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進口十個榴槤,有六個經過這裡

2023-11-24     中國新聞周刊

原標題:中國每進口十個榴槤,有六個經過這裡

中國每進口十個榴槤,有六個經過這裡

10月下旬,前三季度外貿數據出爐。在進出口總值前40城中,一個陌生的名字——廣西崇左——以41.4%的數值在增速榜遙遙領先。

當地人都說,崇左的核心在憑祥。憑祥坐落於一片南北延伸的喀斯特峰叢谷地,這座由崇左代管的縣級市,總人口才不到13萬。但因其距離越南首都河內直線距離僅約140公里、公路車程兩小時,成為中國連接越南的「南大門」,一處友誼關口岸,長久地撐起了崇左的外貿數據。

今年前三季度,經友誼關進出口貨物總值超過3250億元。其中,經憑祥本地企業代理的貨物進出口總額1311.4億元,增速為41.9%,在崇左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超過80%。

早上八點,邊境線兩側排隊等候的貨車開始通關。車流量太大,通關時長延了又延。

作為中國通往越南乃至整個東協最便捷的陸路大通道,友誼關為貨車設計通關能力是每天1200輛,但中國出口的機電產品、日用品與越南出口的農產品、消費電子產品往來不止,流量早已超過口岸的承載極限。如今,每天有1500輛貨車載著貨櫃在這裡出入中越。

從東協進口的熱帶水果,有一半經過這裡。大量泰國榴槤也要經越南運抵中國,中國每進口十個榴槤,有六個經過憑祥。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八個月後,越南榴槤同緬甸香蕉、柬埔寨龍眼一起,首次獲批准進入中國市場,進一步刺激通關貨量增長。

增長的另一股推動力與越南相關。從友誼關進入越南,汽車行駛兩小時,就能抵達紅河三角洲平原,這裡是越南首府河內所在地,周邊密布著海防、北寧等港口及工業重鎮。2022年,越南經濟增速達8.02%,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而占全國GDP和財政總收入貢獻率約30%的紅河三角洲是越南「全國經濟火車頭和最大增長引擎」。

外資在越南北部設置電子廠,配套產業卻集聚在中國的長三角、珠三角。電子元器件取道友誼關通往紅河三角洲,再由當地的工廠完成裝配,輸往全球。

巨大的流量正在憑祥流過,但憑祥本地人對此卻顯得疏離又茫然。承載流量,服務流量,但流量卻沒有為憑祥停留。

每天晚上七點半,張麗環和她的同事們準時開啟直播,為憑祥「貓山兄弟榴槤精選」賣貨。這是目前憑祥最大的一家榴槤電商,老闆是北京人。捲簾門外,整櫃的榴槤正在卸貨。由於緊靠友誼關口岸,憑祥的榴槤電商可以發出全國新鮮度最高的榴槤。攝影/本刊記者 王宇

榴槤的旁觀者

這是一間藏身偏僻陋巷的倉庫,每晚七點半,直播開始。菠蘿蜜、芒果,口岸有什麼就賣什麼,但榴槤是絕對主力。

老闆來自北京,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倉庫整櫃整櫃地接收榴槤,到了晚間,國內最新鮮的榴槤由年輕的憑祥本地主播賣向全國各地。銷售旺季,店鋪每天的銷量超過2000單,營業額高達數十萬元。

主播之一張麗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泰國榴槤是季節性產品,夏季出貨多,到10月左右結束,這時恰好越南榴槤出貨,補上泰國榴槤的空缺。等越南榴槤量少的時候,又開始做馬來西亞榴槤。總之一年四季都能賣。除了中國消費者熟知的貓山王、金枕頭,賣榴槤三年,張麗環還熟練掌握了青尼、甲侖、長柄等知名度更低的品種的賣點。

但在憑祥,充分利用「榴槤入關第一站」的優勢,讓店鋪盛況空前的,可能僅此一家。

RCEP生效後,中國批准越南榴槤出口中國。2022年9月19日,首批越南榴槤在友誼關口岸通關。今年1~9月,經友誼關口岸進入中國的水果共有64.5萬噸,同比增長152.5%。上半年,經友誼關進口的榴槤31.2萬噸,貨值105.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1倍、11.5倍,占口岸進口水果的81.8%、92.7%。據憑祥市商務和口岸管理局工作人員陸柯宗介紹,今年截至10月末,憑祥榴槤進口量已超過去年全年,增長率超過50%,其中泰國榴槤和越南榴槤各占一半。

