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所相信的軟著陸可能只是個童話

2023-10-31   巴倫周刊

原標題:美聯儲所相信的軟著陸可能只是個童話

GDP數據的真正價值在於它暗指的未來一個季度將發生的事。

美國經濟和10月27日拉開帷幕的職業棒球大聯盟世界大賽(World Series)有一些共同之處。德州遊騎兵和亞利桑那響尾蛇這兩支還不錯但算不上偉大的球隊將在比賽中相互競爭,兩支球隊通過季後賽獲得各自的聯盟冠軍,從而拿下了世界大賽的門票。

第三季度美國GDP初值的表現也可以說「還不錯」,但算不上「非常好」。4.9%的增長率超出經濟學家的普遍預測,是第二季度2.1%增速的兩倍多。經濟學家此前預計,第三季度GDP增長率在4%到4.3%之間。

不過,給第三季度數據帶來提振的一些因素可能不會再繼續為GDP做貢獻,還有一些因素可能會從GDP計算中扣減。此外,數據顯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本周在召開政策會議時維持利率不變的機率非常高,與此同時,通脹率仍遠高於2%的目標。如果美聯儲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一步進展,那麼合理的選擇將是加息,而不是像市場預期的那樣在2024年降息。

Macquarie North America經濟學家大衛·多伊爾(David Doyle)和尼爾·尚卡爾(Neil Shankar)的分析顯示,第三季度超過一半的增長來自消費者支出,4.9%的增長率中消費者支出占到2.7個百分點。

美國人把錢主要花在了體驗上,比如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和碧昂斯( Beyoncé )的演唱會,包括旅行、酒店,當然還有商品。但兩位經濟學家指出,消費者在進行這類支出時動用的是自己的儲蓄,因為數據顯示,截至8月,實際可支配支出已連續三個月出現收縮。

住宅建設僅為第三季度GDP貢獻了0.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住宅商業投資的貢獻為零,這是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來該項貢獻最低的一次,政府支出貢獻了0.8個百分點,這些組成部分加在一起構成了國內最終銷售額,總計占3.6個百分點。另外1.3個百分點來自庫存積累,與此同時,為了取整數減去了0.1個百分點的貿易差額。

關鍵是,4.9%的增長率「非常好」,但不包括庫存和貿易波動的3.6%的國內最終銷售額增長率僅僅是「還不錯」。

TS Lombard首席美國經濟學家史蒂芬·布利茨(Steven Blitz)指出,GDP數據的真正價值在於它暗指的未來一個季度將發生的事。布利茨預計,隨著財政政策的推動力減弱和美聯儲加息影響開始顯現,第四季度美國GDP的年化增長率將放緩至1.5%。

第三季度未經通脹因素調整的名義GDP的年化增長率為8.5%,其中包括GDP平減指數3.5%的增長率。從一年前開始測算的話,名義GDP的年化增長率仍高達6.3%。

聯博(AllianceBernstein)前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卡森(Joseph Carson)指出,鑒於名義GDP正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最快的速度增長,美聯儲應該考慮進一步提高政策利率。卡森在LinkedIn上寫道:「歷史表明,只有聯邦基金利率等於或高於名義GDP增長率,才能讓經濟增速慢下來,而目前的利率目標仍比GDP同比增速低0.75個百分點。」

考慮到目前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和美聯儲降低通脹的目標,更合適的利率政策應該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實施的利率政策,當時利率保持在和名義GDP一樣或高於名義GDP的水平。

BCA Research前首席經濟學家馬丁·巴恩斯(Martin Barnes)在《11月銀行信貸分析》(November Bank Credit Analyst)中寫道,相比之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通脹時期,利率一直低於名義GDP。

1979年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被任命為美聯儲主席時,反通貨膨脹時代開始。到1980年底,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到22%,遠高於12.4%的通脹率,導致了嚴重的經濟衰退,但也開啟了長達數十年的反通貨膨脹時期。

在巴恩斯所說的「金融大衰退」(2007年至2020年)之後,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2010年至2015年,美聯儲將短期利率維持在零水平,與此同時,名義GDP平均增長率為4%。但由於經濟增長較為溫和,工人對就業保障的擔憂抑制了工資的上漲壓力,通脹水平依然低得讓人意外。

巴恩斯寫道:「各國央行在談到讓通脹率回到2%的問題時措辭強硬,但實際行動更重要,尤其是在經濟增長好於預期的情況下。」

巴恩斯指出,美聯儲的預測美國經濟將在2024年軟著陸,2025年的通脹預期中值為2.2%,實際GDP增長率為1.8%,聯邦基金利率為3.8%,這些都是「童話般的結局」。他認為,美聯儲有可能不得不調整通脹目標,最終容忍通脹目標升至3%至4%的區間內。

通脹適度上升對一些國家來說可能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那些政府負債纍纍的國家,這些國家的政府樂於看到實際債務負擔減輕。但巴恩斯認為,債券市場和公眾對通脹率超過5%的容忍度不會太高,因為這將導致長期國債的實際回報大幅下降甚至為零。巴恩斯說:「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在經濟風險消退之前,我更願意持有短久期固定收益資產。」

文 | 蘭德爾·W·福賽思

編輯 | 郭力群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3年10月28日報道「Does the Fed Believe in Fairy Tales? Its Forecasts Suggest So.」。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