛,將被罰款並被拖走,費用由車主承擔。

義大利有規定,雪天私家車必須安裝防滑鏈出行,否則將面臨50歐元的罰款。

我注意到記者的表態:「儘管龍江清冰雪工作在不斷向機械化精細化發展,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日前,一些旅居國外的龍江人和清雪設備製造專家提出,已開發國家清雪高機械化率、用法律形成約束機制使『全民清雪』常態化等措施,或可為我省清雪工作提供借鑑」。

這些都可以借鑑吧,記者的表態已經很說明問題了,而且這是記者採訪業內人士的專業說法。

這篇報道出街兩年之後的2022年2月28日,有網友在網上給相關領導留言:

寒蔥溝鎮主路路面冰雪全覆蓋,現在溫度升高,冰雪融化結冰,刮路機刮完後的積雪在道路兩側,不清理,放在道路上,影響行人通行,有嚴重的安全隱患。

看來,是真有隱患。

在我看來,查漏補缺之後,嚴格執法之後,其實還是不夠,還需要一個大動作和新的意識。

認識到這個趨勢,並積極採取措施之後,才能大範圍減少悲劇的發生。

03 集中有限資金改造公共設施

眾所周知,東北幾個省的人口是在減少的

2022年末,遼寧常住人口4197萬人,比上年減少32.4萬人;吉林常住人口2347.69萬人,比上年減少27.68萬人;黑龍江常住人口3099萬人,比上年減少26萬人;三省合計9643.69萬人,比上年減少86萬人。

面對這種局面,除了將安全放到第一,建築物該維修就維修,關於掃雪,該嚴格執法就嚴格執法。

還要有一個意識:如何把轉移支付更有效地利用起來,更有效地服務於普通老百姓。

2019年3月3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 ,第一次提到了「收縮型城市」,並明確要求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嚴控增量、盤活存量。

四大工業基地中,以重工業為主的東北遼中南工業基地,包含了多個收縮型中小城市,例如撫順、鞍山、營口。

鞍山

實話實說,東北的一些重工業城市,無法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已經面臨產業衰退和人口外流的雙重危機。

不少城市在財政收入上也確實面臨一定的困難,因此,你讓這些城市全部修復出現問題的公共設施,錢呢?錢從哪裡來?而且,修復之後,利用率有多高?

出於更好服務於市民的目的,主動收縮其實應該加速。

簡單說,鼓勵人們遷移到有工作機會和產業活躍的城市或者街區,既要用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也要有適當補貼。

逐漸減少人口大幅下跌城市、街區的各項公共設施的投入,只確保基本運轉和基本設施,一些該拆除的建築要果斷拆除。

集中有限的資金、人力改造公共設施,並予以動態監控、維護。

收縮的過程是一個老百姓的生活安全度逐步提高的過程,也是一個轉移支付能發揮更大效能的過程。

當然,收縮的過程中,編制也要收縮,冗員該裁的,該減的,都要切實到位。實際上,這些年,哈爾濱已經在這樣做。

《黑龍江日報》2021年報道:哈爾濱市本級機構精簡47個,占比19.3%;事業編制精簡8246名,占比25.3%。市轄區機構精簡177個,占比21%;事業編制精簡7816名,占比22%。縣(市)機構精簡102個,占比5%;事業編制精簡和控制使用15574名,占比32%。

體育館屋頂塌了,不是小事,也不是抓幾個人就可以解決的,它是一個系統出問題反饋的結果:

既有建築設計、維護的問題,也有規則制訂與執行的問題,還有一個追求效率與安全的問題,更有一個著眼長遠,減少問題發生幾率,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的問題。

所有的問題互相纏繞,都有關聯,全部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在不斷發生事故的驚慌中找到一條安全的撤離通道,如此,我們會看到事故越來越少,安全越來越多。

從趨勢上來看,人口每天都在減少,冬天已經來臨,是時候和冰雪賽跑,給老百姓的生活增加更多安全措施和安全感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3728d7618bd7feb54abc6434a5942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