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增長率近12%,中華藝術品投資跑贏股票和通脹

2023-09-09   巴倫周刊

原標題:年增長率近12%,中華藝術品投資跑贏股票和通脹

藝術品兼具高收益與高風險,進行投資時不宜超過個人財富的10%。

為了更好地追蹤中華藝術品市場走勢,長江商學院於近日發布了「MM中華藝術品指數」。從價格指數來看,2000年至2023年年中,該指數累計上漲11.8倍,年復合增長率為11.7%,顯示出中華藝術品收藏的持續升溫。

同期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香港恒生指數的漲幅分別為134.3%、227.2%和11.5%。這意味著在「MM中華藝術品指數」統計期間,中華藝術品的投資回報率跑贏了A股和港股。

2023年《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顯示,按價值計算,中國市場在全藝術市場的銷售份額為17%,僅次於美國市場(45%)和英國(18%)。雖然受疫情影響,許多展銷活動都被迫停滯或取消,但中國內地與香港市場2022年的藝術品銷售額仍達到了112億美元,較2020年高出13%。

「MM中華藝術品指數」發布人、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梅建平表示:「藝術品市場和財富之間的關係較為密切,因此通過『MM中華藝術品指數』,也可以反映中國經濟的某些現狀。」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華藝術品跑贏通脹

「MM中華藝術品指數」樣本取自1988至2022年大中華地區及旅居海外華人共327位藝術家在三大拍賣行有重複上拍的作品,對其進行四個維度的分析:價格指數、景氣指數、流動性指數和藝術家熱度指標。其中,價格指數和景氣指數顯示出中華藝術品市場和宏觀經濟走勢的強相關性。

MM中華藝術品價格指數

來源:長江商學院

價格指數的走勢可分為三個時間段:

(1)從2000年至2007年,受網際網路造富和中國加入WTO後經濟爆髮式增長的影響,中華藝術品市場進入了一個大牛市,指數在八年里上漲8.7倍。

(2)從2008年至2013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財富縮水,爾後經濟復甦,推動市場行情恢復上漲,在這一階段的年復合增長率為9%。

(3)從2014年至2022年,價格指數上漲後於2020年開始拉鋸下行,主要是由於全球疫情和美聯儲加息等因素的影響,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3%。

價格指數還顯示,2023年中華藝術品春拍市場下跌4.7%,幅度較過去兩年明顯趨緩,代表著藝術品市場的復甦。

景氣指數也顯示出類似的三個階段的走勢:

MM中華藝術品景氣指數

註:由於景氣指數分春秋兩季進行統計,其結果與按年統計的價格指數會存在不一致

來源:長江商學院

(a)2000年春季至2008年春季,網際網路泡沫和「9.11」恐怖襲擊令景氣指數位於零點以下,此後便在牛市期間持續位於零點以上;其中多數年份的景氣指數超過0.5,代表著市場競拍非常激烈,作品平均按高於估價50%成交。

(b)2008年秋季至2014年春季,在金融危機陰影的籠罩下,景氣指數一度跌至-0.41,市場競價冷淡,作品平均按低於股價40%成交,隨後熱度逐步恢復。

(c)2014年秋季至2023年春季,景氣指數出現波動,並在2020年春季跌至-0.45,至今恢復乏力。

《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的撰寫者、文化經濟學家、Arts Economics創辦人Clare MaAndrew認為,經歷兩年疫情困擾後,隨著銷售和實體活動回歸,2022年標誌著藝術市場首次出現較為規律的發展勢頭。然而,不同地區和市場價值的表現參差不齊,導致整體增長較為緩慢。

梅建平教授認為中華藝術品具有良好的抗通脹性:「『MM中華藝術品指數』的研究結果表明,中華藝術品是有長期投資價值的。作為實物資產,它在全球流動性泛濫的今天具有很好的抗通脹性。如果世界能維持和平與發展大勢,可以預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財富的日益增長,對中華藝術品的需求也會與日俱增,這必將推動市場的進一步走高。」

中國藝術品市場處於轉折點

除了價格趨勢和景氣度表現外,「MM中華藝術品指數」還從流動性和藝術家熱度指標對個人藝術家及其作品進行了分析。

流動性指數通過上拍年數、成交率和流動性來衡量藝術家作品的流動性。結果顯示,在2000年至2022年期間,吳冠中、趙無極和常玉石作品流動性最佳的三位中華藝術家。以吳冠中為例,他在二十二年里有作品上拍,成交率為91.9%,流動性為87.9%。

藝術家熱度指標衡量藝術家個人重複上拍作品的市場表現,統計藝術家作品平均跑贏大市的能力。結果顯示,徐冰的作品平均每年跑贏大市22%,而市場非常成熟的藝術家如齊白石和張大千僅微弱跑贏大市。

這一結果表明,中華名家名作有不錯的流動性和相當的市場熱度,未來中華藝術品會受到全世界藏家和投資者的日益關注。

梅建平指出,目前在中華藝術品市場上,主要以個人收藏家為主,機構投資者是鳳毛麟角。不過《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則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正處於轉折點,中國客戶對藝術品持續濃厚的興趣,有望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對於藝術品投資,梅建平也建議以長期投資思維來進行交易,因為藝術品兼具高收益與高風險,且其高收益也是建立在長期投資的基礎上的。另外,他還強調,進行藝術品投資要適度,不要超過個人財富的10%,並需要關注藝術品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

文 | 《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林一丹

編輯 | 彭韌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