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建議在高中開設「專業規劃課」,你覺得怎樣?

2022-06-30     明珠絮語

原標題:張雪峰建議在高中開設「專業規劃課」,你覺得怎樣?

01

高考出分後,正是報志願熱火朝天的時候。

在學校,高三畢業班的班主任老師身邊擠滿了前來諮詢的學生和家長。

但顯然,老師們都分身乏術,根本不足以應對那麼多的人。

一位學生好不容易擠到了老師身邊,老師也只能匆匆給看一下說幾句就完事,因為下一位同學的表格已經遞了過來。

學生和家長們發現,原來報志願裡面有太多學問,短時間內根本就搞不明白。

看著那一串串的學校和專業名稱,怎麼也挑不出來心儀的志願,腦袋一天比一天大。

由此,甚至產生了一個新的行當。

據說請人報一次志願,動輒要花幾千元,甚至上萬元。

02

對於考生來說,報志願有多重要?

有人說是「三分考,七分報」,比高考還重要許多。

話雖然有些誇張,但也說明了高考志願填報的重要性。

所謂「選擇大於努力」,高考的分數代表的是努力,報志願代表的是選擇。

有時候,確實是志願選得好,勝過高考考得好。

考出了高分但不會報志願,恰似拿到了寶庫大門的密碼,卻不知道裡面哪一件寶物最值錢。

如果挑一件最便宜的出來,遲早會後悔。

志願會報和不會報,報好和報壞,真的會影響你的一輩子。

03

不說別人,就說自己吧。

當年只要考上大學,國家就包分配工作,基本上是讀什麼樣的學校,將來就做什麼樣的工作。

有意思的是,一些「好」職業,那時候還都只是專科學校,分數並不高。

比如,當時有稅務學校,畢業就進稅務部門,有銀行學校,畢業就進銀行系統,有警察學校,畢業就當警察。

當然,上了師範學校,畢業就當老師。

我雖然上了本科,但報的是師範院校,當了中學教師。

上班後發現,不管是社會地位還是工資收入,我都比進了稅務、銀行等部門的同學差了一大截。

現在想想,當時有同學以能上本科的成績讀了專科,背後定有高人指點。

當然,那時候關於職業規劃、人生設計之類的更是無從談起。

自己如今的平庸,不能說和當年啥也不懂毫無關係。

04

等到了兒子高考,我有了自己的前車之鑑,而且自己還是老師,肯定是比當年知道得多些。

但即使如此,我們也只是對兒子大體上有一個規劃。

比如考慮到我們自身的實力和能力,對上學以及未來就業的城市有所選擇,對一些專業有所取捨。

但具體到那麼多學校那麼多專業,到底哪個專業發展的現狀和前景如何,我們仍然談不上了解。

基本上,選來選去就是從這個坑到那個坑。

好在,我們承受能力還可以,不太在乎那些坑而已。

很多家長肯定還不如我們明白,他們幫孩子報志願,恐怕仍然只是跟著感覺走。

就算花錢讓別人報,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家庭負擔不說,在學生自己對大學的專業沒有任何了解的前提下,名義上是在根據學生的意願報,實際上也不見得合適。

花錢報志願後不符合心愿,最終產生糾紛的情況不是沒有。

05

最近在網上刷到一個視頻,考研名師張雪峰建議,應該在高中開設「專業規劃課」,不能「寒窗苦讀十二年,報考志願三兩天」,我覺得挺有道理。

由學校承擔起幫助學生進行專業規劃的工作,至少有三個優點:

一是更專業。

報志願其實是信息戰,學校老師尤其高三年級的班主任,他們年年都參與學生報志願,手裡也有往屆學生的資料和反饋,條件得天獨厚。

二是更了解學生。

不用說自己教的學生自己肯定了解,就算不是自己班裡的同學,本校的老師也比一些機構更了解自己學校的學生情況,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三是免費。

學校的課程當然不會收費,這會大大減輕學生的家庭負擔。

學校里組織一些有經驗的教師,開設一門專業規劃課,在平時專門給學生講解各個專業的區別、具體的學習內容和就業形勢,讓學生對大學的專業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將來在報志願時才不會抓瞎。

明珠絮語,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201ca35f5f54732b9a9b8bb5776216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