「友誼關海關在口岸建設了進口榴槤專用通道」「面對鮮榴槤進口需求巨大的情況,崇左計劃修建一個冷鏈兼加工廠」,進口量不斷增長的榴槤,把憑祥推進了媒體的關注焦點。遠看憑祥,巨大的通關體量似乎正推動城市圍繞榴槤而動。

但與外界甚至憑祥當地人的期待不同,憑祥沒能成為交易活躍的東協水果集散地。大街上沒有榴槤的身影,也不見往來的客商。

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下稱崇左片區)管委會跨境合作局副局長農蔚鵬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進口的榴槤里,有六到七成是外省的分銷商從源頭果園就訂好的貨,過關以後,將直奔廣東、上海、浙江、北京等富裕省市消費市場。

說起榴槤,憑祥當地首先關注的不是機會和經濟效益,而是該如何配合海關,保障這種貴价水果快速通關,減少其在憑祥遷延的時間,以最新鮮的狀態運抵目的地。

場地上有兩三組人以及固定數量的查驗位,車來靠台,卸貨、檢查,檢查完再裝車、開走,這些流程都需要時間。農蔚鵬介紹,與只需查驗三成的電子消費品不同,越南的水果涉及檢疫問題,幾乎每車都查,所以在海關人力有限的情況下,一天就只能查150車左右,「這就是極限了」。

而擴容幾乎無甚可能。「憑祥原本就是從山谷里填出來的一塊地,作業面只有這麼大。此外,因為口岸在邊境線上,要擴容就涉及兩國,非常麻煩。」農蔚鵬告訴記者。

「我們是小財政保大口岸。」憑祥一名不願具名的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友誼關的許多設備設施自2011年封關運行起,就未做過更新升級。「友誼關是國際性口岸,國家每年都會有升級改造基礎設施的專項資金,但地方也需籌措一部分。」另一位政府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

《2022年憑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憑祥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3.7億元,比上年下降1.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94億元,比上年增長0.9%。

而據上述不具名工作人員介紹,友誼關一年的運維費用接近500萬元,管網、攝像頭等設備老化問題嚴重,十來年修修補補,遇到下雨、打雷、鼠患,都成問題。地方來保障國家口岸,確實能力有限。

巨量榴槤「從天而降」,憑祥感受到的是壓力,至於利用榴槤做什麼,憑祥似乎還沒有理出頭緒。

「既然是邊貿,那麼越南的水果應該在憑祥隨處可見。可是憑祥現在哪裡能見得到榴槤?」廣州商人張小平是憑祥一家中藥材進口加工企業的管理者,這家企業經由憑祥市政府、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管委會自廣州招商引資而來。

「一櫃榴槤一百多萬,報一下關就走了!電子產品也好,水果也好,只是走一個流量,沒有產生留存效益。貨代、物流公司的模式是邊放水邊養魚。」在張小平眼裡,憑祥是「邊境線上的明珠」,本應處處是機會。

事實上,榴槤當前的流通狀況,是其作為貴价鮮果的特點決定的。通常榴槤要等到樹齡五年後才開始結果,這意味著種植成本高昂。泰國榴槤的進口均價約為10美元/公斤,單只重量約為1.5~2公斤,「一天進50個榴槤,你的資金壓力就在6000元到7000元。各大電商平台最快的回款速度是15天,你為了賣50個榴槤,至少要壓10萬塊錢進去。再加上其他的運營支出,每個月帳上至少要有25萬元到30萬元的現金。」榴槤電商創業者、佳檬智慧科技創始人黃偵麒告訴記者。

「除了資金門檻,要做好榴槤的品控、要掌握銷售渠道,這都需要時間沉澱。」憑祥市跨境電商協會秘書長、廣西利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閉春遠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名榴槤行業從業者也表示,國外優質的榴槤果園通常由資金優勢明顯的大玩家從源頭鎖定,一級分銷商直接對接一線市場的線下商超渠道,小企業機會不大。

