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先生不是以畫蝦出名的,但是卻以畫蝦聞名。齊白石畫蝦堪稱畫壇一絕,通過自己一生的觀察,力求深入表現蝦的形神特徵。
在齊白石六十多歲的時候他畫蝦已經非常相似了,但是他覺得自己畫出來的蝦是「死」的,沒有生氣,於是便在碗中養了幾隻長臂蝦以便每天觀察。
隨著觀察的愈加深入,齊白石畫蝦的畫法也逐漸改變,「蝦」也成為了齊白石代表性的符號之一。
齊白石還擅畫花鳥、山水、人物這些,在自己畫技成熟之後,自成一派,還收了好些徒弟。比較出名的有許麟廬、劉永泰、王雪濤等,但有一次齊白石的《耕牛圖》拍賣會上又讓我們回憶起了他的一個很有天賦卻名氣不大的女弟子。
那場拍賣會是將齊白石的《耕牛圖》和他的弟子臨摹的《耕牛圖》放到一起拍賣的,齊白石的拍賣到了七百六十四萬高價,而弟子的卻只拍賣到了六十三萬元,足足相差了十一倍之多。
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僅僅是因為兩人名氣的大小嗎?還是因為畫技的高低?
努力和天賦缺一不可
一八六四年,齊白石出生在了湖南長沙的一個小地方。在成長到六歲時,母親便讓他跟著祖父周雨若讀書寫字。齊白石每次練字時都不好好練,練字練到一半就開始在本子上作畫。
那個時候沒有人教,全憑齊白石自己的興趣作畫,所以剛開始畫出來的東西也都「慘不忍睹」。不過齊白石並沒有因為自己畫的差而放棄作畫,他在練字本上畫滿後又拿出帳本來畫,被母親發現了就會被說教一通。
後來到了十四歲那年,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決定把齊白石送去周之美那學習一門手藝活——雕花木工。
這個木工要是學得好可就不愁吃不愁穿了,這是一門餓不死的手藝,等齊白石學成歸來,家中的生活條件也能改善不少。
齊白石每天都很努力地跟在周之美身邊學習木工,但閒暇之餘卻以殘本《芥子園》為師,練習花鳥和人物畫。
練習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的花鳥人物畫後,齊白石覺得雕花木工還是比不上左右有興趣,於是又拜民間藝人蕭薌陔為師,專門學習畫肖像畫。
第二年齊白石又拜了胡沁園、陳少蕃為師學詩文,不久,在胡沁園的幫助下,齊白石脫離了木工的生活,一心一意學習作畫。
你必須得承認,齊白石在作畫上是非常有天賦的。沒過幾年齊白石就出師了,他也能夠靠著給人畫肖像畫賺錢養家了。
之後,齊白石便開始遊走四方,結交繪畫方面的朋友,然後一起游遍各大名山,作畫、交流好不愜意。齊白石的畫技也是在這種切磋交流中不斷地進步。漸漸地,齊白石的畫技自成一派,成為了大家所尊敬的大師。
拜師學藝
郭秀儀畢業於上海文藝女校,在學校里學習的並不是繪畫,只是對繪畫有很大的興趣,這一點和齊白石小時候非常的像。
後來因為郭秀儀幫助婦女兒童的事跡被傳到了總理耳邊,總理很是感動,便想見見這個無私奉獻的女子,郭秀儀因此結交了總理這個好友。
在齊白石處於八十六歲高齡時,總理便讓細心體貼的郭秀儀去照顧他。郭秀儀每天都在齊白石身邊悉心照顧著,使得齊白石的生活一下子變得輕鬆舒服了許多,自然齊白石對郭秀儀的好感也是蹭蹭蹭的往上漲。
有一天,齊白石就問郭秀儀願不願意做他的弟子,郭秀儀又驚又喜地答應了。
郭秀儀雖然繪畫基礎薄弱,但是天賦也很高,所以她每天的進步也不慢,最難得的是她的創造能力非常的強。
繪畫和詩人寫詩一樣,畫技只是你寫出來的字,畫技越強代表你寫的字越好看,但是創造能力就是代表你寫出來的詩是否優秀。郭秀儀除了和齊白石學畫畫之外,還在齊白石的弟子王雪濤那學習過花鳥的畫法。
像婁師白、胡潔青等等,這些繪畫大師都適合郭秀儀一輩的,所以他們之間自然是少不了經常切磋交流。
苦學幾年後的郭秀儀畫技一日千里,習得了齊門畫派的精湛技法。齊白石看她已經有些火候了,便讓郭秀儀臨摹一下自己剛作出來的《耕牛圖》,郭秀儀很高興的結果畫作,很高興的回家臨摹起來。
真的是畫蛇添足嗎
回到家中的郭秀儀將畫作放於桌上,自己則站於桌前細細打量著。想要臨摹好一幅畫,首先要觀察它,了解它的構圖,然後再看它的畫法。
就這樣觀察力小半天后郭秀儀才開始動筆,她沒有完全照搬齊白石的《耕牛圖》,在一些部分她將顏色改變了,還增加了一塊青青草地。
等到最後快畫完時,她發現老師畫的牛走在水中沒有倒影,她頓時覺得有些疑惑,為什麼老師這裡不畫上倒影呢?難道是因為忘了嗎?思索了一會的郭秀儀便在自己臨摹的《耕牛圖》上添加了幾筆倒影。
第二天,郭秀儀將自己臨摹的《耕牛圖》交給齊白石看。齊白石結果畫作後一眼就看到了那「顯眼」的倒影,不過他不僅沒有對郭秀儀的畫作做出批評,反而大聲稱讚郭秀儀畫得很好。
因為當時幾乎所有臨摹齊白石的畫的人都是「照搬」,力求臨摹的一模一樣,最後畫出來的畫徒有其形,不得其意。
而郭秀儀卻不會,她有著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她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改變齊白石的畫,如果齊白石給出了太多的建議反而會約束她的想像力,限制她的畫作。
後來在拍賣會上兩幅畫同時拍賣,齊白石的賣出了七百六十四萬元的高價,郭秀儀的反而只有六十三萬元。
研究中國畫的專家說,之所以齊白石沒有把倒影畫出來,是因為他是故意「留白」。
而留白是我們中國藝術作品在創作時經常會使用的一種手法,為了使整個作品的畫面和章法有著更為協調的精美而特意留下的空白,給觀眾留下一種想像的空間。
所以郭秀儀的畫出來的倒影反而將觀眾心中的「倒影」給破壞掉了。留給觀眾的想像空間則都消失了,整幅畫就定「死」了,缺少了生氣的畫也就不會顯得那麼活潑動人。
小結:
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觀眾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用我們中國的古話來講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所看到的作品有著不同的理解。
不管是書也好,畫也好,每個人對待任何事物都有著自己的看法,所以不要拘泥於專家的話,應該接受自己心中的想法。畫派都是由人定的,如果拘泥於一個技巧,一種方法,一個畫派,或許你能夠在這個方面成為大師,但你卻永遠不能創造出新的東西。
筆者覺得,創意是一切事物發展的根本,而技巧只是實現它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