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講了這麼多遍,你到底懂還是不懂呢?

2019-09-01     談文化論教育

做為教師,經常能聽到學生甚至是教師在抱怨,怎麼上課能聽懂,下課自己做作業就不會做呀?有些教師也說上課的氣氛也不錯,課堂上學生都說懂了,怎麼作業質量這麼差啊!

聽到這些,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其實都很辛苦。教師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心備課,不辭辛苦的批改學生作業。而學生呢,他們的學習負擔不用多言。這是個普遍的問題,值得數學教師和同學們認真研究。小編覺得學生學習主要取決與兩個因素:一是老師的教,二是學生的學。

主要原因分析

1.教師方面

其實,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很傳統,往往是教師「一言堂」 ,把所有的步驟,思路都講出來,學生被動地聽!其實大部分學生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想,怎麼想到這裡。學生所謂的「聽懂」只是老師具體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很難學會運用知識!這些老師在做的是提煉知識的精華——「高營養」的知識。然而,學生沒有吸收這些營養的「根」———學習的能力、知識的接受能力、理解掌握的能力。;或者學生的根本不具備吸收這些「高蛋白高營養」的功能——處於被動學習或更低層次的學習能力上。

有很多老師不明白,為什麼學生上課一聽就懂,可是有的題卻一做就錯,其實這個道理非常淺顯,「接受」遠遠比「產生」容易的多。「聽懂了」容易,是因為老師們大都會採用「通俗易懂、潛移默化、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等等的教學藝術,聽懂不是難事,因此學生和老師首先都要確信一點——沒有聽不懂的學生。聽懂而不會是缺乏思考和動手能力。是思維上的欠缺而不是能力上的不足。思維上的欠缺指的是對問題思考的主動性不足,不善於分析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聯性,雖然一聽就懂,但是光聽而不改變被動灌輸的特性,是不會進步的,因為不是學生自己思考出來的。

2.學生方面

當然,還有許多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太強,上課不記筆記,消極聽課。調查表明,有近一半點的同學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老師有很強的依賴性,課本、資料上的習題從不主動解答,等待老師講解,對自己不負責任,學習上的消極情緒嚴重。有一位學生說:「我就是這樣的,上課不記筆記,老師講課時只管聽,且聽得頭頭是道,課後卻找不著方向,原以為聽懂了就記住了,沒有把知識變成自己的,時間稍久就忘記得一乾二淨。」

在具體的問題操作過程中,不少同學看到問題比較繁瑣就有所畏懼,不知如何分析,抽絲剝繭,從而解題失敗。學生能「聽得懂課,不會解題」的原因,是對「懂」的理解上有誤,有的學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題的每一步,是在老師講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師講課時有提示,有誘導,能想起來,認為自己懂了。同樣的問題,沒有老師的提示,就不能想起來,說明學生的「懂」不是真「懂」。

對策與建議

學生出現「能聽懂課,不會解題」的原因來自教師、學生及其他三方面。說明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老師教的問題、學生學的問題,也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為解決好這些問題,我們與老師、學生進行座談和書面交流,建議採取以下對策。

1.從「教法」方面想辦法 :

(1)改變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因材施教。

第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潛能,幫助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第二,改變觀念,耐心幫助那些數學天分稍差的學生學好數學,因材施教。在教學方法上可採取談話式、探究式、講練結合、個案教學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數學學習,學生提出的疑問,及時給予答疑解惑,並加以肯定和鼓勵。

第三,老師教學的難點是教會那些學了還是不懂的學生!用自己的愛心、細心、耐心樹立他們的信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水平,加強責任心 。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要以自身豐富的知識、修養、素養打動學生。

(3)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

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的無窮快樂,並把所學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4)教會學生學習,在解題上正確引導學生,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教學不僅僅是要研究教學中「教」的規律,還要研究學生「學」的規律。

(5)關心愛護學生,面向全體學生。

老師要關心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所謂「差生」。他們一旦被激發,經調控將知識溝通、入了路,學習上就會有一個很大的飛躍。

2.從「學法」方面找出路:

(1)加強學習的主動性,在時間上要擠和鑽,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2)勤學好問,虛心向老師請教,向同學學習,自覺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

(3)牢牢抓住聽課這一重要環節,真正聽懂課 。

(4)課堂、課後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養成自覺複習的好習慣 。

中學數學教學,在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之際,對新的教材與學生新的學習方式的研究與探討,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只有充分發揮數學教育的功能,全面提高數學素養,每一位數學教師才能為提高全民族素質,造就一代高質量的新型人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1bZ92wBJleJMoPMKV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