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11日是國際女童日,旨在關注和呼籲解決全球女童面臨的各種問題,並促進女童權益的保護和發展。
這個節日的目的是提高社會對女童權益的意識,推動消除性別不平等、性別歧視和對女童的暴力行為。
國際女童日的設立是為了強調女童在社會、教育和健康等方面的權益,包括但不限於教育機會、性別平等、婚姻和生育權、健康和營養等。
這一天也提醒人們女童面臨的挑戰,如貧困、性別暴力、早婚、性剝削和受限的教育機會等。
然而以往很長一段時間,女童卻成為尷尬的存在。
那些叫「娣」的女孩,最後去哪兒了?
在莫言的小說《豐乳肥臀》中,上官魯氏是一個生育了八個女兒的母親,她們的名字分別是來弟、招弟、領弟、想弟、盼弟、念弟、求弟和玉女。
這些名字象徵著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但同時也反映出他們對生育男孩的渴望,以及對生女孩的不滿和厭惡。
長期以來,重男輕女是中國社會中一個重要的問題,限制了女性爭取性別平等的進程。
然而,即使在今天,一些陳舊的封建思想仍以新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繼續對女性造成困擾。
(多少女子困於「娣」的尷尬與無奈)
重男輕女的背後,卻也造成了新生兒性別失衡
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整體上中國的性別比例呈現出男多女少逐漸增大的趨勢,也就是新生兒中男性的數量明顯多於女性。
郭志剛教授在對2000年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計劃生育政策寬鬆的地區,新生兒的性別比例相對正常,男女比例比較平衡。
而在計劃生育政策嚴格的地區,新生兒的性別比例明顯失衡,男性的數量遠遠超過女性。特別是在實行「一孩半」政策的地區,這種失衡現象尤為嚴重。
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重男輕女觀念的存在,加上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
(電視劇《娘道》就曾因重男輕女現象而引起爭議)
由於家庭對於男孩的偏好,一些家庭可能會採取性別選擇性墮胎或其他手段來確保生育男孩。這導致了新生兒性別比例失衡的情況。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的新生兒性別比一直偏向男性。
在某些地區和社會群體中,這種失衡更加明顯。一些農村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性別比例失衡更為嚴重。
這種性別比例失衡對社會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其中之一是"剩男"問題,即男性多於女性的情況下,一些男性難以找到合適的婚姻對象。
此外,這也可能導致社會性別不平衡、性別歧視和家庭暴力等問題的增加。
為了生男孩,孕婦甚至不惜身體健康而吃「轉胎藥」
由於重男輕女的思想長期存在,尤其在獨生子女或「一孩半」政策的背景下,再加上技術的進步,這種思想就變得更加扭曲和嚴重。
人們開始採取各種手段來追求生育男孩的願望,因為他們認為既然只能再生一個孩子,那就應該努力生一個男孩。
新生兒性別比是衡量這種現象的一個直觀指標,性別比越高意味著人為干預胎兒性別的行為越多。這種干預可能包括通過科學技術手段進行性別選擇,或者採取傳統的非科學方法,如喂孕婦吃所謂的「轉胎藥」等。
(各種所謂轉胎丸的新聞圖片)
但事實上,並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這些所謂的「轉胎藥」能夠改變胎兒的性別。性別是由父母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而不是由藥物或其他外部因素決定的。
此外,使用未經驗證和不安全的藥物可能會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造成嚴重的風險。這些藥物可能含有未知的成分,可能導致母嬰的不良反應或併發症。
在孕期,孕婦的身體特別敏感,需要特別謹慎對待任何藥物的使用。
(2015年,浙江永嘉曾破獲一起特大「寄血驗子」案)
性別比例失衡問題,還需任重而道遠
隨著性別比例失衡逐漸加大,政府、社會也對於性別比例失衡問題高度關注,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加強宣傳教育,提倡男女平等觀念;加強對性別選擇性墮胎和性別歧視的打擊;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護措施,鼓勵家庭生育女孩等。
這些努力正在逐漸改變人們的觀念,但解決性別比例失衡問題仍需要持續的努力和廣泛的社會參與。
(張靚穎這句話,女孩們應該都深有體會)
而今天,國際女童日是一個重要的國際紀念日,旨在促進全球社會對女童權益的關注和行動,為她們創造更好的未來。
在這一天,各種組織和機構會組織活動、宣傳運動和倡議,以提高公眾對女童權益的認識,並促進政策和行動的改變,以確保女童能夠享有平等的權益和機會。
然而,要真正改變這種現象,還需要持續的努力和廣泛的社會參與,包括加強性別平等教育、提高女性地位、加強法律法規的監督和執行等。
看來,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
(電視劇《親愛的生命》)
參考文獻:
【1】盧文忠,鍾文苑. 女權主義視閾下的當代中國性別失衡治理研究[C]//中國社會學會性別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婦女與家庭研究中心,全國婦聯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2014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性別視角下的社會治理現代化」 論壇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4:31-39.
【2】李樹茁,孟陽.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口性別失衡治理的成就與挑戰[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8(06):57-67.DOI:10.15896/j.xjtuskxb.20180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