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神武、足智多謀」的舞陽侯樊噲死的正是時候?

2022-07-05     歷史新視角

原標題:「忠勇神武、足智多謀」的舞陽侯樊噲死的正是時候?

(樊噲)

鴻門宴上,項羽軍帳中,楚軍將領「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為保護劉邦,「亦拔劍起舞」,擋住項莊一波波明顯針對劉邦的攻擊。正在刀光劍影、兇險異常之際,隨著幾聲沉悶的倒地聲,一條大漢手持鐵盾和寶劍,不顧死活撞倒數名楚軍侍衛後,威風凜凜闖入軍帳,「頭髮上指,目眥盡裂」,怒視東道主項羽。

項羽得知這員悍將是「沛公之參乘樊噲者」後,尊稱其為壯士,賜酒賞肉。樊噲表現得有禮有節,拜謝接受。當項羽問他能否再喝幾杯時,樊噲借題發揮:「臣死都不怕,還怕喝幾杯酒?我主沛公勞苦功高,您非但不加賞賜,反欲加害,純屬重蹈亡秦之覆轍!臣覺得您的做法實在不應該!」

項羽自覺理虧,無言以對。其後,樊噲隨劉邦與張良如廁時,力諫劉邦「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不辭而別逃回軍營。生死關頭,劉邦終於採納樊噲建議,跳上戰馬,在樊噲等四名部將護衛下,從小路逃回漢軍大營。

司馬遷對此高度評價:「這一日,如無樊噲直闖軍帳責備項羽,沛公的大業幾乎半途而廢!」並稱讚樊噲是「忠勇神武、足智多謀」之人。

(一)鴻門立功

樊噲「以屠狗為事」,是劉邦的酒肉朋友。劉邦時任亭長,押送徒役前往驪山途中的芒碭山時,因徒役逃跑過多,索性把他們悉數放跑,自己率十餘名死忠隱居沼澤地。樊噲作為劉邦的粉絲,毅然選擇「與高祖俱隱。」

陳勝起義後,反秦武裝成烽火燎原之勢。劉邦順應民心,攻打沛縣。樊噲力助劉邦「攻下沛」,並在劉邦被立為沛公後,擔任其隨從副官。從此,樊噲死心塌地追隨劉邦南北征戰,出生入死,屢立戰功,一直打進秦都咸陽。

劉邦攻占咸陽入關,猶如叫花子闖進百寶宮,被秦宮富麗堂皇的裝飾及花枝招展的後宮佳麗們吸引,「意欲留居之。」樊噲看出劉邦是「屎殼郎爬鞭梢----光知道騰雲駕霧,不知道死在眼前」,力諫他不能貪戀眼前的富貴榮華,立即遷出秦宮。劉邦置之不理,每日犬馬聲色。樊噲急中生智,與智囊張良溝通後,才使劉邦終於「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取得政治上的主動權,使項羽失去攻擊劉邦的藉口。

果然,項羽連連克服強敵抵達函谷關時,得知劉邦已攻入咸陽且派兵把守函谷關後,怒不可遏,派英布打下函谷關,率四十萬精兵駐紮新豐鴻門,並欲於次日攻擊僅有十萬兵力的劉邦。

(項伯)

范增見大事不妙,赤膊上陣,召項莊進帳舞劍,伺機刺殺劉邦。已被劉邦收買的項伯識破詭計,拔劍起舞保護劉邦。張良趁機溜出軍帳召來樊噲救駕。樊噲闖帳後幾乎複製了劉邦之言:「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此言足以證明,劉邦一方雖尚弱小,卻早已眾志成城,統一口徑;而項羽一方雖強大,卻各懷心思分崩離析。所以,鴻門宴歷來被視為楚漢戰爭的轉捩點。

鴻門宴後第二日,「項羽入屠咸陽,立沛公為漢王。漢王賜噲爵為列侯,號臨武侯。遷為郎中,從入漢中。」

樊噲隨劉邦「還定三秦」,力破楚軍,屢立戰功,又「從高祖擊項籍」,在興漢滅楚戰役中勞苦功高。「項籍既死,漢王為帝。」樊噲憑「堅守戰有功,益食八百戶。」

(二)漢初建功

漢建,樊噲娶呂后的妹妹呂嬃為妻,從開國元勛升為劉邦連襟,更受姐夫重用。他先後隨劉邦平定燕王臧荼及楚王韓信叛亂,被「賜爵列侯,與諸侯剖符,世世勿絕,食舞陽,號為舞陽侯。」其後,他馬不停蹄陪伴劉邦消滅韓王信、代王陳豨、燕王盧綰,為漢初剿滅異姓王反叛立下汗馬功勞。

樊噲非但沒有居功自傲,反而低調做人。韓信被從齊王徙為楚王繼而貶為淮陰侯後,依然自視過高,羞於群臣為伍。樊噲卻待其如初,在韓信登門拜訪時,極盡謙卑地「跪拜送迎,言稱臣」。韓信自信心爆棚,大笑出門:「想不到我韓信竟然淪落到與樊噲這等貨色為伍的地步!」樊噲置若罔聞,禮送出門,充分表現出容人之量。