榴槤抵達憑祥時,已有八九分熟,為了保證口感和新鮮度,貨車要儘量避免在容量小的市場耽擱。憑祥本就只有13萬人口,難言市場消費力。憑祥尚未通高鐵,除了少量班次的大巴車,每日僅有一班耗時兩個多小時的普速列車與崇左相連,交通和時間成本,決定了此處難以成為一般貿易的中心節點。

長久以來,憑祥的貿易流轉依靠聚集在此地的客商。黃偵麒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疫情之前,這裡曾聚集大量客商,做熱帶水果電商或紅木生意。目前,他們尚未回歸。

以憑祥當下的人氣,難以消化一整櫃的榴槤,因此少有分銷商願意在榴槤散貨,即便散貨,因規模太小,價格也頗為高昂。看到越南榴槤機會的黃偵麒,今年3月來到憑祥,開始做榴槤電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家願意給他散貨的大分銷商,摸索了大半年,店鋪也只能做到保本運營。

左圖:藉助憑祥的區位優勢,憑祥市跨境電商協會嘗試複製內地的直播電商模式,將傳統跨境貿易轉至線上。來自越南的主播,粵、浙的成熟運營團隊,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供應鏈企業,在憑祥打造的平台上聚合。圖/受訪者提供 右圖:邊境小城憑祥坐落於一片南北延伸的喀斯特峰叢谷地,這座由崇左代管的縣級市總人口才不到13萬。攝影/本刊記者 王宇

建造產業蓄水池

數年前,從友誼關通往越南的貨物是這幾類:鞋服、箱包、日用品,山東大蒜配洋蔥,北方的蘋果北方的梨。

從數據來看,出口的結構轉折發生在2017年,也許是因為越南顯露出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促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電子元器件的出口貨值開始快速增長。它們又輕又貴,一車貨物的價值頂得上好幾十車農產品。「那種特別貴的電容片,一車可能得幾千萬。」農蔚鵬說。鞋服箱包的貨量並沒有減少,但貨值占比已從過去的40%下降到5%,與之相對,電子元器件的貨值占比攀升至60%。

進口結構也隨之變化。過去,越南運往中國的產品只有西瓜、龍眼、荔枝、芒果、火龍果。從2017年開始,硬碟等消費電子產品亦有快速增長,如今貨值也已占到60%左右。

很快,長三角、珠三角、北上深,捕捉到新趨勢的人將目光投向這裡,越來越多的調研團隊來到憑祥,任務也隨之而來。2019年8月,崇左片區掛牌,憑祥市政府與崇左片區管委會頻繁奔赴珠三角,圍繞出口加工招商引資——這符合上級部門對憑祥的期待:建造邊境線上的產業蓄水池。

一直渴望從「通道經濟」轉向「口岸經濟」的憑祥終於找到了一條突圍路徑。他們引來了為惠普、三星等跨國企業做產業配套的良維、三諾等重點電子信息企業。此外,為了充分利用東南亞農產品的進口優勢,憑祥還招引了鹽津鋪子、生和堂、廣西保航等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

理想狀態下,憑祥可以通過落實中國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減免租金、引進設備等方式,幫助企業落地憑祥,讓企業在靠近越南客戶的前提下,降低生產成本。而深加工企業的集聚也能為憑祥帶來更多收益。

但現實中,習慣了珠三角完善配套的企業,在憑祥經歷了「水土不服」。「我們工廠從深圳遷到憑祥,起初是考慮有關口在這邊,去越南方便。此外,越南工人可以通過跨境勞務進來,但是三年運轉下來,感覺各方面配套還是跟不上。」一家電子加工企業的負責人劉敏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因為口岸沒有產業鏈沉澱,沒有工廠做配套,導致我們生產設備壞一個零部件,都得回深圳去修。此外,開模具、買包材也都得回深圳找廠商。」劉敏向記者抱怨。

憑祥政府也深知此中的問題。農蔚鵬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憑祥作為邊境口岸的區位優勢主要是對外,「對外我們是窗口、門戶、樞紐。但是在國內消費市場,我們是神經末梢。所以企業的上游配套在周邊比較難找到,企業的設備壞了,配件還得從廣東發貨,很有可能整個廣西都找不到。」

