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見識和眼界,對一個人到底有多重要?

2019-08-02     2046書海

【原文】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譯文】

大臣陳子禽對子貢說:「你不過是謙恭罷了,難道仲尼真的比你強嗎?」子貢說:「君子一句話可以看出他的智慧,也可以看出他的不智,所以說話不可以不謹慎。老師的遙不可及,就像登天一樣不可以攀登。

見識多的人,更自信

見識多的人自信從容,不會怨天尤人,只有見識少的人才會到處抱怨,覺得世界不公。

這說到底就是見識少的緣故,見識少的人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覺得這個世界上都是預設好的,失去了拼搏的動力,最後註定一事無成。


見識越多的人,越能堅持自己

有一句話說:「一個努力奔走的人斷然不會隨便改變自己的想法,他們會為了夢想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對此,深以為然。

在生活中見識越多的人越能堅持自己;見識的少,則總會在別人的意見中改變自己,甚至會嘲笑努力改變的人,生活在自己的沾沾自喜里無法自拔。

見識的少,眼光就不會長遠,會讓我們在同一個機會面前失去的更多,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你擁有的見識決定了你是否有更大的機會,所以不要怪上天給你的機會太少,而要怪自己的見識太少。

每個人都想有一段酣暢淋漓的人生,但卻不想去改變,只想毫不費力的重複。人生有好多分水嶺,而拉開差距的就是在某些時候你見識的多少,這個世界很公平,機會永遠眷顧那些見識多的人而不是見識少的人。

一個見識多的人能看到很多隱藏的機會,見識多的他們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

見識越多的人,越能看清自己的差距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的學生曾經問過他:「老師,你學識淵博,知道的事情那麼多,為什麼還經常懷疑自己的答案呢?」

芝諾回答:「人的知識就像一個圓,圓圈外是未知的,圓圈內是已知的,你知道的越多,你的圓圈就會越大。圓的周長也就越大,於是,你與未知接觸的空間也就越多。因此,雖然我知道的比你們多,但不知道東西也比你們多。」

當我們見識的少,我們就常常誤以為自己是最棒的,從而將自己禁錮在小小的世界裡得過且過,忘記了外面的世界之大。

真正見識多的人必然是看過了很多風景,看過了很多人生的人,所以他們不再把自己當成衡量萬事萬物的尺度。

所以越優秀的人,越能看見自己的無知。相反,平庸的人卻經常一知半解,就覺得天下無敵。

見識多的人,更能看清自己的差距。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於他知道自己走了多遠,因為越有見識的人,越能看見自身的差距。


見識越多的人,越謙卑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見識少的人,他們自命不凡,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牛的人,而越是真正見識多的高手從來不會顯露自己的本領,對任何人都非常謙卑。

越是見過世面的人越謙卑。當你見過山外的山、人上的人,反而會覺得自己的渺小,會形成一種謙卑和恭敬的優良品質。

那麼怎樣才能增加見識呢?


讀書和旅行是最好的選擇,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當我們見識的多了,那些超出自己認知的事情就會覺得正常,只有有了足夠的見識,我們才配擁有高品質的生活,才會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

卓越之人之所以卓越,在很大程度上就因為他們具有超乎尋常的見識。

一個人有了足夠的見識後,自然會取得更大的成就,他們深謀遠慮,成竹在胸,能給自己的人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份見識才能幹成大事,走向成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giBXWwBUcHTFCnfwtf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