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都用 iPhone ?其實因為沒得挑罷了。

2023-12-24     差評

原標題:美國人都用 iPhone ?其實因為沒得挑罷了。

臨近年末,又到了各大廠商、平台、APP 軟體提交過去這一年成績單的時候。

別家的年末盤點托尼還沒來得及看,倒是手機圈子,提前放出了不少賽博斗蛐蛐的好活。

像是魅族,有那麼點 「 借行業光 」 的意思,搞了一個2023 手機百花獎,把能分到類的手機獎項都分了一個遍。

托尼甚至在最佳跨界品牌的獎項里,還看到了見許久不見的錘科也獲得了提名,錘粉落淚。。。

而我們差評自己,也是為舉辦到第二年的 MUST 頒獎活動,在手機獎項上新增了一個 「 年度影像手機 」 的選項。

畢竟現在大家買手機,拍照幾乎已經成了一個無法忽視的考慮因素。

從目前的票型看,今年的「 年度影像手機 」,應該是小米13 Ultra 沒跑了。

題外話,如果你要是也想參加這個投票,在 12 月 28 號之前,還來得及到咱們的差評君 B 站帳號的動態里投一下。

投票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8481112/?spm_id_from=333.999.0.0

而當托尼想橫向比較一下,海外博主對於 2023 年手機是怎麼評價的時候,我發現兩邊聊的,已經不是一回事了。。。

油管上的頭部數碼博主 Marques Brownlee,在前兩天給出了自己的 2023 年度手機評獎。

這個獎小馬哥年年都會選,托尼也是一年不落的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是他在 2019 年把年度最佳手機,頒給了一加 9 Pro。

而今年他評選的手機獎項,不說抽象,從托尼的視角看來,感覺有些脫節了。。。

首先是年度影像手機的評選,他放在桌子上的 Find X6 Pro、vivo X90 Pro+ 一字沒提,就把獎頒給了 iPhone 15 Pro,理由是 iPhone 在照片和視頻的易用性上做的最好。

而年度最佳手機則是頒給了谷歌的 Pixel 8,理由是它相比去年的 Pixel 7 有了巨大提升,各方面的綜合表現最佳。

以及谷歌官方承諾的,這款手機之後將會支持 7 年的系統更新。。。

如果說上面沒有提到國產品牌手機的原因,是因為那些手機在美國基本買不到, 那最佳設計獎這個類別,Marques 又把獎頒給了市面上最薄摺疊屏的榮耀 Magic V2。就又說不過去了。。。

到底是美國人民沒有機會看到國內這些卷天捲地的旗艦手機、天天水深火熱,還是他們壓根就不關心手機參數配置,只看使用體驗?

