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俄羅斯著名哲學家、政治學者亞歷山大·杜金之女達莉婭·杜金娜在莫斯科州遭遇炸彈襲擊身亡。
輿論普遍認為,這次襲擊主要針對的目標本應是杜金本人。
杜金素有「普京的智囊」之稱,西方媒體認為,普京過去10年外交政策,背後重要推動力量之一就是杜金,甚至將其視作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的幕後推手,他也因此先後被列入歐盟、美國和加拿大的制裁名單。
遭遇如此恐怖襲擊,俄羅斯民眾自然是群情激憤,相關部門也迅速出手,在短短兩天之內就查清了事件,並公布了大量相關視頻作為證據。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稱,已經確定,這一罪行是由烏克蘭特勤部門準備和實施的。行兇者是名為娜塔莉亞·帕夫洛夫娜·沃夫克的女性烏克蘭公民。她帶著12歲的女兒於7月23日抵達俄羅斯,在杜金娜住所附近租了一套公寓,便於收集信息。
為了監視杜金娜,嫌疑人使用了一輛迷你庫珀,曾三次更改車牌號碼,先後使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哈薩克和烏克蘭牌照。
事發當晚,杜金在莫斯科地區發表演講,他的女兒杜金娜作為嘉賓出席了活動,嫌疑人攜其女兒也一同參加了這場演講。爆炸發生隔天,母女兩人才動身前往愛沙尼亞。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還表示,這一罪行是由烏克蘭特勤部門準備和實施,汽車底部安裝了爆炸裝置,由遙控裝置引爆,當時正在開車的杜金娜當場死亡。
杜金娜和她的父親杜金
俄新社報道稱還有黑客組織透露,嫌疑人曾服役於亞速營。
儘管杜金在俄羅斯和西方都具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但針對平民的炸彈襲擊,無論在全世界哪個地方,都會受到強烈的譴責。因此,對於俄羅斯的指控,烏克蘭方面自然是全面否認。
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事發之後就迅速發聲撇清關係,稱烏方與杜金娜在爆炸中身亡一事「毫無關係」,「因為烏克蘭不像俄羅斯,不是一個罪犯國家」。
美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在被追問到相關問題的時候,則表現得十分耐人尋味:「我毫不懷疑俄羅斯會調查此事,也毫不懷疑俄羅斯人會得出『某種結論』。我在這裡能說的就是,烏克蘭否認與此事有任何牽連,就我們而言,我們譴責蓄意襲擊無論任何地方的平民的行為。」
不得不說,如今全球輿論普遍擔憂的是,俄羅斯是否會基於這一理由,對烏克蘭採取更加強硬的手段。
事發之後不久,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領導人就互通電話,就烏克蘭扎波羅熱核電站形勢進行討論。這座歐洲最大的核電站自3月以來就被俄軍控制,而烏克蘭和俄羅斯雙方近期都在不斷指責對方對這一區域進行炮擊。
隨後英方發表聲明說,四國首腦在聯合電話會議上,強調了確保核設施安全和安保的重要性,呼籲俄烏軍方保持克制,並希望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的獨立調查人員「快速」到扎波羅熱核電站進行視察。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發言人杜加里克也表態稱,聯合國呼籲對杜金娜被害案進行全面調查,以查明所有事實。
在全球輿論的矚目之下,俄羅斯總統普京此次表現得倒是十分冷靜。他在哀悼杜金娜的發言中表示,她誠實地為人民、為祖國工作過,她用事實證明了是俄羅斯的愛國者。
而杜金本人則表示,女兒死於「烏克蘭納粹政權發動的恐怖襲擊」,但俄羅斯人不會因此被擊垮,兇手「用血腥恐怖來粉碎俄羅斯人意志」的企圖也不會得逞。俄羅斯人內心渴望的不僅是復仇或報復,這對於俄羅斯人來說格局小了。「我們只需要勝利……所以,請獲得勝利!」
在俄烏衝突長期持續的背景下,雙方的互信已經落入冰點,仇恨也越積越深。如今,杜金娜的死亡,又將為俄烏關係緩和平添了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