但眼前最讓劉敏感到焦慮的,是貨物進出口的流程管理。「在深圳,我們做入關成品備案,只需要在『中國(深圳)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上傳電子文檔,系統就可以審批通過。但在這裡,我們要列印出紙質檔,再掃描上傳。」劉敏表示,貨物的備案是按照種類、客戶來做的,同一款成品如果面對四五個客戶,要多次備案。同一個客戶,產品微調,亦要多次備案。在這種情況下,多一道列印、掃描上傳的程序,就意味著難以計數的工作量。

「我們目前只有一期工廠的九條生產線投入運營,等二期廠房建好,是五六十條生產線。在深圳,我們一天可以處理成百上千個成品的備案。但到憑祥,所有備案要再走一遍紙質檔流程,增加了很多工作量。等產線都開了,企業怎麼做?」劉敏的語氣中透著焦躁。

招工也成了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的大難題。過去,毗鄰越南讓憑祥通過跨境勞務的方式獲得勞動力成本優勢,但因新冠疫情的影響,至今跨境勞務仍未放開,憑祥及周邊地區的人口遠不足以支撐劉敏所在的工廠。

「目前我們9條生產線有200多名員工,基本是周邊的村民,年紀比較大。因為我們生產電子產品,工人坐著上班,收入也比較穩定,村民喜歡到我們工廠來。但等二期廠房建好,生產線擴大,可能要招幾千人,這就有困難了。」劉敏說。

「招工難」已是政府與企業的共識。農蔚鵬說,廣西本就是勞動力輸出大省,而更年輕的工人在進廠工作之餘,有吃喝玩樂的需求,憑祥的產業園區位置偏遠,難以滿足年輕人下班後消費、娛樂的需求。

「來考察的企業、落地的企業都抱怨。跨境勞務曾是我們招商的亮點,也確實藉此吸引到企業落地,但現在計劃都打亂了。招商的時候還有跨境勞務,投產的時候就沒有了。」

另一個曾經吸引企業落戶憑祥的政策是邊民互市。憑祥共有五個邊民互市貿易點,分布在浦寨、弄堯、叫隘等地。邊民每天交易8000元免關稅政策,使得越南的原材料可以通過最靈活簡便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進入憑祥。「榴槤這種高價水果,過關的檢驗費用很高,一櫃貨檢驗下來可能要花個一兩萬。但走邊民互市的渠道,除了零關稅,檢驗檢疫收費也低,一個人進個三五十件,可能一兩百塊錢就搞定了。」黃偵麒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21年,憑祥市邊民互市貿易進出口量從81.5億元升至126.6億元,增長55.3%。但農蔚鵬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之後,憑祥的互市點遲遲未能獲准開放。

「在其他政策和資源上,憑祥也沒有太多優勢。全國100多個保稅區,政策差不多。憑祥土地資源有限,用水用電成本甚至還要比其他地方高一點。」從招商結果來看,憑祥在過去的幾年中,努力嘗試承接珠三角轉移中的產業鏈。但談起產業蓄水池的角色,憑祥的官員與企業顯露出一絲挫敗感。多家受訪企業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招工難、產業配套薄弱、邊貿和跨境勞務政策不穩定的問題,都不是靠當地政企的努力便可在短時間內解決的。

越南主播來華與憑祥市跨境電商協會座談交流。對越南的主播來說,中國是「直播電商」的發源地,他們渴望到中國交流、學習,並尋找新的機會。圖/受訪者提供

區位能成為優勢嗎?

憑祥人深知,憑祥的優勢是「區位」。在憑祥民眾的認知里,利用它的最好方式便是邊民貿易。「拿著貨上互市點,不管帶什麼去,都賣得掉。」這是憑祥人的共同記憶。

閉春遠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口岸剛開放,邊民互市的貨場都是黃泥地,但沒人會嫌棄,「早上四五點鐘,就跟我媽背著貨去邊貿點」。

「那時候掙錢真容易。」司機老黃對記者感嘆。越南的邊民用背簍裝滿鱔魚來以物換物。憑祥普通人家可以買兩輛麵包車,雙向運送貨物。他還記得越南的龍蝦價高,餐館搶著從邊民手裡收,一箱裝兩隻,一趟車拉兩箱,8000元的免稅額度就用光了。

