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了一地

2023-04-25     錢耳朵

原標題:心碎了一地

2023年4月25日音頻:進度條00:00 09:03 後退15秒倍速 快進15秒

昨晚美國第一銀行披露了一季報,不出所料, 第一季度存款只有1044.7億美元,大幅不及預期的1366.7億美元;美國中小銀行的存款果然大幅外流了。

昨天說了,美國銀行的盈利能力每下降10%,對外貸款就會下降2%;根據高盛的預測, 美國的經濟產出或因銀行危機而下降0.3%-0.5%( 沒脾氣了 )。

危機既已顯現,北上資金今天就又「識趣地」凈流出了49億,帶崩了新能源、醫藥、TMT……

為什麼「美國的衰退」會大幅影響A股?

這是因為,當預期美國經濟將衰退,美國的基民也會恐慌性地賣出基金,其中就包含投資了投資A股的基金;基金被贖回,北上資金就會不計成本地賣出A股,加上內資又「軟蛋」,不接盤,A股就大跌了。

說白了,近些天A股大幅回調是 「流動性危機」+「情緒危機」共振的結果,跟基本面無關。

1、悲傷的新能源

昨晚通威股份公布一季報,凈利潤同比大增65.59%(並未受一季度矽料價格大降的影響);天合光能公布去年年報,凈利潤同比增長103.97%。

業績優秀,但光伏板塊開盤「牛」了3分鐘,就直線大跌了。新能源車板塊更慘,截止到收盤,暴跌4.5%。

原以為經過了小一年的回調,新能源已經到底了;但這兩天的經歷告訴我們,回調好像才「剛剛開始」。這告訴我們,投資股市,千萬別輕易「猜底」,因為很多時候根本沒有底!所以我們只能基於基本面給各板塊分配好倉位,做好分散;然後儘可能在低位買入,坐等抬轎。

聊聊板塊今天下跌的原因。主要源於兩則公告。

1)昨晚光伏龍頭通威股份發布公告,擬募資160億元「 擴產矽料」。

可是大家知道矽料的供需情況嗎?根據紫金天風期貨測算, 今年矽料的產能有162.7萬噸,但今年的總耗矽量大約僅有83.8萬噸;今年的產能夠用到2024年,嚴重供過於求。所以今年矽料的價格跌跌不休,從2022年12月初的43.05美元/千克跌到了28.47美元/千克,跌了34%。

所以,通威股份現在擴產,被視為「低性價比」的投資。所以,光伏板塊今天又跪了。

(其實沒那麼悲觀,光伏行業具有「牛鞭效應」,上下游供需錯配,現在投資的矽料,幾年後才能投產;那時,矽料的價格可能漲上去了。)

2)昨晚鋰電池龍頭贛鋒鋰業發布公告,擬和呼和浩特市政府合作開展 20GWh鋰電池生產項目。

鋰電池和矽料一樣,目前嚴重供給過剩,2022年動力電池產量有54.2萬噸,但裝機量只有29.5萬噸,產量比裝機量多出84%。

但這個時候,贛鋒鋰業還在布局「鋰電池生產」,無疑會 加劇行業的內卷,讓動力電池行業更慢「出清」。所以,今天新能源板塊暴跌。

做下總結。

不論新能源車還是光伏,本質上都屬於「能源行業」,或者說「資源行業」;資源行業的天性就是「大起大落」,周期性很強。復盤近些年矽料、碳酸鋰的價格走勢,皆是如此。

我想,大部分人買新能源基金被套,大機率就是忽略了它的「周期性」吧?但既往過錯不可追,關鍵是怎麼補救。

周期性行業的投資方法是, 在行業低估的時候伏擊,在行業高潮的時候賣掉。目前,經過大降,矽料、碳酸鋰的價格都在「底部區域」,雖不知道何時回升,但「企穩」可期。這就是說, 新能源板塊慢慢又快到了下一輪周期的「買點」。長投的話,現在割了可惜。

2、怎麼應對大跌?

近幾個交易日市場大幅回調,很多人麻了。會跌多久?什麼能加倉?要不要割肉?一個個現實問題擺在眼前,不知道回答。

首先,要明白, 「4月底回調」在A股很常見,因為這段時間正是上市公司密集發布一季報的日期,很多機構為了「避雷」,就提前撤了。比如,4月26日是不少公司披露一季報的時間,在這一天,過去10年中上證指數有8年就是跌的(而且不乏大跌)。

所以說,四月下旬的回調是「季節性回調」,不必驚慌。

其次,我不認為今年4月回調後,會複製2019年的行情(下跌,然後橫盤);相比來說,從宏觀環境來看,今年的行情跟2022年更像(急跌後,反彈),可以參考4月23日的文章( 大跌的原因找到了 )。

所以,別因為大跌而過於悲觀。 我們關心的重點應該在於「接下來怎麼做」(比如,買什麼、賣什麼)。

有3個建議。

1)別因為大跌而盲目加倉。

今天收到很多粉絲的私信,問「XX能加倉嗎」,比如光伏、鋰業;一問原因,幾乎說的都是「XX跌太多了」。典型是被「情緒」驅動的!

持倉大跌,想加倉快速回本,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你忘了上文的分析嗎?很多時候,股市沒底。或者換個角度想, 大盤股大跌一般是機構調倉造成的,機構都賣了,或者正在賣,短期能輕易漲回來嗎?

所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吧;別因虧損而失了理性,盲目加倉導致虧更多的錢。這個時候要做的,是冷靜下來思考,評估相關板塊為什麼大跌,是基本面還是情緒?只有確定了大跌是「非理性波動」造成的,才能伺機加倉。

2)別一恐慌就割肉了。

一部分人非常「脆弱」,比如(假設)昨天持倉跌了3%,今天跌了5%,沒完沒了,就想賣了,不虧了。太單純了!

這麼說吧,目前業界普遍共識是: 市場不是完全理性,也不是完全非理性;而是有時理性,有時非理性。而且一般來說, 大跌的時候,一般「非理性」占上風。這個時候隨隨便便就賣出了,就是被「洗」出去了,被人「搶走了」便宜的籌碼;也就是俗稱的「被割韭菜」。

所以, 不管怎樣,在大跌的時候賣是不划算的。如果真的遭不住了,建議收盤的時候好好研究一下,所持有的標的基本面如何,大概會下行多久,等等。綜合評估了之後再操作。

3)在市場波動大的時候,基本面才是最科學的「抓手」。

影響股價的因素有很多,基本面、技術面、資金面、情緒面等等,都能大幅影響股價。

理論上講,研究好了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能賺錢。但是,在市場波動大的時候,情緒波動也大,根本抓不住;資金的流動不按常理出牌,預測不了;技術面因為「大起大落」,也往往沒有明確的「指示」。沒有了抓手,一般投資者會「迷茫」,不知道信什麼、怎麼研究、怎麼操作。

這個時候,建議集中精力關注「基本面」,因為基本面是「投資的本源」,不管股價受什麼影響, 從終極意義來講,我們投資一家公司或一個板塊,只是因為它有價值

所以,不如回歸基本面;股價跌跌不休夠煩了,幹嘛還要費盡心思去研究哪些「繁瑣而無用」的因素呢?

如需看大盤及賽道估值,看第二條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c77c5c201e91e09c14409bb6d1e66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