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京一聲令下,烏克蘭的土地上戰火連天。
美國人喝著咖啡,時不時在社交媒體上發幾條「譴責」俄羅斯的消息,身邊的手機上不時傳來賣武器收款到帳的提示音。
相比之下,歐洲人顯得沒那麼氣定神閒,雖然嘴上說著要往死里zc俄羅斯,但心理卻不得不想著接下來天然氣的問題怎麼解決。
俄羅斯的天然氣已探明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儲量的1/3,居世界首位。在天然氣的出口方面,俄羅斯同樣位居全球第一。
說實話,這個星球上,主要在天然氣方面還不能自給自足的國家,或多或少都會和俄羅斯在進口方面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繫,更別說同在歐洲大陸上的歐洲國家了。
那麼,歐洲所有國家中,各國對於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如何呢?且看下面的圖表:
數據來源:歐洲經濟委員會官網
從上面圖表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整個歐洲地區對於俄羅斯天然氣的平均依賴程度為41%。其中有十個國家對於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是100%的,也就是說,這十個國家所有的天然氣進口皆來源於俄羅斯。他們分別是:斯洛維尼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斯洛伐克、北馬其頓、波赫和摩爾多瓦。
熟悉歷史的朋友,看得出來,這些歐洲小國很多屬於南斯拉夫國家,以他們解體前和俄羅斯領導的蘇聯的關係,全部買俄羅斯的天然氣也沒什麼意外。
除了這些國家之外,還有另外三個國家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也接近100%。他們分別是捷克(99%)、芬蘭(97%)和匈牙利(94%)。
接下來還有四個國家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水平在平均數之上,分別是波蘭(73%)、德國(49%)、義大利(48%)和立陶宛(43%)。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估計對於波蘭和立陶宛近期表現感到疑惑,到底是誰給他們勇氣直剛俄羅斯的呢?難道他們就這麼篤定俄國人為了賺些歐元當儲備不敢斷氣?
好,再接下來便是那些對俄羅斯天然氣存在依賴但是依賴性不算太高(平均數以下)的國家。他們的名字分別為:土耳其(34%)、希臘(33%)、荷蘭(30%)、盧森堡(27%)法國(22%)、比利時(15%)、西班牙(10%),英國(7%)、葡萄牙(2%)。
看到沒,歐盟現在的三個帶頭大哥中,德國和義大利將近一半的天然氣依靠俄羅斯供給,法國相對低一些,但是22%的量想要在短時間內找到替代者也極其困難。
最後說說,歐洲國家中,對俄羅斯天然氣完全沒有任何依賴的國家。他們是:丹麥、愛爾蘭、克羅埃西亞、馬爾他、奧地利、瑞典、喬治亞和烏克蘭。
由於烏克蘭比較特殊,我們著重說說他的情況。
大夥看到好多信息,都會有這麼一條描述:烏克蘭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石油90%依賴進口。這句話並非完全正確,烏克蘭缺乏石油這個是真,但是要說缺乏天然氣,這就有點扯了。按照IHS CERA(劍橋能源諮詢公司)公布的數據,烏克蘭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達到了1.1tcm,排在歐洲第三,僅次於俄羅斯的35tcm和挪威的1.8tcm。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烏克蘭的天然氣幾乎都蘊藏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20%)和黑海海底氣田(60%)中。
在還沒和蘇聯分家之前,烏克蘭地區的天然氣產量維持在70億立方米左右,占整個蘇聯天然氣總產量的1/4。
但是分家之後,由於自廢武功,毀掉了很多重工業企業,導致了大量技術人才的外流。慢慢地,在陸地天然氣開採差不多的時候,要開採海底天然氣,才發現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於是,有一段時間,烏克蘭開始花錢向俄羅斯購買天然氣。
不過到了2013年底,顏色革命開始爆發後,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宣布停止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到了2015年,親美派上台後,整個烏克蘭徹底將所有的俄羅斯天然氣供應商清零,這就是至今他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為零的由來。
這個時候,從經濟市場的角度而言,烏克蘭在紙面上是占上風的。
為什麼,因為俄羅斯要向西歐賣氣,陸路必須經過烏克蘭。
過路就要交過路費,這是規矩。
於是,烏克蘭什麼都不用做,每個月定時從俄羅斯那收幾千萬美元的買路錢。克里米亞被搶之後,烏克蘭人一火,更是把過路費一下子提高了50%,平均每月躺賺1億美元。這還不夠,更重要的,只要俄羅斯做了什麼讓烏克蘭不開心的事情,烏克蘭就拿切管這事來威脅,號稱要封了俄羅斯的財路。
為了避免成為魚肉,普京搞了個北溪-1。
12年北溪-1投產後,俄羅斯過境烏克蘭輸送的天然氣就少了510億立方米(約35%),直接降到1000億立方米以下。
烏克蘭人把過路費提高之後,普京開始搞北溪-2。
北溪-2繞開烏克蘭從波羅的海海底直接把天然氣懟到德國家門口,等這項工程正式投產之後,俄羅斯不僅能省下2100公里管子錢和61%輸氣損耗。沒了中間商賺差價湊滿減,還能借著德國的天然氣網絡賣到法奧等其他歐盟國家,輕鬆讓天然氣出口量飆升,能多出個600億立方米。
當然,此漲彼消,屆時俄羅斯過境烏克蘭的天然氣將極大減少,烏克蘭躺賺過路費的錢也會大打折扣。
最後,說回歐洲諸國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
數了數,北約30個國家中,只有7個國家在天然氣方面對俄羅斯完全沒依賴。而歐盟的27個國家中,只有4個零依賴。
天然氣不是洋酒,有就喝沒有也無所謂,它對於生活和工業的重要性難以估算。特別是歐洲地區還天天吶喊著要保護環境使用清潔能源,天然氣的不可替代性就更加顯著了。
問題是,如果不使用俄羅斯的天然氣,短時間能從哪能找到可以替代的供應商呢?就算找到了,運輸成本的增加,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又如何應對?德國投入了幾十億美元的北溪-2舍不捨得就此放棄?
所以,有些東西,嘴上說說還行,真落實到行動上,難逃兩敗俱傷。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0c9d422721c52de5f3ad6978f5c9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