對於友誼關口岸,邊民態度敬畏,那是「國家的關」「正關」。在他們的樸素認知中,邊民的互市點是可以讓自己獲得回報的關。

但許多創業者都知道,更大的機會還是在「正關」上。要掛上「正關」的價值鏈,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做貨代,簡單說來,就是幫客商辦好出國的清關手續。「3250億的貨值里,有1300億經過我們本地企業的手,我們可以在這裡賺一點服務費。」農蔚鵬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閉春遠從2019年起在憑祥做貨代,2020年,崇左成立跨境電商綜試區,閉春遠將業務重心轉向跨境電商貨代。高峰時期,閉春遠一天能發出去15條貨櫃。

但沒過多久,跨境電商的貨量就開始下降。「原因之一是商家已經完成了市場測試,確定賣得好的品類,就在越南本土的海外倉批量備貨,結果就是會影響貨代的收入。」閉春遠告訴記者。

不做貨代還能做什麼,還要不要擠進跨境電商的市場?閉春遠有過猶疑。「憑祥的不足之一是產業鏈不在這裡。跨境電商機會這麼大,為什麼我們認識的那些外貿大玩家都在觀望?」長久以來,電商似乎天然屬於擁有供應鏈優勢的浙江與廣東。

憑祥市跨境電商協會的李天明這樣論證憑祥的優勢:「浙江、廣東等地的跨境電商是供應鏈優勢型,而我們是區位優勢型。」在李天明看來,當浙江、廣東的商家因越南的客單價較低而猶豫是否要向越南市場投入時,憑祥本地孕育的電商團隊則無需糾結,他們更願意強調越南經濟超高速增長帶來的廣闊消費市場。

在憑祥市跨境電商協會的操刀之下,越南主播在憑祥面向越南人開播,賣的是中國的產品。對於強調轉換率的頭部品牌,協會採用抽傭的代播模式合作,對於仍在測品階段的中小供應商,協會則採用按場次收費的直播代運營模式。步入正軌一年以來,崇左綜試區的跨境電商貨值達到25.6億元。

邊境倉也有了用武之地。TikTok等平台提供的海外倉,方便商家海外備貨,同時保證時效。但對於還沒有做完市場驗證的商家,貿然把貨物備到海外,一旦測品失敗,還要支付大額貨運成本才能把貨品再運回國。從這個角度來說,邊境倉模式能幫助中小企業控制成本和風險。

閉春遠說,起初,經由他們代發的貨物,如果碰上堵車,出關耗時長則一周,短則數天。後來,雙方磨合出與一般貿易貨物區分開來的跨境電商綠色通道,最快一個小時就能辦完出關手續。「相比平台的海外倉,我們更靈活。按照現在的通關速度,我們邊境倉的時效不比海外倉差。」李天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邊境倉模式開始在憑祥取得小範圍的共識。農蔚鵬告訴記者,目前已有大型電子產品加工企業將面向越南的倉庫設在憑祥。「越南工業園區的租金高,相比之下,我們這裡的用地成本更低,在倉儲環節更有優勢。」他認為,珠三角的生產企業為了保證貨物抵達越南的時效,有動力設置邊境倉。雖然憑祥土地資源有限,但通過盤活市區的閒置空間,利用綜保區現有土地,有能力承接供應鏈配套環節。

有人寄希望於「正關」,也有人寄希望於邊民互市點。「正關是大玩家的通道。」黃偵麒說,「如果互市重開,我們小玩家就可以建立自己的鏈路,邊境的邊民也很樂意參與。因為只要他拿貨進來,立刻就能找我們銷掉,而中小企業也可以買散貨節約自己的成本。現在,進口的榴槤基本在南寧散貨,可是從南寧發出,至少是入關一周後你才能收到,但是從憑祥發出,兩三天就能收到。」

黃偵麒還記得早年間拜訪憑祥時看到的景象,「當時很熱鬧,一方面是因為到越南的跨境游基本都要從這裡出去,再者就是從互市來的東南亞水果會從憑祥發到全國。2018年到2019年,很多進口電商商家在這邊,做跨境出口的創業者也多」。

現在,憑祥又回到了原點。但在黃偵麒看來,這恰恰是新一批創業者的機會窗口。當務之急,憑祥要儘可能地聚集更多的榴槤電商創業者,讓榴槤生態成為可能。

(文中劉敏、張小平是化名)

發於2023.11.20總第1117期《中國新聞周刊》雜誌

雜誌標題:中國每進口十個榴槤有六個經過這裡

記者:王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d152904c7020365283025fd95818d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