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新房、二手房市場皆持續轉冷,土地成交規模連續兩月回落,三四線城市地價持續走低,克而瑞數據顯示,9月29個重點城市新房供應面積2737萬平方米,環比增3%,同比降30%。
「金九」成色不足,「銀十」的概念估計也「沒了」。
一方面是國慶長假期間,各地樓市銷售平淡,各種促銷也未能營造出購房者的熱情,恰在此時,揚州將公積金貸款額度從35萬恢復至50萬,宿州則首套房給2萬元補貼;
另一方面,不光是賣房不行,近兩個月各大房企在土地市場也表現平平。克而瑞數據顯示,9月百強房企新增貨值約7000億元,較8月份1.1萬億元大幅下降57%,同時,溢價率也延續了此前下滑態勢。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今年9月份共成交土地673宗,相比8月份成交土地總數1124宗,環比下降67%。
有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發布次數高達48次,前9個月合計房地產調控415次,密集程度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
與此同時,房貸利率10月8日正式「換錨」:新發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以最近一個月相應期限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定價基準加點形成。
在「看懂」了有關方面的態度後,房企終於明白:「寒冬」來臨了。在「寒冬」來襲時,許多小房企都已經「熬」不過去了,只能破產或者轉型,而大的房企雖然有實力能夠抵禦「寒冬」的侵襲,但是也不敢貿然出手,繼續拿地,防止自己的資金鍊斷裂。
「活下去」已經是眾多房企的首要目標了。亦因此,許多房企都開始採取了降價促銷或者買房送禮的活動,來吸引購房者選擇其樓盤。
開發商為了「活下去」,可謂各出奇招。前段時間,就有天津的開發商將新樓盤降價30%,超低價促銷,另外,也有開發商要求全員銷售,不管是銷售崗位還是行政崗位,都分配了任務指標,完不成就要接受懲罰。
一些地方政府也「跟進」對當地購房政策予以「一城一策的『微調』」——
現象一,揚州:公積金貸款從35萬恢復至50萬。
現象二,宿州:首套房給2萬元補貼。
10月8日,安徽省宿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關於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致全市人民群眾的一封信》,提出農業轉移人口在主城區購買首套商品住房、辦理不動產登記證並落戶,對繳納的契稅給予全額財政補貼。
此外,務工人員簽訂1年及以上勞動合同且連續繳納社會保險半年及以上,符合相應條件,在宿州市區購買首套商品住房並辦證落戶的,給予2萬元購房補貼。
相對其他城市給予高學歷者購房補貼,宿州連務工人員都納入到了補貼範圍!
而一些地方對房地產政策的「鬆動」,是有著明顯的「壓力」——
從近兩月全國土地市場來看,降溫現象已經明顯出現。
與今年二季度房企爭相拿地不同,7月份資金收緊趨勢出現後,8-9月份房企拿地數量明顯減少,9月單月,僅有9家房企拿地超過50億,也比之前有所減少。
如「高喊著『活下去』」的龍頭房企萬科,8月份拿地權益總額為150.41億元,而9月份僅為50.28億元,環比下降66.7%。
進入第三季度,房企逐漸收緊拿地步伐,各房企的拿地態度也在持續發生分化。
克而瑞數據顯示,7月份有6成百強房企拿地腳步放緩,而8月更是有3成百強房企未出手拿地。
而從拿地數量來看,中小型房企成為拿地的主力,而龍頭房企則表現得更為謹慎。
據克而瑞數據,TOP10強房企的拿地銷售比僅上漲0.01,保持理性狀態;而11至30強房企拿地銷售比在0.45左右,是TOP50房企中拿地最為積極的梯隊,主要處於提升規模的需求,如美的、中梁1-8月拿地銷售比超過0.7;此外後50強房企在1-8月拿地態度較為積極,「求生」慾望強烈。
儘管龍頭房企拿地速度大幅放緩,但土地資源向頭部房企集中的格局仍未改變。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末,TOP10房企的新增貨值均已突破2000億元,新增貨值集中度維持在42%的較高水平。
從全國主要城市土地整體供應情況來看,今年1-9月份全國土地供需也呈現整體走低的趨勢。
根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在供應方面,2019年前9個月,全國300個城市共推出土地20936宗,同比僅增加了0.1%;推出土地面積88068萬平方米,同比減少1%。
在成交方面,今年1-9月份共成交土地17850宗,同比減少2%;成交面積總達到74034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
今年二季度以來,房地產融資進一步收緊,各種調控政策的出台,使得各房企融資成本以及現金流壓力進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全國土地市場整體呈現降溫的態勢。
持續低迷的市場環境,宣告了今年樓市的「金九」不再出現,而「銀十」或也將難以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