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孕媽來說,喝水是日常,不但可以保障自身和胎兒的需要,還是羊水的重要來源,經常喝水的孕婦,皮膚狀態好,也不會便秘,但你知道嗎?孕婦有四種比較錯誤的喝水方式,這樣可能比較傷害胎兒呢,如果中了就趕緊停下來吧。
渴了才喝水
有一項調查,約70%的人都是渴了才喝水,其中就包括孕婦,其實此時的身體已經嚴重缺水,才會發出口渴的預警,對於孕媽,這是非常危險的,長期處於這種狀態,總是忘記喝水,身體提示才想起來喝水,很容易增高血液的粘稠度,影響血液循環,不利於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孕婦對水的需求高於正常人,缺水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感到口渴的時候,體內流失的水分已經達到了身體的1%,這種被動飲水是不可取的。
不敢多喝水
很多孕媽在孕中晚期,因為子宮的膨大,壓迫了膀胱,使得喝一點水就會有尿意,頻繁地上廁所簡直傷不起,尤其是晚上,起夜七八次也是常態,所以很多孕媽晚飯後拒絕喝水,就是怕上廁所,尿液也呈現黃色,這同樣是不可取的,喝水是維持羊水平衡的重要過程,雖然羊水的大部分是靠胎兒的尿液來維持平衡,但是媽媽不喝水,胎兒哪來的尿呢?寶寶的一切來源都是媽媽,不喝水和少喝水,都是很傷胎的。
用蔬果和果汁代替喝水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水分,而且有味道,可不可以代替水呢?當然不可以,很多人都有喝飲料越喝越渴的經歷,同樣,吃水果也不會真正起到解渴的作用,水果變成水,還需要經歷一段過程,而直接喝水是快速補充水分的重要途徑。並且,水果和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孕婦總是這樣補充水分,很容易讓自己肥胖,甚至是孕期糖尿病,所以該喝水喝水,該吃水果吃水果,這才是正確的。
大量喝水
大量喝水指的是短時間內,讓自己喝下難以承受的水量,比如做B超需要憋尿時,很多人都會大量喝水,讓自己撐得很難受,但這種僅限於偶爾,總是這樣做,會讓人體產生水中毒現象,會快速沖淡血液,感到噁心和頭暈,普通人都不能這樣做,更何況是孕婦?
但也有的孕婦說,我羊水少,大量喝水就可以讓羊水量上來,為什麼不可以?一般情況下,孕婦查出羊水少,醫生建議多喝水,比如2小時內喝下2000毫升的水,但這只是一種試一試的策略,有的孕婦的確可以通過大量喝水讓羊水漲上去,但有的孕婦大量喝水後,短時間羊水量上去了,沒幾個小時就又下去了,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看指標,比如羊水指數少於7厘米,就需要住院觀察,或者採取其他的措施,大量喝水不見得能夠讓羊水恢復正常狀態。
羊水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胎兒的泌尿系統畸形,導致尿液偏少,羊水量就上不去,再比如胎盤功能下降,胎兒吃不飽喝不足,就不能夠產生足夠的尿液,羊水也會偏少,總的來說,羊水偏少的原因找不到,只憑藉大量喝水,是不可取的,還會讓孕媽的心臟等臟器有很大的負擔,所以沒有明確病因的孕婦,即使羊水少,也不建議大量喝水,還需要綜合考慮,遵從醫囑。
所以孕媽更應該主動飲水,定時飲水,少量多次飲水,幾個時間點最好喝水,比如起床後,上午的9點左右,11點左右,還有下午的3點和5點,睡前的一小時等,都需要有規律有計劃地喝水,這樣才能保障自己和胎兒的健康發育,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