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一輩子的讀書、思考
一輩子的智慧追尋
1.二流的待遇,一流的人才
紐約有一個很能幹的人,他辦了一份報紙,上面錯字很多,標題時常不通順,更難免漏掉了重要的新聞。
這些缺點他都知道。談到改進,他說:「我們沒有錢,請不起好手。」
我對他提起一件事。美國報界曾經出現過一個怪人,專醫「病報」,哪家報紙辦不下去了,打不開銷路拉不到廣告了,請他去當家作主,起死回生。他的藥方是什麼?請好手。他怎能請到好手?此公有一個了不起的本領,可以用二流的待遇請到一流的人才。
一流的人才當然追求一流的待遇,可是,一流的人才未必能適應那個「一流待遇」的環境。這專醫病報的人能夠使一流人才得到合意的環境,這時,物質待遇上的那點差額就不重要了。「一流人才」嘛,有其精神層面的需求,並不唯利是圖。
"用二流的待遇延攬一流的人才",我很熱心地把這個觀念灌輸給他,可是他說:「我可以把這些人請來,沒辦法把這些人送走。」
我始而愕然,繼而恍然,終於悚然。到底大小是個老闆,想得比較周延。他由創業想到守成,由共患難想到共安樂,由登壇拜將想到殺功臣。
2.假如阿斗是帝王材料
數千古功臣,人頭滾滾。白起死矣,吳起死矣,商鞅死矣,韓信死矣,英布死矣,彭越死矣。..
廣義的殺功臣連「杯酒釋兵權」也算在內。韓信說過兩個比喻,一個是「飛鳥盡,良弓藏」,一個是「狡兔死,走狗烹」。他自己的遭遇是「走狗烹",杯酒釋兵權是「良弓藏」。
漢武帝要立太子,先把太子的生母殺了,這是「殺功臣」的「別裁」。殺人的理由是太子年幼,生母年輕,武帝年老,一旦武帝死了,幼主即位,怕太子的生母干政,更怕這個年輕寡婦把結黨干政和秘密戀愛綜合實行,劉氏王朝危矣。
孔孟一生都沒機會做開國元勛,我們也許不必為他們惋惜,也許應該為他們慶幸。如果他們真箇實現了生平抱負,最後下場也許十分悽慘。
我們讀三國,常以西蜀出了個"扶不起的阿斗"為莫大憾事。不妨換個想法:阿斗若有一分帝王料子,早把諸葛亮宰了。諸葛上表出師,對阿斗自稱「愚」,又說"臨表涕零,不知所云",像話嗎!只消興一次文字獄,即「長使英雄淚滿襟」矣。
當然,阿斗若殺諸葛,必定提前亡國,亡國後必定為司馬氏所殺(因為他尚有一分帝王料子),自來人主以庸愚得禍,而阿斗以庸愚延長國祚,以庸愚保全性命,異哉。
3.先感後怨,先信後疑
殺功臣是人性的悲劇。
第一,人主立業必得重用本領勝過自己的人。漢高祖劉邦坦白地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充實國家,安撫百姓,寬籌糧餉,吾不如蕭何;統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人主在大敵當前的時候,對那有本領的人解衣推食,倚為長城,等到太平無事,注意力向內集中,他會想:「這傢伙會不會用他的本領對付我?」
人主坐在寶座上,看見他的兒子,他那年少懵懂的兒子,他那「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 的兒子,難免更加憂懼:"憑我的修為,還可以對付那些傢伙,一旦我死了,我的兒子如何能安安穩穩坐在這裡?」
他這樣想也許是錯了,可是人性俱在,誰能不這樣想呢?
那些有本領的人,當初拼打江山,要風就是風,要雨就是雨,哪句話說錯了,哪件事辦錯了,哪處禮數怠慢了疏忽了,老闆不但寬容,還微笑表示欣賞。那是什麼樣的氣氛!
後來就不是這個樣子了!以前是老闆看你的臉色,現在你看他的臉色。以前是老闆迎合你的心意,現在你迎合他的心意。以前,老闆的「最愛」是你的戰果,現在你發現他另有所好。以前,老闆最親信的人就是你,現在你發現他另有親信。這時,你對老闆是先感後怨,老闆對 你也先信後疑!
