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第7季落下帷幕,在參加《奇葩說》的第4個年頭,傅首爾這串「行走的鞭炮」,終於摘得了BBKing。
這次決賽中,在沒拿到心儀辯方的不利情況下,她依舊穩定發揮,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個滿是煙火氣的女人,由最開始的普普通通變成現在的渾身是光,她感嘆道:「 這個場景我真是夢了三年,我想告訴大家,只要堅持夢想就會成真。」
還記得2016年的冬天,導演問傅首爾:「你有什麼優勢?你覺得你憑什麼來《奇葩說》?」傅首爾說:「就憑我普通,這個世界需要普通人的聲音。」就這樣,她一頭扎進這個改變了她一生命運的辯論賽場,一待就是4年。
那時的她生活普通,第一次參加《奇葩大會》的時候,身上穿的西裝價值420元,卻是她那幾年穿過最像樣的一件衣服。她那時已經出過3本書,但都不溫不火,家裡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白天上班,晚上把孩子哄睡了,就在寫字檯邊看書寫作。
最終,她被淘汰了。而就是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遺憾中,傅首爾帶著一股子衝勁兒一路走到現在。
這一季的她,在台上勵志又柔軟、真實又豐富:
她認為「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家裡不富裕」,因為:「真實的自卑好過虛假的自信。」
她談「頻繁被『渣』是不是我的問題」,她說:「你要相信,我值得被愛,我值得被善待;你要相信,付出真心沒有錯,真心對一個人好沒有錯,愛情不就是我敢喜歡又敢離開嗎?」
辯論「成年人的崩潰要不要藏起來」時,她向所有人輸出著:「崩潰當然是每個人的權利,但是藏不住的崩潰只是傷痕,藏起來的崩潰才是勳章。」
講到「20歲有個一夜成名的機會,該不該要」,她攥著拳頭:「只因為我奮鬥多年,可以用平和的心態面對名利得失,因為我——35歲才成名。」
你看,通過傅首爾,你看見的不是一個個懸浮的辯題,而是就存在於我們身邊,最真實的生活和最真實的人,這些段子和金句讓我們感動的同時又讓我們陷入思考。
在我們眼裡的傅首爾已經變成了一個有趣又發著光的優秀辯手,她能有今天的成績,是《奇葩說》給的機遇,也全靠她自己的努力。
說起來,傅首爾經歷過至暗時刻,也曾與冠軍失之交臂,但不管多難,她從來都鬥志昂揚、不曾放棄。
連續參加了4年《奇葩說》的她深知沒人能戰勝審美疲勞,永遠停留在巔峰,但還是一次次義無反顧地站上她熱愛的辯論台,拚命去做好每一場辯論。
她就這麼一點點地努力前行,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崩潰之後,到達了那個夢寐以求的冠軍終點,給自己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你看,傅首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普通人的聲音也可以被所有人聽到的!
賈玲也曾在節目中表示:「 即使是平凡人,即使是像我這樣又丑又胖的女孩子,也能散發屬於自己的光芒。」
今年,賈玲第一次做導演,就成了中國票房最高的女導演,不得不說這幾年的賈玲的確火出了圈,但又有誰知道,賈玲在這之前走過的那些路,漫長也艱難。
2003年,湖北姑娘賈玲滿懷夢想,從中央戲劇學院相聲表演班畢業,開啟了獨自北漂的生活。但一個沒有背景、沒有資源的年輕姑娘要在北京立足談何容易?
頭兩年,她只能靠一些微薄的演出收入和姐姐的接濟勉強維持生計。北京的冬天刺骨的冷,而她只能擠在不足十平米的地下室里,沒有暖氣、沒有廁所。最慘的時候,她賣了用來聽劉德華歌曲的隨聲聽,用20塊錢撐了一周,就吃饅頭和鹹菜。
其實,一個人只要有夢想支撐著,就不會覺得生活的艱苦,怕只怕自己孤注一擲的堅持,最終換來的只是夢一場。
還記得在最初她選擇的這個相聲行當里,相聲泰斗張壽臣曾說:「相聲不是女的說的,其他各行各業都能有女的,唯獨女的說相聲,不成。」這種對女相聲演員的排斥滲透了整個行業,但即便如此,年輕氣盛的賈玲偏偏不信,仍憑著一腔熱血勇敢追夢。
2006年,賈玲獲央視第三屆相聲大賽專業組二等獎;
2009年,她與鄒僧等人創辦的新笑聲客棧開張,成為酷口相聲的大本營;
2010年,她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春晚,與白凱南以《大話捧逗》迅速爆火,獲得了「我最喜愛的春晚節目」曲藝組三等獎。
之後,我們看見賈玲就像開了掛似的。多次受邀參加央視和各地衛視春晚,所有人都記住了這個扎著馬尾辮、身穿小馬甲、笑起來有兩個小酒窩的可愛姑娘。
走紅之後,賈玲一股腦錄了很多段子,也參加了不少綜藝節目,可在大眾面前露面的次數越多,她的心裡便越慌:「 每天都在不停地說段子。當之前的作品都演完之後,我忽然意識到,自己的盔甲沒有了。」
經歷瘋狂輸出之後,賈玲開始因創作靈感枯竭而煩惱,甚至「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這樣的窘境讓她害怕,迷茫中的她停掉了自己所有的演出:「我在家裡待了一年,每天琢磨前輩們的優秀作品。」
踏踏實實走過的艱苦歲月讓賈玲知道成功的可貴,她知道,喜劇從來不是「一錘子買賣」,一時好笑是幸運,一直好笑才是本事。沉寂過後,再見面時,賈玲帶著那股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勁兒專心做起了屬於自己風格的喜劇。
為了博得觀眾一笑,這個平日大大咧咧的姑娘一上舞台便成了拚命的演員。生吃辣椒,啤酒吹瓶,不顧及形象地大口啃西瓜,模仿劉歡、火風、阿寶、騰格爾……
努力帶來歡笑的背後,是我們看不見的執著追求。從說相聲到演小品再到上綜藝、拍影視作品,賈玲對喜劇的熱愛從來沒有變過,熱愛喜劇,那就堅持喜劇。
央視主持人曾問她:那時候覺得苦不苦?
