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歌只有28個字,把它翻譯成中文後,才曉得日本人的野心多大

2022-03-11   千彥水

原標題:日本國歌只有28個字,把它翻譯成中文後,才曉得日本人的野心多大

西漢時期北方匈奴十分猖獗,趁著國內局勢未穩多次南下入侵中原,給我國造成巨大的損失。漢武帝時期,我國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力量,於是他派遣衛青霍去病進行北伐,不僅徹底擊潰匈奴,還生擒單于,解決北方的危險。後人曾在詩中寫道「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讚美大漢將士的英勇。

我國歷史上曾多次面臨危機,上世紀初期的抗日戰爭就是如此,彼時我國局勢混亂,日本人趁機對我國展開入侵,妄想直接占領我國,讓國人成為奴隸。幸好我國有著無數的愛國英雄,將士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最終成功保衛祖國。

而日本人之所以會這般瘋狂,主要在於他們巨大的野心,這一點從國歌中就能看出。日本的國歌僅二十八個字,有人曾將其翻譯成中文,從歌詞中就能看出日本人的野心有多大,這是怎麼回事呢?

國歌對於每個國家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它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意志和尊嚴,表達了人民的心聲。我國國歌的確定經歷了許多次討論,字字句句都展現了民族崛起的艱難,提醒人們要永遠銘記歷史,為國家的崛起奉獻自己的力量。而國歌奏響時往往會激發出每個人心中的愛國熱情,這也是國歌所蘊含的特殊力量。

而日本的國歌則比較獨特,它的名字叫做《君之代》,其歌詞也十分簡單,翻譯過來僅有二十八字,簡單來說就是希望天皇的位置一直傳承,然後將日本自比為小石頭,希望這個小石頭能成長為巨石。這首歌雖然十分簡短,但從中完全能看出日本人對自己文化的自信,他們認為自己的文明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完全能在歷史中一直傳承,即便經曆數千年的歲月更迭,他們的文化依然能以屹立不倒。

而石頭的變化也體現出日本人的野心,日本本身是一個島國,本土的資源相對較為匱乏,很多時候甚至不能保證國內的供應,為此日本人極為信奉軍國主義。當然如今的日本的確是亞洲有數的已開發國家,甚至在許多領域領先世界,不過日本的發家史並非一片光明,反而有著許多陰暗面。

日本的歷史相對我國來說遜色許多,最開始的時候日本島分為許多小國,彼此之間爭戰不休。而後一個名叫大和國的國家迅速崛起,並且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將周邊小國一一消滅,徹底統一整個日本,也奠定了日本的發展基調。正因如此,大和民族成為了日本的主體民族,至今日本人依然以此為傲。

當然大和國的統治也並非鐵板一塊,正如我國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內亂一樣,日本也多次經歷朝代的更迭,不過他們的文明與彼時的我國比起來相去甚遠,這一情況直到唐朝時期才有所改觀。彼時唐朝正處於鼎盛狀態,對周邊國家的態度也很友好,吸引了許多外國友人前來交流,日本人自然也派人來學習一些先進的文化,漢字也是在這個時期傳入日本。

而後日本人對漢字進行了一些改革,這才有了如今日本的文字。雖然日本的文化是從唐朝所學,但他們的改革能力很強,國家的發展速度甚至超越了同期的我國,到了近代更是進行了明治維新,一舉成為亞洲唯一的列強。然而日本人卻一直被狹小的國土所困,這裡畢竟是一個島國,不適合種植一些農作物,而且經常發生各種自然災害,給日本造成巨大的損失,為此他們大力發展軍國主義,將目標投向國外。

在二戰爆發前日本人便在東亞地區大肆侵略,占領大量的殖民地,就連我國的東三省都被其侵占。當然彼時我國早已不復當年之勇,完全是一隻沉睡的雄獅,面對侵略毫無還手之力,這更是讓侵略者的野心膨脹,抗日戰爭就此爆發。幸好無數的中華兒女站了出來,最終憑藉著血和淚擊退入侵者,成功保衛祖國。

由此可見日本人的發展之路充滿了坎坷,他們的野心至今依然沒有消弭。不過無論怎樣,真正成為巨石的方法還是得發展自身,解決國家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如果僅想通過戰爭,侵占其他國家的領土,這樣的發展必然會遭到反噬,二戰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參考資料: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