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難看出,這家採購供應鏈產品和服務提供商將業務、技術與服務作為三駕馬車,正在拉動B端採購全鏈路數字化,加速成就客戶採購的數智化進程,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本次我們邀請到大採購北京業務部總經理謝芳,請她結合自己在軟體技術前沿實踐,分享關於採購行業信息化技術架構變遷發展應用情況以及 B-PaaS平台對於行業的意義。
主持人謝總您好,歡迎來到築龍研究院。我了解到您從事軟體開發工作已接近20年,見證參與了許多行業信息化改造的全過程,您怎麼看待我國採購與招標軟體信息化改造的技術架構變遷?
謝芳:
我國採購與招標交易信息化改造過程很長,每家公司的技術路線和技術團隊風格都會有所區別,為避免以偏概全,我把這個問題聚焦到北京築龍在採購與招標信息化過程中技術架構的變化中來回答,北京築龍十八年的技術架構演變在整個行業中也頗具代表性。
早在2003年,當時採購與招標信息化的可參考案例為0,需求相對簡單,單體架構因其易測試、易部署等優勢很好地滿足了快速交付的要求。
後來隨著採購信息化改造的範圍不斷擴大和深入、行業技術規範和標準的逐步完善以及java為代表的跨平台新技術流行共同催生了第二次技術架構革新,北京築龍也是在2012年左右為B端客戶升級了第二代技術架構,以便更好滿足採購數字化要求,同時實現與內部系統的對接。
2015年,北京築龍將服務大量採購與招標交易信息化、數字化的業務經驗進行提煉並藉助微服務架構開始第三代智慧採購與招標平台開發。2018年正式立項並著手研發採購與招標行業自己的B-PaaS平台,在歷經數次調整以及京東集團的技術賦能後,2021年,基於第三代微服務架構的北京築龍大採購B-PaaS平台成功落地應用。
所以,北京築龍這18年的技術應用路線大概經歷了:「.net J2EE 微服務」三個階段,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採購行業的信息化過程技術架構變遷。
主持人:
所以採用何種技術架構與業務需求的難易程度、平台對接複雜程度以及軟體廠商技術能力相關。那麼技術架構差異背後的成本差異大麼?謝芳:
很大。新技術應用背後是成本的大幅提升,不過用戶很難感知到。所以軟體服務商對業務的提煉能力以及技術應用的成熟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用戶的購買單價和使用體驗。
而業務提煉能力取決於服務B端客戶的深度,比如多業務集團的採購深度實踐對服務單一業務的集團或者大型民營企業的採購信息化就很有幫助。
採購行業困惑解決策略
「行業在數智化改造最終得到的共識——以一個好的B-PaaS平台來解決行業困局。」——謝芳
主持人:
您在上邊兩個回答中都提到了「提煉」,「提煉」什麼,最終「提煉」出來的形態又是什麼?
謝芳:
第一個問題,「提煉」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對大量業務模型的提煉。通過打造足夠豐富的公共資源交易、監督、服務平台,就可以把通用的業務流轉模型、監督模型等提煉出來。
二是技術框架的提煉,在微服務架構基礎上抽象和封裝更為貼合業務特性的框架,更便於業務擴展的快速實現及系統性能的提升。
總的來說就是業務+技術結合經驗的提取和再造,從而提升產品以及軟體服務的能力。
第二個問題,關於採購與招標業務和技術架構「提煉」的最終形態我認為是B-PaaS平台,這不是北京築龍自己總結出來的趨勢,是許多行業在數智化改造最終得到的共識——以一個好的B-PaaS平台來解決行業困局。
主持人:在大部分軟體商都希望安穩過日子的大背景下,北京築龍為什麼要去做這件事,契機是什麼?
