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的石墨出口管制來了,對新能源車有影響嗎?

2023-10-28     差評

原標題:中國新的石墨出口管制來了,對新能源車有影響嗎?

還記得前幾周,歐盟搞的那個新能源車反補貼調查不。

反正就是中國新能源車在歐洲賣爆之後,歐盟開始玩賴的了,想給咱們戴上 「 不正當競爭 」 的帽子。

當時脖子哥也寫了文章,好好盤了一盤這事兒。

結果才沒過多久,似乎就有後續了。

好巧不巧,前幾天,咱們的商務部和海關總署也有了動作,調整了對一些高端石墨材料的出口管制。

這下子,直接一石激起千層浪,時間點這麼巧合,不少網友和媒體都揣測,這次管控是咱們的反制。

像是什麼 「 中國挾石墨以令諸侯,歐美急眼了 」 「 中國的反擊,精準命中了歐美的咽喉 」 。

文章整得一篇比一篇熱血。

差評君也聞著味兒,稍微去研究了一下,卻發現石墨這件玩意兒,可比想像中的要複雜。

而單純把眼珠子關注在什麼 「 制裁 」 和 「 反制 」 上,可能格局,還真是小了那麼一點。

首先這麼說吧,在執行日期上,這次的管制在 12 月 1 號才生效,屬於是每年一次的例行調整。

再來像美國晶片法案、歐盟反補貼條例這些管制措施,都把針對中國幾個大字貼在了腦門上,但我們在公告中直接寫明了「 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地區 」

並且,這次對石墨的出口調整也不是全收緊,主要針對的就兩種,一個是人造石墨中的高純度、高強度、高密度的「 三高 」 石墨及其製品,另外一個是天然石墨中的鱗片石墨及其製品

官方也具體列出了商品編號,像什麼塊狀人造石墨、表面處理的球化石墨等等都在其中,也就是說,這次管制受到影響的就這 9 個

像爐用碳電極這些可以用在鋼鐵、冶金、化工等基礎民用領域的石墨,反而放開了限制。

所以,三高石墨天然鱗片石墨,才是這次管制的真正主角。

搞懂它們,才能了解這次的調整到底為了啥。

其中三高石墨,那真就叫一個高精尖。

憑藉著能耗低、機械強度高、放電特性穩定等優勢,三高石墨在核工程、航天以及新能源領域都有著大用處。

就比如說火箭地步噴管的內襯,軍事領域中彈道飛彈的鼻錐也都是用它造的。

這直接橫跨高新領域 + 軍事領域BUFF 疊滿,不管制都說不過去了。

當然,三高石墨只是這次管制中的冰山一角,重頭戲其實在天然鱗片石墨上。

它也是高端製造領域的常客,並且還被軍工領域廣泛使用。

像是球化石墨、膨脹石墨等,就都是天然鱗片石墨的製品。

其中球化石墨,就因為有著很好的導電性,經常被用在鋰電池的負極材料中,能提高電池的容量和壽命。

膨脹石墨雖然也能用在新能源上,但它最明顯的優勢還有著很好的耐壓性、柔韌性等等,比如遇到高溫就能膨脹 150~300 倍,所以它更常用在一些生物醫藥和環保領域。

並且對天然鱗片石墨來說,這東西其實賊金貴,就跟稀土一樣,是用多少就少多少的資源

但過去,其他國家是逮著咱們的資源可勁兒 「 薅 」 。

全球天然石墨礦產資源中,鱗片石墨的開發利用價值最大,主要分布在中國和巴西,儲量一個 7300 萬噸,一個 7000 萬噸。

別看咱們和巴西的鱗片石墨資源只差了不過 300 萬噸,但在開採利用上,國內和巴西之間那叫一個斷崖式的差距。

就拿美國地質勘探局 2022 年的數據來說,這一年全球的天然石墨產量大約在 160 萬噸,其中國內的產量就有110 萬噸,並且裡面四分之三都是鱗片石墨。

而巴西天然石墨年產量才 10 萬噸左右,鱗片石墨產量就更少了,不到 8 萬噸,連國內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之前我們對天然石墨的開採有點沒節制,現在出於對自然資源的保護,管制一下,很正常吧。

反正,美國和歐洲早早就把石墨納入了它們14 種緊缺的稀有材料中,去年美國發布的《 2022 年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礦物清單 》中,除了我們剛管制的鎵和鍺之外,石墨就在其中。

所以石墨的緊缺,幾乎是大夥們的共識,管制也是各國的常規操作。

那這次商務部和海關總署搞的這幾類石墨管制,對市場有啥影響呢?

這其中,網友們最關心的就是新能源車市場了,畢竟石墨在新能源電池上的重要性在業內可是不言而喻的。

就拿一輛新能源車來舉例,根據自然資源部的數據,平均一輛電動車上就有 70 公斤的石墨, 100 萬輛電動車就要 7 萬噸。

去年一年,全球的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的出貨量已經達到了 155.6 萬噸,同比增長了 70% 多,光是我國的產量就有 141.5 萬噸,幾乎快包圓整個市場了。

但有一說一,這次管制涉及到的幾類石墨,對新能源電池的影響還是有限的

就目前來說,電池負極材料用到的石墨大部分還都只是人造的,天然石墨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大概在 16% 。

並且在人造的石墨中,很多電池廠商用到的不少都在三高石墨的門檻之下

就拿國內負極材料的龍頭企業貝特瑞來說,根據他們的說法,他們用到的人造石墨密度一般在 1.5~1.7 克 / 立方厘米的範圍內,而三高石墨的這個數值要求是 1.73。

同樣造負極材料的杉杉股份也公開表示,這波管制對它的人造石墨業務影響不大。

所以只要你出口石墨不要在管制的界限試探,該賣賣,還是沒啥問題的。

不過對於那些要進口石墨的國家或地區,影響就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這次國內的管制公告發出之後,反應最激烈的就是日韓,畢竟它們每年有大概九成多的石墨都是從中國進口的。

拿韓國來說,公開數據顯示, 2021 年,它有 87% 的人造石墨和 72% 的天然石墨都是從中國進口。去年它統共進口了 2.41 億美元的石墨用於造電池負極,其中中國就占了 93.7% 。

這次管制具體對他們有多少影響,他們自己也在評估中

反正風口一緊,韓國就已經行動了,不僅加快自家的人造石墨計劃,同時還開始從坦尚尼亞、莫三比克等非洲國家尋找天然石墨的替代資源。

最後,還是那句已經被說麻了的話,這次管控不針對任何國家和地區

就和上次管制鎵、鍺一樣,管制的這幾類石墨資源,因為在一些重要領域的作用以及稀缺性,就決定了它們本來就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很早之前,在緊缺的礦產原料名單上,它們就已經被清清楚楚地寫上去了。

所以大家還是不要太激動,不如看看名單的 14 種礦產原料哪個還沒被管控吧。

撰文:松鼠 編輯:江江&面線 封面: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頭豹,2022年中國石墨行業研究:天然石墨產量穩定,人造石墨作為鋰電池負極材料持續高景氣

中國礦業報,石墨定價受哪些因素影響

澎湃新聞,石墨相關物項出口管制新政,國內電池負極龍頭:行業影響有限

環球網,中國調整石墨出口管制背後有哪些考量?行業人士解析

知乎,商務部、海關總署將優化調整「石墨物項」臨時出口管制措施,對相關物項,未經許可不得出口,如何看待此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c3bb3dfc30ce0607691efd15e4a7a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