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催生傳統景區「第⼆春」

2023-08-14     品橙旅遊

原標題: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催生傳統景區「第⼆春」

【品橙旅遊】隨著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等政策的推動實施,沉浸式旅遊正在成為很多傳統景區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傳統景區正在積極地探索如何利用虛擬現實(VR)等新技術為遊客提供更為新穎的沉浸式體驗,以及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智能數據採集、監測與分析,幫助旅遊管理人員做出更好的決策。

新型旅遊的發展離不開模式的研發與創新。如今,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正在催生傳統景區的「第二春」。

老舊工業廠區「煥新」

近年來,推動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已成為國家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其中,舊廠房改造是中國許多城市在城市更新與產業升級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指出,鼓勵老舊工業廠區等改造為商業綜合體、消費體驗中心、休閒娛樂中心等多功能、綜合性新型消費載體」。

對於城市而言,破敗老舊的廠房,如若打造得當,便是文旅產業的一座金礦。因此,越來越多的城市都通過對傳統工業遺產的保護與活化再利用,打造出獨具城市文化風貌的特色文旅項目。

在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全國首批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入選的24個項目中,SoReal煥真平遙科技藝術館便是在原平遙縣棉織廠舊址上改造而成。

作為平遙古城景區的重點科技文旅項目,煥真平遙科技藝術館採用 VR/AR、多媒體互動投影技術、異形投影融合技術、紅外線感應裝置、反重力噴泉裝置、水流控制系統、內投球技術、雷射成像環境營造等前沿科技手段,解鎖並打造了沉浸式智慧游平遙的新穎方式,在七大主題的展廳區域中,科學地設置了不同的體驗亮點。將平遙當地歷史與藝術文化融入主題概念,帶觀眾從不同的時空、空間維度沉浸式地感受平遙,利用高科技手段實現時間、空間的「跨越」,更加生動地表現平遙文化與三晉文化。

圖:SoReal煥真·平遙科技藝術館

據平遙古城景區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煥真平遙科技藝術館分為「漫步雲橋」、「光影四季」、「泗水歸堂」、「球幕光影秀」、畫展、「VR影院」、「茶影空間」共7個區域。

其中,「漫步雲橋」區域將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通過一幅全長約35米的數字文化長卷娓娓道來,仿佛平遙版的《清明上河圖》以時間為軸線,展現和遙望從明清到現在、再到未來的平遙古城。將平遙古城繁華的街景生動呈現,配合著聲光電的技術,城中商販們的喧貴叫賣真實的縈繞在耳畔。

「光影四季」區域空間內的牆面可以根據人體動作和位置來產生互動效果,通過播放平遙24 節氣的影片,在短時間內真實的感受到平遙的四季變化,沉浸式的感受各類奇珍異獸出沒。光影四季區域中沉浸式流花瀑布的互動場景則是結合了虛擬現實、空間音頻、雷射雷達捕捉等技術的綜合性運用,為遊客呈現「春有百花秋有葉,夏有涼風冬有雪」的視覺盛宴。

「泗水歸堂」區域整個大型裝置模擬了古城的房屋構造,雨滴源源不斷從屋頂流下,通過噴口水流頻率與照明燈閃爍的頻率,肉眼看上去可以在空中懸停、甚至逆流而上,呈現「反萬有引力」的視錯覺效果,可以伸手觸摸來感受是否真實,象徵時光的定格或回溯。

作為構建「文化+旅遊+科技」文旅產業鏈過程中呈現出的一種嶄新旅遊體驗方式,煥真平遙科技藝術館實現了科技升級、互動創新、融合創新。平遙古城景區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展覽內容和互動參與形式,希望讓觀者能夠在平遙科技館藝術館內找到深度游的別樣體驗。

該負責人還透露,自2023年1月22日正式開館以來,截至目前,平遙科技藝術館已接待遊客為10000+人次,產生經濟效益80餘萬左右。

山西太原的劉女士帶孩子逛完平遙科技藝術館後表示:「孩子對這裡的科技場景很感興趣,不僅看到了古城建築、民俗風情等傳統文化元素,還學到了天文、物理知識。」

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

近年來,發展夜遊經濟是推動文旅融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夜遊不僅延長了消費時間、拓展了消費空間,更創造出豐富的消費場景,逐漸成為各城市經濟發展的新抓手和新動力。

7月28日,國家出台的「恢復和擴大消費的20條措施」中就明確支持推動夜間文旅消費規範創新發展。

對於傳統景區而言,一個好的夜遊產品需要有好的沉浸體驗,給遊客帶來不同的豐富性體驗,科技與文化是夜遊的雙翼,如何用科技去講好文化故事,實現夜遊項目的長久生命力?