謝芳:
變革是一個持續積累價值的過程,需要穩紮穩打,一步一步建立護城河。建立護城河時,會遇到很多困難,戰勝困難的過程就是企業建立壁壘的過程。
北京築龍從2004年到現在一直專注採購與招標數智化,對這個行業有很深的了解,同時也真正明白這個行業的進階點在哪裡。之所以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做這個事情,離不開行業發展的客觀原因:
1.傳統的項目定製或產品二開模式對客戶來講負擔重、成本高、周期長;
2.傳統技術路線下的服務體驗需優化升級從而抵禦數字化變革帶來的浪潮;
3.政轉企、企業數字化轉型等大背景下B端主體的採購邊界不斷變化;
4.傳統的技術路線和建設模式難以支撐無時無刻的變化;
5.採購行業已由過去的政策引領逐步轉向了需求引領階段,B-PaaS平台是滿足多需求下靈活配置的極佳解決方式。
對於北京築龍來講,我們也具備了建設B-PaaS平台的能力:
1.北京築龍行業沉澱足夠久,越早做B-PaaS平台規劃越有利於服務客戶。
2.2020年京東戰略投資以後,京東技術以
及京東安全的賦能加快了北京築龍B-PaaS平台的建設進程。
3.北京築龍為數十個不同行業的企業提供成熟的採購與招標軟體產品和服務,具備業務+技術提煉的前置條件。
以上是北京築龍做採購B-PaaS平台的幾個主客觀原因。
大採購B-Paas平台的核心能力
「大採購由四大中台、兩大平台組成。四大中台和兩大平台合稱為大採購'技術矩陣',是其核心能力所在。」——謝芳
主持人:
您能對大採購B-PaaS平台的能力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麼,它們在整個採購與招標交易業務中又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謝芳:
大採購核心由T- PaaS和 B-PaaS兩部分組成。以T-PaaS為核心的技術中台我們稱之為天擎,B-PaaS則包括業務中台觀星、數據中台九章、AI中台智宇以及開放平台萬象和配置平台星河,四大中台和兩大平台合稱為大採購「技術矩陣」,是其核心能力所在。
藉助四大中台、兩大平台的能力,大採購為採購與招標交易提供的解決方案具有安全、穩定、智能、高效的特點,在交易、服務、監督等業務場景時展現出來的能力是非常強的。
主持人:
您把大採購B-PaaS平台稱之為一場採購數字化服務的變革與升級,可以簡單說說,大採購是如何賦能行業變革與升級的?
謝芳:我們對大採購的定位不僅是要解決現在B端客戶對數字化採購的需求,更要匹配未來這項業務的成長力。
舉個例子,在傳統建設模式下,用戶的定製化需求需要長時間開發,但大採購通過配置IDE可以將十幾種配置引擎封裝起來提供給客戶,用戶不再需要成為一個產品經理的角色親力親為,只需要進行簡單的配置就可以完成,這不僅實現了客戶對於靈活化的需求,更大大釋放了客戶的生產力。
再比如一些表單設計,通過大採購的動態表單引擎,用戶僅通過「拖、拉、拽」的簡單操作即可「設計」出一個自己專屬的工作檯,這種體驗從未在採購行業中有過,這是靈活程度的體現。
可以說,通過大採購六大中台既滿足用戶對於各類型業務的交易需求,同時對平台智能化、靈活性、開放度都將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對於行業來說,這既是一種變革,也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升級。
主持人:
您在B-PaaS平台的能力第一點中提到「越早做B-PaaS平台規劃越有利於服務客戶」,這個能詳細說一下嗎?
謝芳: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要求到 2025 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要從 2020 年的 7.8% 提升至 10%,這意味著企業要在數字化建設服務上有大幅提高。
但客觀來說,數字化轉型過程紛繁複雜,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大型企業不知轉型從哪入手,因為轉型就意味著團隊要面臨經常性的衝突挑戰,以及在複雜環境中保持快速響應的變化需求,這也是對於軟體開發人員的一個最主要困境。
所以,一個足夠專業的可以快速交付、快速搭建應用的B-Paas平台讓迅速實現採購數字化成為可能。非技術人員通過自行拖拉拽的形式搭建系統應用,能大幅度提升效率,並節省技術人員用人成本,這對於B端用戶來說,意義是非凡的。所以,什麼時候做B-PaaS平台,我認為越早越好。
一句話形容大採購B-PaaS平台
「大採購是基於雲原生、分布式、中台化的企業全採購供應鏈數字化B-PaaS平台。」——謝芳
主持人:
您能總結一下,大採購平台相較傳統平台,真正改變的點是什麼?
謝芳:
大採購最終提供給B端客戶的依然是符合自身交易場景的交易數智化平台,這是它一直沒有變化的內核。
但無論企業、政府、代理機構、產權交易中心等都在不斷面臨業務範圍、組織結構、監管要求的調整和變化,傳統模式將平台打造的「很大、很重、很慢」,功能都寫死在平台上,客戶在調整時發現「花費高、來不及、搞不定」。
所以,北京築龍做大採購的初衷,就是希望在充分滿足客戶對交易個性化需求的前提下,賦予客戶更多靈活調整的能力,我們認為這種能力除B-PaaS平台之外,沒有第二解。
主持人:如果用通俗的一段話總結大採購B-PaaS平台,您覺得是什麼?
謝芳:
大採購是基於雲原生、分布式、中台化的企業級採購B-PaaS平台,以實現B端交易的智能、高效、低成本為主要目標。可以提供從需求、計劃、策略、尋源、採購執行、合同管理等的企業全採購供應鏈數字化能力。企業可據此快速構建性能穩、韌性高、應變力強、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合規可靠、開放並包、智能高效的採購供應鏈數字化平台。通過其強大的多層級租戶能力,企業可從細分行業切入搭建一個「多對多,社區化,公共型」可分可合的行業採購供應鏈網絡,驅動企業數字化創新變革與商業價值的提升。
主持人:
謝謝您,再次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