這樣想,也許錯了,可是人性俱在,誰又不這樣想呢。人性的線,有一天交叉在某一點上,那就是悲劇的爆發。
4.第一種解救:張良模式
試試看,怎樣打破這個繭呢?
有一種辦法可以稱為"張良模式"。張良在輔佐劉邦取得天下後立即辭職退隱,說是到什麼山上一棵松樹底下找一塊黃色的岩石去了,從此再無消息。他還有個兒子在漢朝做官呢,他也斷絕了父子關係。
張良比他的前輩古人范蠡洒脫。范蠡在了卻吳越恩怨之後,知道越王勾踐"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也隱姓埋名,遠離政治,"五湖寄跡陶公業",成為中國商人的祖師爺。他做生意發了財,有了錢又不愛錢,把賺來的錢散給窮人。這「三致千金而三散之」,他還在顯本事,露兩手,不能忘情。
范蠡走了,雖然行跡顯露,而且有收買人心的嫌疑,越王也沒有派人監視他,拘捕他,或者把他暗殺了,這個老東家也還有三分厚道。張良比范蠡做得更徹底,他完全脫離了漢朝的觸覺,消失了,普天之下、率土之濱、從中樞到神經末梢全沒有反應了,高祖沒有成立常設的辦公室長年追蹤調查,怪不得司馬遷說他豁達大度,他的確太「大而化之」了吧。
5.第二種解救:陳平模式
或者還有一種「陳平模式」。陳平也是興漢滅楚的大功臣,六出奇計,封侯晉爵,而且在高祖死後做了右丞相。那時呂后當權,政情複雜,丞相難做,好在除了右丞相還有個左丞相,左丞相審食其是呂后的親信。陳平故意不執行相權,大小政事都推給左相,自己每天享受醇酒美女。
這「醇酒婦人」是許多功臣的續命丹。蕭何不愛美酒美女,他愛良田美屋,效果是一樣:皇帝認為此人已無大志。岳飛號召「武官不怕死,文官不愛錢",岳家軍軍紀嚴明,「凍死不拆屋」,這人究竟想幹什麼?岳飛被捕受審,在法庭上脫衣袒背,讓審判官看他背上的刺字:「精忠報國」,他是要表明心跡,卻不知他正是死在這四個字上。
6.「真宰相」真多事
想想隋朝功 臣 高熲的故事。 高熲在隋,有「真宰相」之稱,他不但是楊堅篡位的得力人手,也是出兵滅陳統一南北的總設計師。
隋師伐陳,以隋文帝的次子楊廣(也就是後來的煬帝)為名義上的統帥,實際上由 高熲指揮。 高熲率軍先入陳國的京都,俘虜了陳後主和貴妃張麗華。那張麗華是出名的美女,楊廣「心儀」已久,立即派使者到前方告訴 高熲,張麗華是他的戰利品。
高熲這個人想不開。天下都是人家楊家的了,何在乎一個女俘?可是高穎另有想法,他認為這種亡國的美女不是吉祥人物,留給隋朝終是禍水。他不顧一切把張麗華殺了,算是為隋除了後患。楊廣哪裡領他這份情,楊廣恨透了,他說:「大德必報,我必有以報高公矣!」這是反言若正。等到文帝死後楊廣即位, 高熲收到回報,以訕謗朝廷被處極刑。
殺死張麗華,究竟何利於國?何利於民?那時楊廣正在弄虛作假,一心想奪太子的地位,他知道母親獨孤氏性情奇妒,既不許丈夫臨幸嬪妃,也討厭太子二色,他只守著一個蕭後。這一招很得獨孤氏歡心。倘若讓楊廣得到張麗華,一個傾國美女的下落勢難掩蓋隱藏,說不定楊廣的假面具提前拆穿,太子楊勇不致被廢,隋朝也不致出這個禍國殃民的煬帝,二世而亡。
所以「老闆自有老闆福,莫為老闆做冤大頭」。所以《孫子 兵法》說:「謀有所不用,利有所不取,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用兵如此,處世亦然。
7.注意,他現在需要奴才了
人主在創業時需要人才,若不重用人才,有「明顯而立即的危險」。成功後需要使用奴才,他也知道奴才是個負數,但是他已不怕虧損,他估量負擔得起。
與人才相處是很累的,與小人奴才相處則輕鬆愉快。人主需奴才如需情婦,如需名犬,如需熱水浴加按摩。
