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保險計劃4大陷阱位逐個捉

2023-03-29     美樂趣匯

原標題:儲蓄保險計劃4大陷阱位逐個捉

投資市場波動,加上持續近3年的疫情陰霾下,日常儲蓄的重要性更為明顯。如果你平時是個毫無理財紀律的「月光族」,其中一個較好的儲錢方法就是投保具有儲蓄成分的保險產品。不過投保前需了解清楚,以免誤墮陷阱!今天就同大家分享儲蓄保險產品的4大陷阱位。

甚麼是儲蓄保險?

儲蓄保險產品,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具有儲蓄成分的保險計劃,屬相對保守型的理財工具,適合承受風險能力較低、對投資認識較少,又或是沒時間管理資產的人士。投保人需要定期或一筆過向保險公司繳付保費,換句話說就是「迫你儲錢」。與銀行推出的定期/活期儲蓄產品不同,由於儲蓄保險產品也是一份保險,部分保險公司亦會在其儲蓄保險計劃生效期間提供身故賠償保障。在保單期滿後,視乎不同的儲蓄保險計劃,投保人可以取回保證金額,部分保單更提供非保證回報。

儲蓄保險保障年期有長有短,短期通常為3至5年,長期則為5至20年,甚至終身。短期儲蓄保險的回本期較短,部分兼有固定保證回報,適合擔心儲蓄保險靈活性太低的人士選擇,今篇文章就主要聚焦在短期儲蓄保險上。

儲蓄保險騙人?

網上經常有人說「儲蓄保險騙人」,事實上在進行任何投保前,都應看清楚保單條款及主要風險,以免中伏!

儲蓄保險陷阱:保證回報VS非保證回報

部分儲蓄保險產品具有保證回報及非保證回報兩部分。就字面看,保證回報就是保險公司承諾向投保人派發的回報,非保證回報則以保險公司的營運情況而決定派發的回報,投保人最終收取的非保證回報有機會高於或低於利益說明文件中預期的投資回報。極端情況下,非保證回報有機會是零。因此,投保人或受非保證回報的影響下,而未必能達成原本的儲蓄目的。

儲蓄保險陷阱:紅利風險

部分儲蓄保險計劃中的紅利,不論是年終紅利還是終期紅利都屬非保證回報,換言之保險公司是有權因自身盈利、資金狀況、理賠經驗甚至市場的利率水平,而對紅利作出檢討及調整!因此,即使利益說明文件中的紅利等非保證回報非常吸引,建議投保人在挑選保險計劃時,也應該要參考該保險公司定期公布的過往紅利實現率(Fulfilment ratio)。當然過往表現並不能百分百代表未來回報,不過投保人仍可按此粗略評估計劃的長期表現及回報穩定性,去判斷保險公司提出的非保證回報假設是否合理可信。

儲蓄保險陷阱:延誤繳交保費風險

繳付儲蓄保險保費通常是一筆過或定期繳交,且有些保險產品更有規定特定供款額。若投保人延遲繳交保費甚至斷供,而出現退保情況,就會影響保單收益。一般來說,首年退保對於投保人造成的損失最大,預計可退回的凈現金價值可能遠少於已繳付的保費總額,因此投保人應先充分考慮自己的儲蓄目標和供款能力,才去選擇合適自己的儲蓄保險計劃。

儲蓄保險陷阱:靈活性風險

在短期儲蓄保險計劃中,若一次過預繳保費,期滿保證的內部回報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會較高,但同時亦會死鎖自身的流動資金,投保人要自行衡量風險。如投保人急需流動資金而要提取儲蓄金額(即已預繳保費),保單價值很大機會會低於已繳付的總保費。雖然不少保單價值可轉為貸款,但投保人亦要付出很高昂的利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ca632f6bb07dcc0093ec04a5421b0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