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在辦」讓辦事更方便

2023-10-31     大邑檢察

原標題:「如我在辦」讓辦事更方便

「如我在辦」讓辦事更方便

——最高檢辦公廳落實「高質效辦好每一件事」紀實

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各部門內外聯繫頻繁,經常需要向辦公廳申請使用「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章。這看似簡單的用印「一件事」,如果經辦人不熟悉申請條件和辦理流程,還真可能為了蓋個章來來回回折騰好幾趟。

如今,最高檢機關各部門與辦公廳之間工作往來,無論是申請使用印章,還是借閱檔案,亦或是收發傳真等事項,即便是新進人員,也不用請教他人該怎麼辦了,只需瀏覽一下辦公廳製作的政務服務「一件事」指南,便可瞭然於胸,一次性辦好。

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辦公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踏上新征程,黨委和政府辦公廳應有新擔當新作為新氣象。

「辦公廳是最高檢黨組的『前哨』『後院』,是全國檢察機關的『中樞』。」9月6日,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應勇參加辦公廳第三黨支部主題教育學習交流時強調,要把講政治融入辦公廳履職全過程,在求真務實、擔當實幹上走在前、作表率,堅持「高質效辦好每一件事」,以辦公室工作現代化服務檢察工作現代化。

9月19日,最高檢召開黨組會傳達學習全國黨委和政府秘書長會議精神,研究加強檢察機關辦公室工作,應勇檢察長再次強調在綜合管理中堅持「高質效辦成每一件事」。

9月23日以來,最高檢很多工作人員發現,辦公廳在檢察內網陸續發布了首批14項政務服務「一件事」,包括核稿「一件事」、申請使用印章「一件事」、會議報名「一件事」、申領換髮工作證「一件事」、傳真發送「一件事」、檔案借閱「一件事」、參觀人民檢察博物館「一件事」等等。受益於「一件事」改革,不少政務服務事項的辦理流程更加明晰、手續進一步簡化,所需時間明顯減少了。

便捷

節省雙方辦公時間

「辦公廳的核心職能是『服務』——服務領導決策、服務檢察業務、服務機關和基層。最高檢黨組提出讓『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成為新時代新征程檢察履職辦案的基本價值追求,應勇檢察長兩次要求辦公廳『高質效辦成每一件事』。我們認為,這不僅僅是一種理念,還是需要做實的具體工作要求。辦公廳作為政務服務部門,什麼是高質效?如何實現高質效?我們一直在努力破題。」最高檢辦公廳負責同志說。

10月12日,最高檢機關各部門辦公室集體研討「以橫向一體履職提升政務服務質效」。

據了解,辦公廳向最高檢機關各部門廣泛徵求意見後,對承擔的政務服務事項進行了梳理,從機關各部門的視角,將高頻事項作為「一件事」,以高質效辦好為目標,將每個「一件事」散見於多個文件中的規定進行整合優化,實行一次告知申請條件、一張表格申報、一次性線上線下受理,並落實首辦負責,明確審核時限,優化審核流程和反饋方式,儘可能減少環節、減少材料、減少跑動,全面提升政務服務的便捷度、體驗度、滿意度。

徵求意見過程中,最高檢第三檢察廳辦公室的張川同志表示,機關各部門承辦會議,每次會前都要統計參會人員的基本情況,這個工作可以由軟體完成,省去電話問、手動記、手動匯總的工作。

說者有心,聽者有意。辦公廳著眼於會議報名「一件事」,基於政務微信設計了一款會議報名小程序。會議承辦人員通過掃描「會議報名」小程序新建會議,填寫會議名稱、時間、參會人員範圍等有關信息,生成二維碼,並在相關微信工作群內發布。各部門只需掃描該二維碼,填寫信息即可完成報名。

「會議報名小程序避免了反覆溝通確認,節省了雙方的時間。」談起最近會議報名的變化,最高檢新聞辦公室綜合協調處處長韓雅堃深有感觸,「以前組織報名是在微信群接龍,群里消息多了,通知容易被淹沒,如果落下了,會議承辦方就得來電催問。有時會議報名通知發布較為密集,極易『打亂仗』。」這個小程序對會議承辦方也很「友好」。辦公廳秘書處處長陳婧說:「過去通知開會,一般是一對一打電話,對方確定人員後又打電話反饋。我們每天不是在打電話就是在接電話。後來在微信群里接龍,方便一些了,但參會人員的姓名、單位還是要自己重新錄入到電腦里。現在有小程序就更簡單了,報名情況一鍵生成,一目了然。」