異姓王們跟隨劉邦興漢滅楚後,因各種原因先後心懷鬼胎舉兵謀反,極大消耗了大漢的財力物力。黥布反叛時,劉邦因心力交瘁,重病在床,心煩意亂,詔令侍衛不准任何人入見。重臣周勃與灌嬰雖心急如焚,但都不敢貿然求見。十餘日後,樊噲忍無可忍,率先「排闥直入」,帶領大臣們闖入劉邦寢宮。

劉邦正枕著宦官的大腿睡得口水橫流,樊噲淚如雨下勸諫:「陛下,當初您率臣等在沛縣起義,最終平定天下,多麼威武雄壯啊!如今天下已定,您卻為何如此懈憊!您病得如此沉重,群臣震驚恐懼,唯恐失去主心骨。沒想到您不召見群臣商議國家大事,為的只是與這個宦官親密私處!陛下難道徹底忘卻趙高與秦二世之事?」這番話逗樂了劉邦,他「笑而起」,與群臣商議後,決定御駕親征黥布。

劉邦抱病平定黥布迴轉長安後,傷勢復發,臥床不起。在接到燕王盧綰叛亂奏報時,劉邦心力交瘁,委派樊噲以燕國相國身份,率重兵討伐盧綰。

劉邦抱病平定黥布迴轉長安後,傷勢復發,臥床不起。在接到燕王盧綰叛亂奏報時,劉邦心力交瘁,委派樊噲以燕國相國身份,率重兵討伐盧綰。

(三)死裡逃生

自古伴君如伴虎。樊噲作為劉邦最親近的連襟和重臣,本該高枕無憂。但是,因呂后在劉邦病重期間,不時越俎代庖干預朝政,又倚仗妹夫樊噲智勇雙全手握重兵,在朝廷中頤指氣使,趾高氣揚,公然欺凌劉邦的愛妾戚夫人和兒子劉如意。因此,當樊噲率部出征後,有人不懷好意地提醒劉邦:「陛下,樊噲與呂后姐妹倆串通一氣,企圖等陛下歸天后圖謀不軌,率兵將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等人斬盡殺絕。陛下必須趁早提防!」

劉邦虛實莫辨,「聞之大怒」,大罵:「樊噲這條白眼狼,分明是見老子病重,竟然盼著我死!」他與陳平密議後,遣陳平在車中暗載大將周勃,到樊噲軍中傳詔。命令陳平抵達軍營後,宣布由周勃執掌帥印,立斬樊噲。

陳平與周勃在途中商議如何執行劉邦詔令,「陳平畏呂后」,便對周勃道:「樊噲是皇帝的老部下兼連襟,如此尊貴的皇親國戚,豈可隨便動手?皇上是聽信他人讒言,才派出我倆出這趟苦差。我倆如果真殺了樊噲,恐怕呂氏姐妹會怪罪我倆。依我之見,不如把樊噲抓起來,用囚車押回長安,死活由陛下欽定!」

樊噲被陳平逮捕押解返京後,「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

「孝惠六年(前189年),樊噲卒,諡為武侯。」

漢惠帝即位後,因性格柔弱,朝政大權悉數落入母親呂后之手。呂氏性格強悍,打壓開國功臣,專為呂家謀利益,「立諸呂為王。」樊噲的亡妻呂嬃被姐姐封為臨光侯後,狐假虎威「用事專權,大臣盡畏之。」呂后駕崩後,周勃與陳平發動政變,率忠誠於漢室的「大臣誅諸呂、呂嬃婘屬。」呂嬃與繼承樊噲舞陽侯爵位的嫡子成為政治鬥爭犧牲品被誅殺。樊噲如果黃泉下有靈感,不知作何感想!

樊噲堪稱智勇雙全的名將,鴻門宴隻身獨闖項羽軍帳,誓與劉邦同生共死,力諫劉邦審時度勢不辭而別,忠勇形象躍然紙上;建國後不顧安危率眾大臣直闖劉邦寢宮,說服劉邦御駕親征平叛,浩然正氣令人欽佩。曾國藩盛讚:「噲之鴻門被帷,拔劍割彘,與夫霸上還軍之請,病中排闥之諫,皆陽剛之氣之所為也。」

樊噲54歲辭世,死得正是時候。他若健在,必被捲入擁劉抑或擁呂的政治漩渦中。擁劉,則意味著呂氏家族劃清界限,以呂后之心狠手辣,樊噲凶多吉少;擁呂,則苟活愧對漢室,死後無顏見先帝於黃泉。非但一世英名付諸東流,反而留下千古罵名。所以,樊噲因禍得福,得以保全美名。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fb5eeede6893ad214ac87435b921d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