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售1584台,長安CS35 PLUS新增車型上市,或大幅提振銷量?

2023-10-01   車宇世界

日前,長安CS35 PLUS暢享版自動超享型正式上市,新車官方售價為7.99萬元。這意味著,長安CS35 PLUS暢享版目前共計提供了自動超享型、自動豪華型、自動尊貴型三款車型,供用戶選擇。

長安CS35 PLUS (非自動超享型)

應該說,這增加了用戶選擇的多元化。對於提振長安CS35 PLUS的銷量,應該具有較大的提振作用。

整體上看,與在售車型相比,新增車型在外觀造型、內飾設計方面,基本沒有變化,保持了一致的設計風格。

新增車型主要在配置和售價方面進行了調整。售價方面,作為入門版車型,新車的售價降低了不少。

長安CS35 PLUS (非自動超享型)

具體而言,與在售長安CS35 PLUS1.4T自動豪華型相比,新增車型的價格下調了1.4萬元。當然,與之相呼應的是,新車在配置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一方面、新增車型依然配備了配LED大燈、車頂行李架、鯊魚鰭天線、大燈延時關閉、無鑰匙進入等配置,這讓其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與1.4T自動豪華型相比,新增車型作為入門版車型,將17英寸輪輞改為16英寸輪轂。

長安CS35 PLUS (非自動超享型)

同時,新增車型減少了3個超聲波雷達及1個車外攝像頭,並且沒有配備前排側安全氣囊、後駐車雷達、車側盲區影像、定速巡航、天窗、遠程啟動、GPS導航系統及路況信息展示、車聯網(包括4G網絡及OTA升級)、語音識別控制系統、Wi-Fi熱點、自動大燈、全車一鍵車窗升降、車窗防夾手功能、外後視鏡功能(含加熱、電動摺疊及鎖車自動摺疊)、手機App遠程控制等配置。

應該說,這可能是出於成本控制方面的考慮。不過,具體如何取捨,就看用戶如何選擇了。

當然,我個人的意見,如果推薦的話,在購車預算較為充足的情況下,我認為1.4T自動豪華版,更值得入手。

長安CS35 PLUS (非自動超享型)

畢竟,前排側安全氣囊、後駐車雷達、車側盲區影像、定速巡航、語音識別控制系統、Wi-Fi熱點、自動大燈、全車一鍵車窗升降、車窗防夾手功能、外後視鏡功能、手機App遠程控制等配置,對於日常用車而言,還是比較實用的配置,增加了用車便捷性。

當然,如果對這些配置或者功能,並沒有過多的興趣,那麼選擇新增車型,則能夠節省一筆相當可觀的費用。

作為長安汽車重磅打造的一款小型SUV車型,長安CS35plus在國內車市推出之後,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和市場表現。

長安CS35 PLUS (非自動超享型)

一度,長安CS35PLUS在國內市場的單月銷量能夠突破1萬台。比如說,今年1月份,其單月零售銷量為10516台。

2023年2月份,長安CS35PLUS的單月銷量也能夠達到7226台。應該說,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其能夠取得這個銷量成績,是相當可觀的。

當然,毋庸諱言的是,從今年3月份開始,截止到今年8月份,長安CS35PLUS的單月零售銷量,遭遇了一定的市場波動。

長安CS35 PLUS

就銷量走勢而言,不如之前那麼強勢。行業綜合銷量數據顯示,2023年3-6月份,長安CS35PLUS的單月銷量分別為1751台、3933台、3212台、3650台。

進入2023年下半年之後,2023年7月份、8月份,長安CS35PLUS的單月零售銷量更是接連兩個月環比下滑。

行業綜合銷量數據顯示,2023年7月份,長安CS35PLUS的單月銷量為3358台。相比上月,其單月銷量下滑了8%。

長安CS35 PLUS (非自動超享型)

2023年8月份,長安CS35PLUS的單月銷量進一步下跌至1584台。相比上個月,其銷量下滑了52.82%。

顯然,2023年8月份,長安CS35PLUS的單月銷量已經下滑至2000台以下。至於環比降幅,則進一步拉大。

在這種情況下,長安CS35PLUS新增車型上市,進一步拉大了這款車型的購入門檻。我認為,對於其銷量上漲,應該有較大的助益。

我們希望經過短暫的市場波動之後,長安CS35PLUS能夠在國內車市不斷獲得更好的銷量成績和發展前景。

長安CS35 PLUS (非自動超享型)

最後,本文所涉及到的車型,均為國產車型,所涉及的配置變化,僅供參考,具體請以官方信息為準;

銷量數據來源於第三方平台發布的行業綜合銷量數據;第三方平台數據說明顯示,其嚴格按照汽車流通協會和廠商公布的銷量與平台對應關係進行展示,準確率99%以上,僅供參考。

本文聲明:

1、 本文為車宇世界運營部原創文章,總第106525期,凌清/劉帥審閱,發布自廣東。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標註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愛車,就來車宇世界,您的專屬選擇。

2、 本文信息來源均在文中註明,僅供參考,具體請以官方信息為準。我們之所以引用,一則作為傳達信息之用;二則希望車企能夠坦然面對問題,切實解決問題,從而在國內車市獲得更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