賈玲微笑著回答道:「 我覺得年輕的時候吃點苦都是應該的……我覺得一定會有很多人比我更努力,付出的更多,但是機會沒有我好。哪好意思站在這舞台上說,我當年太苦了。因為你吃的苦,老天爺回報給你。」
在賈玲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這個詞,一次次撞得頭破血流、一次次被打擊,都無法讓她退縮,因為她相信:只要你始終堅持夢想,今天你吃的苦,老天爺終將回報給你。
說起來,夢想這個東西啊,有時候能夠給人想像不到的力量,那是困頓生活里,唯一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光。
就像《王牌對王牌》里,大張偉對賈玲的評價:「 賈玲在我心目中,我覺得特別特別棒是在於,她從來不把夢想停留在夢和想,她想了就去做。」正因為這份意志力和付出的堅持,才有了今天的賈玲,不是嗎?
「越努力,越幸運。」說的大概就是金靖吧!在金靖心裡,不依靠努力去換取的幸運,只能是曇花一現。
起初,並非科班出身的她知道自己不是什麼喜劇天才,外形也不出彩,但自己就是對表演情有獨鍾,於是,她決定用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來成全自己的夢想,不斷去嘗試和突破,堅持做著自己最嚮往的事。
她練一個搞笑動作,可以用手指把自己臉戳到出痧。
她怕自己忘記台詞,半夜做噩夢驚醒,乾脆起來背完一整遍再睡。
她為了模仿明星,可以反覆看影像資料幾十遍,抓住特徵放大到極致,再化為己用。
因為付出了千倍百倍的努力,所以她才有底氣做自己,把一切期待交給時間來評判。
哪怕從外表來看,她並不是最美的,小眼睛、塌鼻子、媒婆痣幾乎與演員無緣,哪怕原本的專業和如今的工作差了十萬八千里,但她偏偏靠著這股豁得出去、放得下來的闖勁在娛樂圈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在短片《親愛的》里,她飾演一位丟失孩子的母親。多年尋找無果後,在放棄和堅持之間無從抉擇,在崩潰和振作的邊緣上垂死掙扎。最後抱著同樣無力的丈夫,一下一下捶打著丈夫的後背,自己更是聲淚俱下。
她將一位母親的痛心和面對殘酷現實的無奈演繹得淋漓盡致,情緒從低谷到高潮的轉變,淚水從眼睛裡奪眶而出,有自責、有歉意、有糾結、有絕望......她哭得無聲,卻緊緊揪著觀眾們的心。
你看,這個鬼馬精靈的女孩不僅可以逗大家捧腹大笑,也可以用細膩的演技賺足觀眾的眼淚。
不是科班出身就學,台詞念不到位就練,從形體到台詞再到表演,金靖不停地打磨自己,日復一日地訓練,終於站在了演員的舞台上。
這個不服輸的女孩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在娛樂圈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條路。你看,她就像所有出身普通的女孩一樣,從來沒有停下向上攀爬的腳步,哪怕即將踏上的這條路很黑很苦,卻也要披荊斬棘向前沖。
一路走來,這個90後姑娘拋開世俗的眼光,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堅持做著讓自己快樂、讓別人快樂的事,從喜劇愛好者、辯手到演員,金靖一次次突破自我邊界,唯一不變的是對夢想的執著和堅守。
她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雖然起點是零,只要為夢想不斷努力、不斷堅持,依舊可以追求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你看,我們喜歡她們或許就是因為她們像極了每一個平凡的我們。
或許家世不出眾,顏值不出眾,身材不出眾,才華也得靠後天拼了命的學習才能換得,還要面對一堆亂七八糟的糟心事兒,但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也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精彩,不是嗎?
其實,夢想與實現夢想之間,只差一個「相信」與一份堅持的距離,生活不會虧待認真堅持的人。畢竟,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再好的運氣和再強的天賦也都離不開「努力」的包裝。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夢想,關鍵是你願不願意付出,既要忍得了追夢的孤獨,也要學會通過堅持的力量讓自己更好地成長,讓自己離這個夢想近一點點。與其懷疑「我的才華配不上夢想」,不如正視「我的努力配不配得上夢想」。穿越絕望,卯著勁兒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