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學生,多是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的獨生子女,上大學之前在家都是父母百般疼愛的,來到大學,幾個室友一起住宿,很多問題和不適應就暴露出來了。
大學寢室其實就是個社會小單元,相處的融洽與否非常重要,小則影響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緒,大則有可能引發生命危險。投毒的、捅刀子的還少嗎?千萬別小瞧了大學的人際關係,這也是步入社會前的重要交往實踐。
因此,孩子上了大學,要知道一些寢室相處的潛規則,要是孩子意識不到的話,很有可能會被同學和室友孤立的。
各位家長趕緊看完轉發給自己的孩子
第一:不要在宿舍裡邊聊天聊個沒完
有的人喜歡聊天,或者閨蜜或者男朋友,動輒聊到半夜,好幾個小時,不但暴露自己的隱私,還非常的影響其他同學。並不是每個室友都能理解你的,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善意,聊天對象雖然是電話那邊的人,但是強制性的讓其他室友也旁聽了你的談話內容,這一點真的不合適,會引起別的反感,甚至會利用聽來的內容當成把柄或者傳播出去。
第二:儘量不要用別人的東西
其實是生活的地方,承載衣食住行,室友互相幫助是好事,但是未經允許就使用別人的東西就不好了。實在要用也一定要記得提前跟人家說一聲。偶爾應急用用也沒什麼,長期使用別人的物品就是占便宜了。會讓室友有看法的。
第三:求人帶東西先轉錢
如果要讓室友給自己帶飯,記得先轉錢,過後容易忘記,讓室友出錢又出力,這總歸不合適,下次恐怕就沒有人願意幫你了。
第四:吃零食要分享,但隱私不要和室友說
平時吃零食水果的時候記得分享給室友,分享零食是最容易拉近距離的活動,成本不高,效果一流,別人吃的時候也會想著你,何樂而不為呢?
零食能分享,隱私不能,很多孩子會覺得,向好朋友訴說自己的隱私是拉近距離的表現,殊不知,這是出賣自己的犯傻行為。既然是隱私就是不能和任何人講的,如果講了,就意味著打開了你的隱私的傳播途徑。後果需要自己承擔。
第五點:不要用言語攻擊室友
一個寢室住著,難免會經常交流,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性格,言語不和,三觀不一致都在所難免。這個時候要克制自己,不要總是吐槽和言語攻擊與自己不一致的室友,即使開玩笑也要有度。
曾經趙老師就有一名學生,總是愛與其他同學開玩笑,一次把一位性格內向的孩子的衣服扔到了樓下,性格內向的孩子受了刺激,與他大打出手,差點釀成大禍。
已經是大學生了,都年滿18周歲了,要懂得尊重室友,要理解:並不是所有人都和你的想法一樣的。要能夠求同存異,接受別人與自己的不同。做到尊重別人,自己才能成為受歡迎的一員。
第六點:別忘了你是來大學學習的
有很多孩子上了大學,自律性不強,整天在寢室里泡著,美其名曰:融入集體。其實上了大學,才是拉開人生差距的開始,自律而勤奮的學生總會在畢業時候達到自己的目標,多去自習室,多去圖書館。融入志同道合的學習上進的圈子。即使天天泡在寢室的室友也會敬佩有理想,能付諸行動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d41840ce569f90c39810c17700a96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