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放開以後,第一波疫情已經過去很長時間,即便是如此,新聞中關於二次感染的信息也在不斷傳達。
陽過的人要接著防護,沒陽過的更是如此,同時,日常的起居飲食也要注意,特別提醒那些會喝酒的人,二次感染來襲,要牢記「3不碰」,建議酒友了解,看完漲知識。
1不碰:度數太高的白酒
我國的白酒行業,發展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時至今日,包含12大香型,幾十種度數,上萬種品牌。
其實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只有高度白酒,隨著人們對飲食越發關注,而且當年是糧食匱乏時期,釀造高度酒會耗費大量糧食,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低度酒的需求量變大。
直到1974年,張弓酒釀造出了首款低度酒,這才真正打開低度白酒市場。其實高度酒也並非不好,主要是因為刺激性強,酒精味重,在特殊時期,會加重身體負擔。
要是大家喜歡喝酒,這段時間最好選擇55度以下的酒水,如果酒癮比較大,可以著重考慮52度和53度,代表的是濃香和醬香,更其他酒水比起來,工藝更複雜,造假不易,喝起來危險係數更低。
2不碰:沒有香型的白酒
只要是純糧釀造的正品酒水,都會註明酒的分類,比如五糧液是濃香型,茅台酒是醬香型,桂林三花酒是米香型酒等,要麼沒有香型,要麼說明是酒精勾兌、要麼說明是不正規酒廠釀造的白酒,沒有質檢標準。
這個說法並非空穴來風,依據相關規定,酒水應該明確註明產品基本屬性,除了香型以外,還要有度數、原料、執行標準、產地、生產日期等信息,若是缺少一樣,則不能在正規市場流通。
這部分酒水一般都是小型超市和小販售賣,大家要是遇見了,要提高警惕。目前已知的香型有: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米香型、豉香型、特香型、馥郁香型、芝麻香型、老白乾香型、兼香型、董香型和鳳香型。
3不碰:農村自釀酒
要是換在50年前,喝自釀酒一點錯也沒有,要是在今天,多多少少有點水分。
當年其實很多酒企都是靠自釀酒發家,後來才成立品牌,大家釀酒首要講究的是品質,其次才是賺錢。後來出現的包裝酒越來越多,受到酒友喜歡,而自釀酒越來越多,為了節省成本,增強競爭力,很多從品質至上的初心轉變為牟利為主,開始使用添加劑勾兌。
時至今日,就算大家買到的自釀酒是純糧,也不要掉以輕心,因為生產都不達標,成酒其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喝了很不好,特別是在這特殊時期。
如果要喝酒的話,還是建議大家選瓶裝,只要購買的渠道正確,認準純糧釀造的標誌,那麼選到一款純糧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況且現在的白酒種類繁多,總能找到一款親民款,比如下面這2款,好喝不貴,純糧釀造,你們喝過嗎?
緣得仿台酒
這款酒的名氣可能不大,很多人會以為是劣質酒,其實看看包裝就知道,它屬於一款純糧,而且口感不輸一線大牌。
酒廠設立在茅台鎮,並且原料和工藝跟茅台酒沒什麼區別,它們同屬於紅糯高粱為原料、大曲坤沙為工藝,模式按照7+1的形式,即7年窖藏,1年的釀造周期。
酒質醇和,茅香、陳香明顯,喝起來順滑細膩,韻味十足。
全興大曲
此酒包裝樸素,價格低廉,誰能想到曾經是「八大名酒」之一?當年憑藉一句「品全興,萬事興」的廣告詞讓老少皆知。
全興大曲的歷史已有上百年,工藝十分傳統,配上優質的原料,成酒品質一點也不俗,喝過這款酒的人把它比作山間清泉,濃香四溢,凜冽無比,真叫人如痴如醉。
你們還知道哪些好酒呢?在評論區分享一下吧!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