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入中國股市外資創5年最高,3月PMI錄得50.1,中國經濟復甦了?

2020-04-01     FX168財經網

自2019年12月31日,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武漢市發現原因不明的肺炎病例以來,新冠肺炎已經爆發了整整3個月。

現如今,中國的疫情得到控制逐步復工,但隨著國外疫情爆發工商業停滯,整個第一季度國際金融市場經歷了歷史性的大跌。

過去兩周流入中國股市的資金創五年最高

過去一個月,全球主要股指在3月和一季度的表現遭遇了遍地慘綠的狀態,相比之下,中國股市的跌幅要少於全球其他股市。

今年3月,中國上證綜指下跌了4.51%。而截止今天早晨美股收盤,道指和標普500指數3月分別下跌13.7%和12.5%,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今年第一季度(自然季)中,道指創下自1987年以來最高季度跌幅,以及有史以來最高的第一季度跌幅。標普創下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季度跌幅,以及史上最高的第一季度跌幅。

中國股市表現好於全球(圖源:金融界網站)

據路透社報道,過去兩周,流入中國股市的資金飆升至逾70億美元,為近五年來的最大資金流入。投資者將希望寄托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新冠病毒疫情引發的衰退中復甦上。

「中國和北亞是最先出現疫情的,而且已經有跡象表明它們的疫情是最先消退的。」英國安石集團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組合經理Edward Evans表示,「多個方面的宏觀經濟數據相繼改善。這與發達市場形成了鮮明對比。如果出現『第二波』疫情,它們也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

EPFR Global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當周,流入專注於中國的基金的資金為32.6億美元,前一周為38.3億美元,為2015年5月以來的最大流入。

在中國部分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被封鎖兩個月後,政府正推動商業企業和工廠復工,同時推出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以刺激經濟在截至3月當季從人們擔心的全面經濟萎縮中復甦。

Federated Hermes表示,該公司已增加了對中國股票的資金配置,年初時為減持,而安石的Evans則表示,他看好那些將從中國政策刺激和國內消費中獲益最多的中國個股,特別是那些專注於虛擬世界的股票。

中國經濟復甦了嗎?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3月份,中國採購經理指數在上月大幅下降基數上環比回升,其中製造業PMI為52.0%;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0%。

圖源:國家統計局

不過由於PMI是環比指數,3月製造業PMI大幅回升,更多源於2月的低基數,並不意味著經濟同步改善。國家統計局稱,通常當PMI連續三個月以上同向變化時,才能反映經濟運行的趨勢性變化。

52.0%意味著,「3月好於2月」的企業比「3月差於2月」多4個百分點。回顧2月PMI採樣時段(1.26-2.25)內,全國範圍內進行嚴格的封鎖與隔離,企業經營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創下了一個歷史新低的基數。3月比2月要好幾乎是「理所當然」的,而且就4個百分點的差距而言,改善程度也並不是很大。

4月1日上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環比擴張速度達到疫情之前的中樞水平,但僅略高於榮枯線,錄得50.1,這一走勢與統計局製造業PMI一致。

中國3月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圖源:FX168)

僅略高於榮枯線的數字表明,相比於2月經濟活動的大面積停滯,3月製造業活動改善幅度仍較有限,本次調查是在12日-23日收集數據,也就是說到3月中旬,企業復工復產還在有序進行當中。

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董事長、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表示,3月製造業承受雙重壓力,一方面是復工復產尚不充分;另一方面,外需惡化、國內消費需求尚未大面積啟動,因而造成生產擴張仍比較有限,沒有看到明顯的生產回補。

而從同比數據可以看到,由於3月PMI回升程度不夠,同比未能在疫情發生之前的「軌道」上繼續運行,而是掉落到更低的位置上。

圖源:招商證券

3月中國製造業沒有明顯好轉與疫情在全球爆發息息相關,由於出口貿易是中國三大經濟支柱之一,全球需求萎縮,由此帶來的「訂單荒」已經開始出現。

據財新網報道,多地外貿廠商反映,3月初以來已陸續出現國外客戶取消或收縮訂單規模的情況,使得剛剛復工的外貿行業再次陷入冰點。3月PMI也證明這一現狀,新出口訂單雖環比回升,但僅錄得46.4,仍處於較低水平。

據《證券日報》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31日,歐、美、日、韓等整車製造業集中地已有累計超過120家汽車工廠處於停產狀態。同時,包括福特、通用、菲亞特克萊斯勒等行業巨頭,均決定將旗下北美工廠停產計劃延長至4月份。另外,豐田也將在4月3日停產多條日本本土生產線。

資深汽車分析師林示表示,全球各大主流汽車企業的供應鏈體系中,散布著大量的國內零部件企業。或許在一級供應商中沒有國內企業身影,但是二級、三級供應商乃至原材料商中必定有國內零部件企業參與。