高效

從「上門找」變成「找上門」

9月23日申領換髮工作證「一件事」在內網上線後,一時間辦公廳迎來了密集申領新工作證潮。「以前不知道去哪兒辦、怎麼辦,怕麻煩就算了。有的同志當副處長時的工作證,當了廳長還在用,十幾年沒換過。現在機關來了新同志或者剛調整崗位的同志,辦公廳會主動致電,提示可換工作證了,『上門找』服務,變成了『找上門』服務。」

記者了解到,首批14項「一件事」的辦理時限很多為「即來即辦」,一些較難掌握辦理進度的工作,還明確了最長時限和反饋方式。比如,有的文件需要立即遞送至相關單位。以往,文件送至辦公廳後,何時送達外單位,承辦人並不掌握。如今,文件送達後,辦公廳工作人員會立即電話反饋機關相關部門,心裡更有底了。

高質效辦好「一件事」,辦公廳人員就要走出舒適圈,自我加壓、苦練「內功」,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推動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在第九檢察廳辦公室主任范向利看來,這是一種「自卷」精神,方便別人、辛苦自己。

在這種「你追我趕」的氛圍中,有些複雜的工作也壓縮了辦理時限。比如核稿「一件事」,以最高檢名義印發的公文,按程序都需要辦公廳進行審核。公文審核須把住政治關、政策關、法律關、文字關,壓力之大自不必說。兩年前出台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公文審核辦法》規定,一般公文的審核時間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重要公文的審核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但核稿「一件事」要求做到即來即核,將一般公文和重要公文的審核時間分別壓縮為1個工作日和3個工作日。據了解,實踐中基本做到了當天審核完畢。

規範

「服務到家」的體驗

「服務工作,首先要把自己擺進去,將心比心、情同此心。如果是我來辦公廳辦這件事,怎樣最方便,怎樣感受最好?每位同志都要有『如我在辦』的意識。」這是辦公廳內部討論時形成的共識。

辦公廳立足於「用戶思維」「受眾視角」進行「一件事」改革,不僅讓辦事更方便快捷,也讓很多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得更規範。

有的事項,比如檔案借閱,需要廳里幾個層級審簽;有的還涉及辦公廳幾個處室,過去都是來辦事的同志自己逐個去找。辦公廳總值班室主任曹建介紹,這種情況今後就不會有了。「凡是需要內部送審的,由辦公廳首辦人員承辦。無論辦公廳內部需要多少個程序、多少個處室、多少個人審核,對前來辦事的同志而言,就只是『一件事』。我們如果不想多跑路,那就只有儘可能壓縮程序,減少不必要的環節。」

9月26日,北京市西城區部分退休老幹部參觀人民檢察博物館。

人民檢察博物館日益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熱門打卡地。記者了解到,雖然人民檢察博物館「火了」,可不少同事都沒去看過,因為不知道怎麼預約。如今,通過檢察內網「機關辦事」欄目預約,工作人員不僅能當天處理完畢,還會向申請人電話反饋。這種「服務到家」的變化,既規範又便捷,獲得了不少好評。據了解,今年以來人民檢察博物館接待量是去年同期的15倍,為歷年接待參觀人數之最。

「辦公廳提出高質效辦好政務服務『一件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不僅是一句口號,還有具體的工作舉措和工作機制。這些都體現了辦公廳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讓服務保障更加到位的主動作為,方便全院同志更加高效地做好工作。」最高檢第十檢察廳廳長那艷芳表示,「辦公廳發揮中樞作用,給全院提供了示範。我們要向辦公廳學習,把『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落到實處,以良好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去認真對待本職工作中每一件具體的小事,這樣才能聚沙成塔,把為人民服務的大事做好。」

「政務服務是否優質高效,『感受』的主體是辦事人,是機關各部門的同事,『判卷人』也只能是機關各部門的同事,而不是辦公廳工作人員自己認為高質效就可以了。我們接受大家的監督。」「下一步,將根據運行情況,對『一件事』清單進行動態調整,努力讓政務服務更規範更便捷。」辦公廳負責同志在機關各部門辦公室主任座談會上如此表示。

做好一件事,才能做好更多的事。做好每個「一件事」,才能做好檢察工作現代化這件大事。如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最高檢機關各內設機構和直屬事業單位都在對標「高質效」要求,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謀劃高質量發展,努力以檢察工作現代化更好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

(來源:檢察日報·要聞版 作者:戴佳 圖片:劉暢 李達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d6fe0396ea7a66792064aa35bb1cb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