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末。
自從315康師傅塌房,我就轉頭去吃白象了。
正當我白象還沒吃夠呢,就聽廈門的朋友安利了廈門泡麵。
用她的話來說:
在廈門人的眼裡,泡麵分兩種,廈門泡麵和其他泡麵。
飯可以不吃,廈門泡麵得有。
還別說,我去網上衝浪了下,才發現,廈門泡麵挺受歡迎的。
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
「 (廈門泡麵)怎麼煮都好吃。」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神秘的 「 廈門泡麵 」 究竟是何方神聖?
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下。
「 雙山牌 」 廈門泡麵,原名 「 即食伊面 」 。
無奈包裝上這四個字不突出,反倒是【廈門泡麵】這四個字脫穎而出。
久而久之,大家都習慣叫 「 廈門泡麵 」 ,倒是很少叫它原本的名字。
廈門人愛沙嗲眾所周知,而廈門泡麵的第一個口味便是沙嗲味。
1986年,沙嗲味廈門泡麵誕生,採用的是充滿記憶點的紅藍白三色包裝。
包裝里沒有現在我們熟悉的泡麵一樣幾包調味料,而是簡單的一塊麵餅+一包沙嗲調味料。
價格方面,原本是幾毛錢,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到如今也只是漲價到一塊五一袋。
在沙嗲味泡麵上市三年後,雙山牌又陸續推出了其他口味。
一共有沙嗲味、紅燒排骨味、紅燒牛肉味、雪菜肉絲味、香菇上素味共五種不同包裝味道的泡麵。
但是大家最喜歡的,還是沙嗲味的。
在廈門,廈門泡麵隨處可見。
上至希爾頓酒店的自助餐,下至路邊小吃攤麻辣燙。
廈門泡麵陪伴了廈門人好多個年頭,甚至還有專門售賣廈門泡麵的 「 門市部 」 。
在門市部里,可以看到不同口味的廈門泡麵,類似線下 「 旗艦店 」 一般,滿足人們的購買需求。
門市部不大,和普通的小賣部差不多,但是相對小賣部而言種類齊全。
除了售賣廈門泡麵,門市部還會賣各種 「 散件 」 :各種版本的麵餅,如雞蛋面、蕎麥麵等。
還有大包沙嗲調味包,滿足食客的多種需要。
在泡麵品牌不斷翻新的今天,廈門泡麵的銷量依舊穩定。
據悉,廈門泡麵一年可以賣出1500萬包,以5% 的速度穩定增長。
而廈門泡麵一半的銷量,大都內銷給了廈門本地人。
某報紙不完全統計,大概每個廈門人分攤了4包半的泡麵。
可見,不論過去多久,廈門泡麵在廈門人心中都是永遠的 「 白月光 」 。
廈門人對於廈門泡麵的鐘情程度無法估量,還有人為此搞出了一場 「 鬧劇 」 。
2012年,一則 」 廈門泡麵入選世界十大美味方便麵 「 的微博在網上流傳。
發博的網友表示:
美國的泡麵帝漢斯·萊恩斯奇(Hans Lienesch)在嘗遍比較了世界各地的數百種方便麵後做了評選。
評選結果顯示,廈門泡麵位列第十名。
消息一出,評論區一片叫好。
看這評論,有種自家寶貝終於被人發現了的趕腳。
然而沒多久,闢謠來了。
漢斯當年發布的評選排名中,第十名不是 」 廈門泡麵 「 ,而是其他品牌的泡麵。
雖然廈門泡麵 「 落選 」 了,但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廈門人紛紛感慨,廈門泡麵什麼時候能 「 熬出頭 」 ?
這個時候,有廈門人做了一件大事:
他將廈門泡麵寄給了千里之外的泡麵帝。
盛情難卻,在漢斯官博的第3106期,他試吃了這款廈門人眼裡經典的泡麵。
泡麵里的沙嗲味很足,漢斯嘗了一口便讚不絕口。
隨後,他往面里加入了大蔥、涼拌綠豆芽、炒蒜、蝦和雞肉。
一碗豐富的廈門泡麵出爐了。
飽餐一頓,一碗廈門泡麵下肚,漢斯給泡麵打出了高分:
5分滿分,他給出了4.25分。
在給泡麵大叔的回應里,漢斯說:
「 I like it very much-I can see why it is so long lived.」(我非常喜歡它 - 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它可以存在如此長久了。)」
在吃廈門泡麵方面,除了直接清水煮,廈門人還有各種 diy吃法。
最經典的吃法是搭配「紅燒豬肉」,它和廈門泡麵可謂是 「 強強聯手 」 。
廈門兩大特產的夢幻聯動,所及之處,吃貨聚集。
泡麵中的沙嗲味如同 「 百搭之王 」 。
冰箱裡隨便省點什麼菜都可以往泡麵里放,簡單擺擺盤,一碗豐富的廈門泡麵就搞定了。
又或者,直接把沙嗲調味粉撒進麵餅里,隔著包裝袋,捏碎。
「 廈門泡麵 」 版乾脆面,出爐咯 ~
圖源:秘密廈門
不光廈門人愛吃泡麵,廈門的神仙也愛吃。
在廈門,給仙人上供的時候,除了大米和肉,廈門泡麵也是一箱接著一箱地往上擺。
一包廈門泡麵1.5,不貴,但是在廈門人的心中,它的價值遠不止這個價。
新的泡麵再多,念舊的廈門人已經還是選擇拜倒在廈門泡麵的石榴裙下。
人這一生,總有些東西是割捨不下的,那些東西身上承載著許多,有過去的記憶,也有過去的人。
但無論怎樣,在我們還能好好珍惜的時候,珍惜當下能擁有的。
今年,是廈門泡麵誕生的第36周年,啥也不說了,我去吃廈門泡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