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職場的厭女病,她不忍了

2024-05-08     新周刊

原標題:韓國職場的厭女病,她不忍了

閔熙珍的女高管困境,更折射了女性在韓國職場上的寸步難行。女打工人已經很難了,韓國一直都有男女薪酬不合理差距的統計。作為娛樂公司女高層,拿著高額年薪,閔熙珍明明是社會地位比「女偶像」還要高的女人,但她能施展拳腳的空間依然有限。

作者 | F小姐

編輯 | Felicia

題圖| 《You Quiz on the Block》

韓女的戰鬥場,已經從生育轉向猛敲資本大門了。這幾周,韓國女製作人閔熙珍和韓國娛樂巨頭公司HYBE的幾番輿論之爭,堪稱是現實版的《墜落的審判》。

(圖/《韓聯社》)

先是HYBE突然控告其旗下的子公司負責人閔熙珍試圖秘密「篡奪經營權」,哪怕閔熙珍再三否認,表示HYBE試圖「解僱」她,是由於她事先進行了公司內部告發,才惹來了HYBE高層的不滿。

閔熙珍認為,她親手打造的女團NewJeans,無論海報造型還是運營路線,都處處被HYBE新女團ILLIT抄襲。而兩者同屬一個集團的尷尬關係,更讓這些抄襲顯得有惡意競爭的嫌疑。

圖1為NewJeans,圖2為ILLIT。(圖/《Bubble Gum》MV與Ins)

但在資本的造勢下,對女人的質疑,顯然已經完全掩蓋了對真相的質疑。網友抨擊她是「拜金的瘋女人」,是「魔女」,對女性先入為主的刻板敘事,儼然已經構成了一種現代獵巫的行為。

無可奈何中,閔熙珍選擇了公開對質。她在個人新聞發布會上,邏輯清晰地列出了各種聊天證據,鏗鏘有力地反駁HYBE的控告,全是基於惡意截取聊天記錄的汙衊。

而她痛心的地方在於,明明自己努力貢獻了那麼多好成績,竟然也敵不過同事扮知心、扮良師的「宮心計」。儘管依然有人扭曲閔熙珍的解釋,把她的話片面地拎出來解讀,但發布會一出,她的風評就迅速扭轉。

(圖/YouTube@MBCNEWS 截圖)

有網友形容,閔熙珍的勇敢自掀,使得這場發布會,完全達到了可以載入韓國娛樂圈史冊的程度。要知道,在資本與男性主義文化盛行的語境中,從來沒有一個女性,能如此坦蕩地現身,撕開體面,去抨擊一個造星工業的腐朽、一個公司架構的不合理、一群人的虛與委蛇。

而閔熙珍的女高管困境,更折射了女性在韓國職場上的寸步難行。女打工人已經很難了,韓國一直都有男女薪酬不合理差距的統計。作為娛樂公司女高層,拿著高額年薪,閔熙珍明明是社會地位比「女偶像」還要高的女人,但她能施展拳腳的空間依然有限。

登上女職人天花板,又怎樣?

閔熙珍的才華,有目共睹。偶像時代最興盛的那幾年,她負責操刀過的少女時代、f(x)、Red Velvet、EXO音樂專輯造型,都曾在亞洲掀起過好幾波熱潮。

20世紀90年代迷戀過韓流的那批人,大抵都間接受到過她的影響。她為f(x)設計過當時獨一份的半面妝,拋棄性感的偶像敘事,以此來展現女性的力量與酷。少女時代火遍東亞的彩色鉛筆褲,也是閔熙珍提出的突破性造型建議。

閔熙珍曾設計的造型。(圖/《Red Light》MV與《Gee》MV)

20年前的韓國,生產男女偶像的模式早就有了流水線工廠的影子。淹沒在美貌之中的年輕明星,要想突破重圍,來吸引觀眾注意,唯有依靠亮眼的概念、視覺包裝。因此,像閔熙珍這樣的幕後策劃推手,恰恰是當時韓國造星業最需要的人才。

閔熙珍。(圖/Ins)

閔熙珍走的是才華路線。

她從23歲進入SM娛樂公司,靠著一步步的實戰打拚,才從普通的平面設計師飛升成為理事。但儘管實力強悍至此,這條路她也用了整整16年才走完。

在閔熙珍以前,韓國職場流傳出的區別對待女性的例子並不少。應酬不完的酒局、難以晉升的事業......對於這些女性困境,當時有許多人認為,或許還是因為女人不夠「有權」。如果能再有實力些,攀得再高點,她們的處境是否就完全不同了?

