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聽到《紅顏劫》總是會不由得想起姚貝娜,她那哀婉動聽的歌聲總在耳邊不停地迴響,總感覺姚貝娜她並不曾離開過這個世界。
那個用生命唱歌的湖北女孩兒只活了33歲就香消玉殞,那為什麼只是乳腺癌早期的姚貝娜卻只活了3年呢?
01
乳腺癌是一種很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它的死亡率並不高,按照2018年統計的數據來看乳腺癌的總體死亡率不到10%,
而復發是導致乳腺癌高死亡率的最主要原因,目前我國乳腺癌的復發率已高達50%。
乳腺癌是相對溫和的腫瘤,是最好治療的癌症,早期乳腺癌的治癒率高達95%,女星汪明荃在2002年被確診也是乳癌早期,由於及時接受治療,現在已經72歲的她身體依然健朗,
而還是早期乳腺癌的姚貝娜呢?姚貝娜在2011年被確診早期乳腺癌,在做完手術後,姚貝娜沒有聽從醫生的建議好好休養,而是毅然決然地回到了她熱愛的舞台。
據說姚貝娜一天要演出三場,由於身體沒有痊癒,再加上超負荷地工作,姚貝娜曾一度累到吐血,
2014年複查時,姚貝娜的癌細胞已經向肝、肺、腦部多處轉移,雖然姚貝娜後續也都在接受治療,但她還是在2015年去世了。
從早期的確診到搶救無效去世,姚貝娜僅用了3年零7個月的時間。
姚貝娜前主治醫師曾經在採訪中說:姚貝娜手術後身體所有的結果都顯示非常的好,但是,姚貝娜隨著《中國好聲音》的走紅,姚貝娜變得越來越忙碌,忙得不可開交,哪還有時間照顧身體呢?
因此也沒有按時複查,後來病情復發,醫師建議姚貝娜儘快化療,不過醫師的建議被姚貝娜拒絕了,
醫師說看姚貝娜的朋友圈,姚貝娜每天全國各地的飛來飛去,甚至,有時一天能去兩、三個城市,她除了唱歌還要跳舞。
因為當時姚貝娜的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肝臟和骨頭了,所以一定得注意多休息,一定不能跳舞,跳舞容易造成病理性骨折,
儘管醫師一再地提醒姚貝娜:一定不要熬夜,注意休息,可是她依然拚命地工作,這也加速了病情的惡化,直至死亡!
現在,明白對於同樣都是乳腺癌早期的姚貝娜和汪明荃,為什麼結果不同了吧?
02
那麼,由姚貝娜的悲慘經歷,我們得到了什麼啟示呢?
同樣是乳腺癌的32歲復旦女教授于娟,在患癌後憑著頑強的意志,用了畢生的精力寫了一本書《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是于娟在2009年12月確診患後寫下的一年多的生命日記,于娟在她的中,她不斷地反省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細節,
書中以她自己的生死經歷總結出很多極富哲理的人生觀點,以她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鼓勵更多的人善待生命!
曾經引起了諸多媒體如:《三聯生活周刊》、《青年文摘》、新華網、新浪網、鳳凰網等的關注,她博客的訪問量也一度達到700多萬。
在2013年也曾拜讀過於娟的《此生未完成》,一下子就被她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所啟發和鼓舞!
書中很多的經典語句都令人深思,印象極其深刻的是她發出的那句感嘆: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
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
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
不要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
污衣垢面趴在國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罵萬人踐踏,
只要能看著爸媽牽著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兒園上學,我也是願意的當7年後作為一個30多歲母親的我再讀到這句話內心可謂是五味雜陳、感慨萬千!
于娟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提倡我們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告訴人們要過有規律的生活:
于娟說10年里,她幾乎沒有12點之前睡過覺,學習考證、聊天、BBS灌水、蹦迪、K歌、打保齡球、吃飯幾乎填充了每個沒有意義的夜晚,有時甚至通宵熬夜。
所有的人都知道早睡早起,規律的作息有益於健康,但是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呢?
于娟喜歡暴飲暴食,嗜葷如命,因為爸爸是廚師,于娟喜歡嘗鮮,在她的臨終感言中說道:
像河豚、孔雀、海鷗、鯨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馴鹿、麂子、錦雉、野豬、五步蛇諸如此類她都吃過,這樣貪圖的生靈,她也深深地反思過,自覺得罪孽深重!
這是不是我們現在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呢?
在於娟生命的盡頭,這些都是她作為一個普通的女兒、妻子、母親對生命最單純又是最深刻的感悟。
結語:
濟世若有方,人生則無悔,在姚貝娜和于娟的故事裡,相信很多讀者看到的不是她們,而是我們自己。
無論是姚貝娜還是于娟,她們都付出生命的代價來告訴我們健康的重要性,我們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