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恃強凌弱在這個世界大行其道,和平友善地相處反而成了異端。最近印度洋上就發生了一件怪事,當馬爾地夫的新總統上任後,立馬作出了一項決定要求撤走駐紮馬爾地夫的所有外國軍隊。這本身並不是怪事,畢竟要求撤走駐軍這也是馬爾地夫人民的意願,如果不斷有外國駐軍駐紮,那馬爾地夫的主權何在?
然而印度不幹了,畢竟印度才剛剛給馬爾地夫捐了款,這不是活活被割了韭菜嗎?印方說,這位馬爾地夫新總統非常親華,讓印度撤軍是為了讓「中國來駐軍」。這才是最奇怪的一點,印度在印度洋戰略出現重大挫折,卻把原因歸咎到中國,中方一直以來都與各方和平相處,反倒在印度人眼裡成為了異類。
(印度總理莫迪第一時間對穆伊茲當選總統發文祝賀)
這位馬爾地夫的新任總統叫穆伊茲,在11月17日剛剛就職,然而剛一上台,他就展現出了非同尋常的魄力和誠信。在穆伊茲就職的第二天,印度也是趕早又趕巧,印度的地球科學部長基倫·里吉朱前往祝賀穆伊茲擔任馬爾地夫的第八任總統。不過讓印度尷尬的事情發生了,穆伊茲當著印度代表的面說,要求印度撤走在馬爾地夫的所有軍隊。
這個當頭棒喝,打了印度一個措手不及。很多朋友知道美國在海外有大量的軍事基地,美國推行的是霸權主義,可是印度也在印度洋以及南亞推行「大印度主義」,印軍不僅在6個國家有駐軍,甚至也有幾十個軍事基地,而馬爾地夫正是印度駐軍的國家之一。
(馬爾地夫新任總統穆伊茲)
而且印度為了在馬爾地夫駐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首先就是經濟援助,馬爾地夫是南亞的群島國家,全國由幾千個島嶼組成,人口只有幾十萬。經濟支柱靠的是旅遊業,占國內生產總值近三分之一,也是外匯的主要來源,和全國的就業息息相關。然而疫情期間,馬爾地夫的旅遊業遭到重創,最嚴重的一年經濟下滑了近30%,失業率上升了11%,財政赤字擴大到16.5%。同時近些年的氣候問題,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也讓馬爾地夫面臨「滅頂之災」,據估計,海平面上升1米,馬爾地夫就將減少80%的面積。
在這種情況下,馬爾地夫前總統薩利赫上台調整了外交政策,他極為親印,不僅讓印度駐軍,還在馬爾地夫修建了多個軍事基地,建立了大型海岸警戒雷達。不過代價就是印度也得對馬爾地夫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和貸款,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發展項目,比如橋樑建設、住房項目和供水系統等。並且印度還得為馬爾地夫提供教育獎學金,醫療旅遊等合作,幫助馬爾地夫公民獲得更高質量的教育和醫療服務。前不久印度才給馬爾地夫包括4億美元的信貸額度和1億美元的贈款。
而印度也心甘情願,畢竟能夠在馬爾地夫駐軍才是關鍵。但現在馬爾地夫新總統一上台,就當著印度代表的面,要求印軍立馬離開馬爾地夫,這下印度也被當成了韭菜收割了一遍。
早在穆伊茲成功當選總統後,10月初就對外發表了聲明,稱外國軍隊必須離開馬爾地夫,然而馬爾地夫目前只有印度一個國家有駐軍,這樣的信號已經非常明顯了,那就是印軍必須立馬撤出馬爾地夫。
(馬爾地夫前總統薩利赫和莫迪會面)
並且這還是穆伊茲對選民的承諾,因為印軍駐軍馬爾地夫,最擔憂的是馬爾地夫的人民,而且穆伊茲在對印度代表提出撤軍的要求,也提到了這點,要求印度撤軍不止是他個人的想法,而是馬爾地夫人民的民主願望。這一下就把印度架到了火上烤,如果堅持駐軍那是和馬爾地夫整個國家的國民對著干,撤軍則會讓大量投資打水漂,還給印度在印度洋的戰略深深的打擊,這讓其他5個印度駐軍的國家怎麼看?
並且不誇張地說,穆伊茲相當不簡單,印度的體量不是馬爾地夫能比擬的,並且印度一貫的手段就是吃不得虧,要知道,當初在前總統薩利赫之前,還有一位親華的馬爾地夫總統亞明,他不僅說要提防印度,還要積極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可沒過多久就被莫名其妙地安上了個「洗錢罪」,而隨後上台的總統薩利赫就幾乎對印度百依百順,畢竟他最清楚亞明的下場了。
所以,穆伊茲這次戰勝薩利赫當選新任總統後,印度總理莫迪雖然發文祝賀,但是每個印度人心裡都知道,印度支持的候選人輸了。
(印度在海外有大量駐軍)
而現在,在穆伊茲提出讓印度撤軍的第一時間,印度就要先給穆伊茲安上「莫須有的罪名」了,由於穆伊茲是站在和薩利赫相反的立場上的,印度就說馬爾地夫不讓印度駐軍是為了讓中國來駐軍。說實話這樣的邏輯還是第一次看到,並且印度是根本不聽穆伊茲的發言,馬爾地夫提出的是外國軍隊必須離開馬爾地夫,在這點上不論哪個國家的軍隊都不能搞特殊,也就根本不存在中國要去馬爾地夫駐軍的可能性。
並且要求印度撤軍也並不是穆伊茲親不親華的問題,而是出於本國的利益考慮。雖然他也多次提過和中國的合作,但是撤軍一事和中國無關。這樣看來,能夠第一時間,給中國和馬爾地夫的合作出來澄清,這位穆伊茲總統,的確不是一般人。
(中國和馬爾地夫合作修建的「中馬友誼大橋」)
而印度能夠在馬爾地夫提出讓印度撤軍的第一時間就想到中國,其實也是心裡將中國當作最大和長期的戰略競爭對手了,並且印度和周圍的鄰國基本沒有一個關係和睦的,包括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現在馬爾地夫都要對印度釜底抽薪。而反觀中國,雖然周邊也有關係緊張的鄰國,其中印度又是最大的不穩定因素,而剩下的大部分國家,中國都保持了友好的往來。並且最關鍵的是,中國並沒有把印度當成長期和最大的對手,雖然目前來看,中美之間是競爭關係,而印度甚至排不上名次,但長遠來看,中國超越的永遠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