事實上,就算位置坐得再高,女性的職場困境也並沒有消失,它們只是升級了,變得更隱秘罷了。閔熙珍在發布會上就曾透露過,她不理解為什麼自己和其他男高層付出與回報是不對等的——明明某些男高層總在喝酒、聚餐,公司項目也做得一塌糊塗,但即便是虧本的情況下,依然能和她一樣分得獎金。

(圖/YouTube@MBCNEWS 截圖)

男性與女性的高管敘事,從根本上就是不同的。曾經有學者用「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來隱喻女性在獲得權力過程中的種種隱形阻礙,其中之一就是「男性能力強於女性」的性別霸權思維——女性要獲得與男性一致的外界認可,往往需要做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

(圖/《穿普拉達的女王》)

這從韓國的編劇思維就能看出蹊蹺。在韓劇里,編劇總會刻意地強調女精英超出常人的強悍,似乎不刻畫離奇的英勇,就無法彰顯職場女性的鐵手腕和超能力。像《產後調理院》里的吳賢珍,在臨盆生產前的24小時,還要踩著高跟鞋飆車去堵客戶簽合同;明明羊水破了,還得無比鎮定地給自己叫來救護車。

(圖/《產後調理院》)

超出尋常的誇張效應背後,是現實的不對等,也是編劇下意識的「恐弱」——如果無法達到這種程度,那麼女性就沒有了「足夠的門檻」來收穫他人的認可。然而這條門檻的標準,本身就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礎之上的。與女精英的「拚命」相比,在描述男精英時,往往一份數據報表的擺拍,似乎就足夠彰顯他們的「努力」了。

閣樓上的女高管

在「玻璃天花板」理論中,有關女性的職場阻礙,除了性別霸權思維,還有一種名為「排她性」的領地意識——即女性會更容易被推開、遠離屬於男性的高等級工作和職業。

隨著現代女性步入職場,對於男女工作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但這種意識,越是靠近權力中心,越是一種區分「敵友」的潛規則。《新聞女王》里的文慧心,好不容易靠實力攀上管理層,但對她的第一道考驗依然是男高層對她關閉的大門。儘管成績全由女人打拚而來,但他們依然對女性抱有深深的防備和排擠的心態。

(圖/《新聞女王》)

這種防備心與閔熙珍的處境是共通的。有人說,HYBE決定用其他女團取代NewJeans,是出於對閔熙珍實力的忌憚。閔熙珍名氣夠大,實力更是彪悍。她一手運營的NewJeans,僅僅出道兩個月,就能靠音樂和專輯銷量的盈利實現了收支平衡,甚至拉動了整個HYBE的營收。

(圖/《Attention》MV)

功高蓋主是永恆的職場避忌,但在這其中,雙方所代表的父權觀念里父與母的權力抗衡,更是本質之一。辦公室,是低配版的《權力的遊戲》。在大多數人眼中,女性的職場表現就如傳統的婚戀敘事——她要為公司提供價值卻不能太出挑,否則她的成功與氣焰,隨時能滅失男性掌權的尊嚴。

閔熙珍的出現,顯然打破了這種局面。NewJeans的成功,意味著閔熙珍的話語權將不斷加重,她的權威性的攀升,從某種程度來說,也象徵著男高層話語權的失重與跌落。

閔熙珍還破次元邀請了梁朝偉。(圖/《cool with you》MV)

女強男弱的戀愛敘事尚且難解,在職場上的「權力失衡」,則是更難以調和的。在HYBE復刻閔熙珍的成績、企圖製造矛盾使閔熙珍「落荒而逃」的行為,更像是男高管們試圖把女方的「成功」轉移到自己手下,企圖掌握「安全感」的一種方式。

否則,明明把閔熙珍作為招牌的HYBE,都已經預備好要賺得盆滿缽滿了,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來給自己惹禍?

HYBE男高管們對閔熙珍的打擊,也足他們見對女性的戒備有多深。

他們太明白塑造一個「瘋女人」的方式,那就是提取她對成功的渴望,以此形塑一個不符合傳統期待的、野心勃勃的強勢女人。

社交平台上,鋪天蓋地的帖子怒斥著閔熙珍的「貪慾」。可明明不管是薪酬還是獎金,都是一個女人靠優秀的商業成績獲得的獎勵而已。就連被謠傳是由HYBE贈送的,屬於ADOR品牌的18%股份,也是閔熙珍用自己貨真價實的錢購入的。

HYBE圖片。(圖/HYBE官網)

HYBE送給閔熙珍的「權力」,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蜘蛛網。需要她的事業心時,他們願意塑造她好的、努力的一面,以此給自己添金。不需要她的事業心時,往日的功績就變成了毒藥。