人才建功立業時的形象對人主構成壓力,所以功臣自全之道是在適當時機自動變為奴才。
就說韓信罷,劉邦問他:「你看我能指揮多少軍隊?」劉邦那時已經懷疑韓信了,已經把韓信縛在車後——就像在古裝電影里常常出現的鏡頭,繩子的這一頭綁著他的手,繩子的另一頭拴在車後,像牽著一頭畜生——大大地羞辱過了,他忽然向韓信提出這個奇怪問題,韓信應該看出他的心態,他是向韓信表示「我現在需要奴才了」。韓信不察,居然說劉邦只能指揮十萬人。
「那麼你能指揮多少人?」劉邦再問。他居然說:"越多越好!"從這時起,他死定了。
再說周亞夫吧,他是漢文帝漢景帝時候的名將,平定七國之亂,重安漢家天下。天下既定,皇帝就不怎麼遷就他了,有一天,景帝請他吃飯,給他一大塊肉而不給他刀子筷子,景帝的心態很明顯,他表示他現在需要奴才了。皇帝"賜食",不吃是不行的,周亞夫應該用手把肉撕開恭恭敬敬地吃,可是他做不到,他忘不了自己是人才,居然大聲叫侍者送刀箸來。他過不了關,最後是負屈含冤吐血而死的。
8.叔孫通的「乾坤大挪移」咒
劉邦初登大寶之時,朝臣和人君之間沒有一套具體的儀節,因而有"叔孫通定朝儀"。朝儀應該有,問題是有禮無節,皇帝的威嚴太大,文武百官的人格太低,低到幾乎沒有。朝儀一出,所有的人才一夕之間都成奴才。
好個叔孫通,他定的朝儀太繁瑣太嚴苛了,他深深了解,無論多麼不合理的桎梏,只要他加上去,沒有哪個該死的官僚敢減少,要減由皇帝自己減,可是皇帝怎麼肯?劉邦坐在寶座上還說如今才知道當皇帝的滋味不壞!
好個叔孫通,他知道要做奴才就得有十足的奴才相,要讓主子看出來你甘心情願、死心塌地。如果在他制定的朝儀之中給臣子留了餘地,如果看上去奴才不十分像奴才,如果有人出面檢舉,提出補充,功是那人的功,過是叔孫通的過,那才"劃"不來!
而韓信厭惡朝儀,常常稱病請假,見周勃樊噲小心翼翼伺候皇帝,面露不屑之色。
如此韓信,始終未能變化氣質,枉為人傑還是不愧人傑?
9.世界上最好的老闆是
早就沒有皇帝了,這些古人古事,對我們有何意義呢?
當然有意義,因為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皇帝」。這些有引號的「皇帝」,和從前沒有引號的皇帝,人性相同,心念大致類似。
從前孟子對梁惠王說,大王好色,百姓也好色,大王好貨,百姓也好貨。這是聖人之言。我不是聖人,膽敢後續一句:大王殺功臣,百姓也「殺功臣」。中山先生說得好,中國有四萬萬個皇帝(當時中國人口為四萬萬人)。
不僅因為人性相同,人類也只有那麼幾套本事,所以"歷史並不重演,只是往往類似」。所以鑒往雖不足以知來,博古應該可以通今,了解帝王將相,藉以了解張王李趙;了解沒有引號的帝王,即所以了解有引號的帝王。
人,究竟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像嚴光,一輩子反穿著皮襖釣魚,許多人做不到,因為有理想有熱情。像張良,功勳蓋世突然失蹤了,許多人做不到,因為有慾望有利己心。像郭子儀,任憑皇帝怎樣折辱也安之若素,許多人做不到,因為有榮譽感和自我尊嚴。於是,人生就痛苦了,有人說世界是個苦海。
減輕痛苦的辦法,也許是自己做「皇帝」——注意,這個皇帝有引號。
怪不得這邊出現了雨後春筍般的個體戶,那邊出現了山頭林立的小企業。
有一個人,他家三代百年歷事八姓十主,他告訴我,世上最好的老闆乃是自己
本文來自沉默與思考
- END -
聲明:本公眾號部分轉載圖文只為交流分享,感謝原創。如有涉及侵權等問題,請告知,我會及時更正。
讀書|思考|感悟
把時間交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