隨著全球範圍內汽車產業按下暫停鍵,「從4月份起的大部分海外預訂單現在都被取消了,而外貿業務占到了公司銷售比例的30%左右。」江蘇地區某轎配廠供應商從業人員表示,外貿訂單大量削減的業務量,將會沿供應鏈進行傳導,「接下來我們對上游供應商,尤其是原材料的需求也會減少。」

「工廠2月份復工後只能維持單班生產,3月份以來努力地在找人招人,剛剛恢復雙班正常狀態。但美國、墨西哥、西班牙等在內的歐美工廠都直接取消了4月份起的訂單。」廣州地區一家整車線束供應商負責人表示,「人是到位了,但單子又沒了。」

目前歐洲、日韓很多零部件企業、大部分汽車企業都已宣布停產或部分停產。儘管大部分整車企業進口零部件庫存普遍較高,但如果這些國家和地區由於疫情惡化導致零部件企業、材料企業進一步停產停供,國內汽車和零部件復產將面臨直接衝擊。

無獨有偶,3月份開始,不少食品行業外貿企業陸續收到客戶訂單取消、暫停的通知,而有些已經完成的訂單被要求延期出貨。

有數據顯示,今年,有93%以上的水產企業訂單環比去年減少,其中超過55%企業訂單下滑幅度達到50%以上。歐美市場是目前的出口重災區。

「2、3月外貿訂單已經下降了15%,隨著疫情的擴大,訂單壓力也在加大,4、5月份的訂單還未結束,但我們預計會下降40%-50%。」聖農食品總裁周紅表示,訂單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衝擊外部需求驟降影響了客戶的常規訂單,疫情期間人員流動的雙向限制,也使得新產品訂單遲遲無法確認。

網上就有段子表示:整個肺炎疫情中,外貿企業可謂打了個全場。

截止2019年上半年,中國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33萬家,帶動就業1.8億人以上。從「用工荒」到「訂單荒」,全球新冠疫情數字大幅增長的背後,是中國外貿企業的生存大考。

全球供應鏈可能中斷

據彭博社報道,一個月前,礦產商對中國需求的暴跌倍感擔憂,現在卻接連接到中國客戶的來電,擔心世界其他地區的供應出現中斷。

花旗集團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隨著上周復工復產的步伐加快,包括城市交通、發電量和家庭銷售等數據都在逐漸恢復正常。部分金屬庫存已經開始下跌,顯示需求有所改善。

「我們接到中國客戶的來電,希望確定我們是否能按計劃向他們交付產品,」澳大利亞鎳生產商Western Areas Ltd.的財務長Joe Belladonna表示。該公司擁有必和必拓和金川集團等企業的供應合同。

Belladonna表示,隨著中國客戶恢復生產,「他們更加擔心我們了」。他說,公司在澳大利亞西部的運營目前為止保持正常。

包括智利國家銅業公司、淡水河谷、Freeport-McMoRan Inc.等全球最大的金屬生產商已經表示,停工或交通限制將會影響他們的運營,還有幾十家礦業公司撤回了年度產量展望。

除了資源國家的原材料,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導致全球生產體系、產業鏈出現紊亂,歐美已開發國家的供應鏈斷裂也影響到了中國。

國際上疫情最嚴重的主要是歐美已開發國家,是中國中間品和資本品進口的主要來源國。其中相當部分短期內難以被替代,比如存儲器、通訊設備零部件、機動車變速箱等中間品,以及半導體製造機械、光學儀器和金屬加工中心等資本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這些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斷,產業鏈斷裂,中國的中間品、資本品進口也將面臨供應中斷風險,對中國製造業將會造成更大衝擊。

比如對抗擊疫情至關重要的呼吸機,中國企業部分核心零部件仍需進口,這部分零件供應短缺,即使有訂單中國的產能也很難提升。

據路透社3月30日報道,在G20貿易部長的一場視頻會議上,世行的一名高官說,這場流行病預計會使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擾亂供應鏈,打擊關鍵的貿易節點。

視頻會議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貿易部長們承諾將「立即採取必要措施」促進貿易,鼓勵增加設備和藥品的生產,並將供應鏈中斷程度降至最低。

報道稱,G20貿易部長一致認為,所有緊急措施都應是「有針對性、均衡、透明和臨時性的」,同時應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而不應設置「不必要的貿易壁壘」。

然而,部長們並未明確呼籲取消許多國家(包括法國、德國和印度等G20成員)頒布的藥品和醫療用品出口禁令。

3月中旬,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首席貿易顧問之一Peter Navarro曾提出,他正在向特朗普總統提出一項行政令,以減少美國對外國供應商藥品的依賴。還將鼓勵包括國防部,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和退伍軍人事務部在內的美國政府只購買美國製造的醫療產品。不過這一提議受到了美國藥物研發與製造商協會(PhRMA)的強烈反對。

隨著疫情持續,類似上世紀「大蕭條」時期的全球貿易萎縮似乎正在上演。聯合國秘書長指出,從目前看,全球經濟衰退不可避免,新冠疫情可能導致2500萬人失業。

3月2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發言,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是負增長。

新冠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1sBNXEBnkjnB-0zYGm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