HYBE為閔熙珍築起的權力樓台,其實都是困住女人的閣樓。

韓國女團,更多是男性的遊戲

去年,BLACKPINK女團成員LISA參加瘋馬秀的事,曾掀起過一番轟轟烈烈的爭議。有人認為標榜女性力量的女偶像參加舞娘表演,是對女性群體的背叛,有人則覺得性感應當是一種「我想這樣就這樣做」的選擇。

橫在兩邊觀念間的一種致命議題是:在這件事裡,關鍵的點從來不是瘋馬秀的行為算不算得上「藝術」,而是對女性的情色凝視,常被冠以自由和藝術之名,被虛假賦權。

這幾年,隨著社會上女性自我價值意識的崛起,女團的策劃思路變了,出現了大女主、girl crush風,她們開始擺脫以往的單一性感,還原女性的多樣性。

然而,這更像是特製給女性的糖果炮衣,女團的明媚和光鮮亮麗只是韓國造星工業的表皮,在現實層面,女性仍有難以逃脫的困境。層出不窮的性醜聞、擦邊MV,都折射出在韓國造星業里,「女性主義」很可能只是資本遊戲的一環。

曾被指存在戀童問題。(圖/《Magnetic》MV)

在這門女性事業中,掌握話語權的,自始至終都是男性。有毒的思想,被包裝得更精巧、難以辨別了。女性,不僅被充當為「賺錢工具」,很多時候也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在韓國娛樂公司,多的是不公平的男女薪酬差距。

據韓國《婦女報》報道,至今,HYBE仍維繫著該行業內最大的性別工資差距——與男性的年平均收入7600萬韓元相比,女性僅有5100萬韓元。在由男性主導的偶像業,最終錢還是流向了他們的錢包。

在閔熙珍與HYBE的輿論中,雖然目前雙方仍各執一詞、各有站客,但局勢天平,顯然已經從HYBE轉向了閔熙珍。支持閔熙珍的人,給出的一部分理由是——她確實在男人的世界裡,創造了一個屬於「少女」的時代。

其實,在NewJeans出道前,有人還通過閔熙珍在社交平台上推送的幾張照片,捕風捉影式地質疑她有戀童傾向。閔熙珍果斷地把起訴造謠者,可官司贏了,相關的報道卻沒幾個。

閔熙珍社交平台圖片。(圖/Ins)

閔熙珍對少女的「痴迷」,更像是在少女身上,尋找青春與理想主義的投射。在她主導的NewJeans的MV中,少女是可以穿校褲而不僅僅是校裙的,表達少女的愛情世界,也不是唇,而是她們的眼睛。

唇部是慾望,而眼睛是少女看向世界的窗口。閔熙珍構築的世界裡,女性才是第一主體,而不是被螢幕外凝視的人。她們會偷看喜歡的男生,觀察同伴,記錄成人世界的情愛。觀眾深度共鳴的視覺設計,恰恰是閔熙珍精心策劃的部分。

(圖/《Ditto》MV)

在《NHK特別專訪》中,閔熙珍提到對NewJeans的構想,那就是儘量的「自然化」。她們不需要迎合商業做過度的改變,也不需要像流水線產品一樣對唱跳過於「精確」。在《Ditto》MV里,還可以看到成員跳錯舞步的片段。

(圖/《Ditto》MV)

如果沒有對少女最真切的、如母親對女兒般的喜愛,是沒有可能創造出這樣特別的作品的。

如今,閔熙珍在發布會上戴的鴨舌帽、穿的綠間條紋長衫、黑色洞洞鞋,不僅在韓國售罄,甚至還帶起了「新商戰風」的流行。韓國打工人穿著閔熙珍同款去酒吧、公司,以此表達對職場不公的無聲反抗。這不僅是聲援閔熙珍,也是聲援他們自己。

女演員金雅永在《SNL Korea》綜藝上模仿閔熙珍。(圖/《SNL Korea》)

在閔熙珍與另一高層的聊天中,她說:「最後的勝利是屬於土豆女的」。雖然有部分觀眾的支持,她在輿論場上似乎也扳回了一局,但她以卵擊石的策略,仍舊是一種最無奈的自保。

簽訂了埋雷協議的閔熙珍,為了能保護NewJeans這個作品,為了自身能安全撤退,除了「和解」,剩下的路似乎也並不多。「打工女手撕資本家」的劇本還能走多遠,這是如今觀眾最期待看的事。

[1]韓國婦女報:《[여성논단] 민희진 태풍에 소환된 사진 한 장》鄭惠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f28711b35bd44ac4f211df2f894f9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