你別說,這事兒還真挺難評的。

這次托尼替差友們代入一下美國普通消費者數碼愛好者的視角,看看他們眼裡的手機產品,到底是什麼樣的。

首先買手機這件事,在美國就沒有太多的選擇。

北美的手機市場被運營商渠道高度壟斷,一般會有很多月付合約機套餐供你選擇。

拿 AT&T 的 iPhone 15 Pro 128G 版本舉例來說,只需要每個月支付 27.78 刀,連續使用 36 個月之後,這台手機就歸你了。

你可以理解為是一個三年的分期免息,每個月還送你流量和通話時間,總的來說還是挺香的。

等三年合約機到期之後,各家運營商還有免費換購新機的服務,可以三年之後又三年,每三年換一台新手機用,正好對應上了一台手機的平均換機周期。

trade,都可以 trade

而如果你只是單純購買運營商的月租套餐,則是需要湊四個人一起買才會比較划算,如果只是一個人用,月租套餐的價格會比合約機套餐要貴上不少。

這也為什麼,美國人會更習慣去當地電信運營商買手機,而不是手機店,在他們的觀念里,買手機和和辦套餐其實是一回事。

再往深了一層講,擺在各家電信公司營業廳貨架上的手機,也就成了他們為數不多可以選擇的產品。

營業廳賣什麼手機,他們就只能買什麼手機,什麼高性價比的安卓旗艦水桶?不存在的。

拿另一家電信公司 T-Mobile 舉例,在他們網站貨架的前幾頁,沒意外只看得到蘋果、三星、谷歌三家公司的產品。

拉到最底下,才能看到摩托羅拉、一加 Nord 系列等非旗艦機產品,手機品牌的豐富度相當有限。

在這樣的情況下,但凡不是真的窮到每個月掏不出那 30 刀,或是願意去折騰安卓的發燒友,買 iPhone 幾乎成為了美國人買手機的最優選。

就算會有像之前一加 7 Pro 那樣的攪局者在市場出現,也很難持續撼動 iPhone 為主、安卓機為輔的市場大盤。

從數據來看,蘋果在美國的市占率一直以來都要狠狠壓過安卓一頭,2023 年達到了 57.93%,歷史最高的占比數據,是 2020 年的 59.54%。

對比來看,華為的全年市占率在國內的最好成績,也沒超過 40%。。。

iPhone 在美國占領的不光是運營商,還有更要命的生態。

比如蘋果的 CarPlay 車機導航,其實和安卓這邊的 Android Auto 是差不多時間推出的,但後者剛推出時支持的車型,就比 CarPlay 少了一半還多。

而根據托尼在美國的老朋友的說法,美國當地 20 年以後的車型,才全線搭載了 Android Auto。

如果你是安卓用戶,想要用手機連車機導航還得看車廠答不答應,iPhone 用戶就不太會有這個問題。

另一方面,蘋果的 iMessage 幾乎已經成為了和國內微信差不多的存在。

去年《華爾街日報》曾刊登過一篇名為《 Why Apple’s iMessage Is Winning : Teens Dread the Green Text Bubble 》的文章,主要是介紹了 iMessage 里的藍綠氣泡和青少年使用手機的類別,在社交上產生的影響。

簡單來說,使用非 iPhone 手機發送簡訊到 iPhone 產生的 「 綠色氣泡 」,對於美國青少年來說,會與「 不合群 」 「 被排斥 」划上等號。

而像 Beeper Mini 這樣想要將 iMessage 引入安卓系統的 App,最近在多重的困難下,也是步履維艱,很難在安卓手機上做到穩定運行iMessage。

所以不管是對於普通用戶還是數碼愛好者,在美國使用除 iPhone 以外的手機,就是會時不時碰到一些讓人難受的小問題。

相較國內各家手機廠商吭哧吭哧做的適配和本地化,海外的安卓手機,很大程度上可能還得看谷歌的良心。。。

想明白了這一層,即使那些有能力折騰的發燒友,亦或是頭部的數碼博主,知道了中國廠商的手機現在在卷什麼,也很難將我們的手上的這些旗艦手機當作日常設備使用。

頂多作為一個 「 有某項新特性 」 「 玩具 」 來看待。

總結來說,並不是美國人民不知道什麼是好手機,而是在當地的使用環境下,iPhone 就是好手機,沒有之一。

都說國產手機想要出海到北美市場很難,究其原因,除了美國擺在檯面上的限制之外,手機產品本身的賣點在不同的國家,也需要應對不同的市場環境。

或許大家覺得這兩年新款 iPhone 是越來越擠牙膏、每次的進步也不大,殊不知這是在國內卷無可卷的國內市場環境重,對比出來的結果。

大家在意的原神幀數、螢幕亮度、快充速度、影像算法等等這些核心賣點,在美國可能真就無人在意。

即使都快 2024 年了,標準版 iPhone 沒用上高刷,也照樣能賣的好,不是因為選擇少,而是因為沒競爭。

真想要打破這個怪圈啊,托尼覺得最好的辦法,還是讓美國朋友到中國住上一個月,用上一個月的國產手機。

不然真的很難感同身受。。。

撰文:布拿拿餡餃子 編輯:米羅 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Marques Brownlee:The Smartphone Awards 2023!

Marques Brownlee:The Smartphone Awards 2019!

www.t-mobile.com

www.att.com

車云:Android Auto今年將支持40款車型,但是CarPlay這一數字是100款

微博:@魅族科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f49d8f4b2f1f2781d50ff293433ea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