在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全國首批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入選的24個項目中,尼山聖境沉浸式文化夜遊項目就藉助了當下流行的各種新技術,為遊客解鎖了不少的新玩法,實現了科技賦能與智慧文旅體驗的完美結合,為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時尚化、年輕化做出了有益探索。

圖:尼山聖境

據了解,尼山聖境沉浸式文化夜遊主題活動「尼山聖秀」,充分挖掘了儒家文化特色,以智慧旅遊為出發點,依託當代科技手段,以天為幕,將音樂、噴泉、雷射、水霧、煙花、無人機等完美融合,炫美呈現出音樂與噴泉交響、雷射投影與煙花表演共舞的奇幻情境、立體景觀,讓遊客在音樂美、色彩美、畫面美、藝術美中領略夜色尼山不一樣的視聽,在裸眼3D交互投影中,感受傳統文化穿越時空的不朽魅力。

2021年,尼山夜遊季4月1日啟幕,在之前演藝基礎上,增加了超級焰火秀、國風音樂互動秀等多項遊客互動體驗。2022年正月初一至元宵節期間,尼山聖境重磅推出新春限定版尼山聖秀、火龍鋼花、盛世鼓舞鬧新春等沉浸式文化夜遊演藝活動,500架無人機集結尼山聖境夜空,將滿滿的新春祝福送給每一位遊客。在520、端午、七夕等主題節日推出限定版無人機秀,利用科技與藝術完美呈現來自星空的浪漫,震撼上演無人機流星雨表演,漫天的流星雨從天而降,與絢麗的煙火共同點亮夜空,為遊客帶來全新的2022年尼山聖境文化夜遊季。

2023年,尼山聖境打破空間枷鎖,再次疊代升級,融入景區現有環境,將虛擬和真實場景空間完美組合,結合景觀環境藝術照明、高流明雷射投影和霧森等視覺演繹手法,推出燈光+布景、燈光+互動、燈光+故事、燈光+演藝、燈光+水秀、燈光+煙火共六大「燈光+」模式,締造了360°沉浸觀演的出遊景致體驗,展現全新的夜遊尼山。

據曲阜尼山文化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2021年尼山聖境入園遊客88萬人,其中夜遊期間共計入園61.6萬,占總入園的70%。2022年,尼山聖境入園遊客55萬人,其中夜遊期間達52萬餘人,占比近95%。2023今年尼山到8月底,預計接待遊客超過120萬人。

該負責人表示,尼山聖境推出的沉浸式文化夜遊特色文旅產品,以及景區常態化《金聲玉振》大型演出、手讀論語、禮敬先師、大學之道、天下歸仁燈光秀等傳統文化體驗項目,形成了巨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吸引力,實現了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的轉變,從觀光游向深度游的轉變,堅定了文化自信,傳承了中華文脈,彰顯了社會擔當,促進了文化旅遊融合新發展。

圖:尼山聖境

打造「智」美景區

作為一種科技賦能的新興產業,沉浸式體驗已經引發各界的極大關注和風險投資。尤其在文旅行業,隨著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深入實施,沉浸式體驗正逐漸成為多地文旅產業探索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領域,以新業態、新空間和新體驗為特點的供給模式開始嶄露頭角,悄然開啟了沉浸式體驗消費的新浪潮。

如今,智慧旅遊景區發展趨勢正盛,實景沉浸式項目正在不斷疊代。同時,基於沉浸式文旅的廣闊發展空間,新的消費需求不斷釋放。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的相關計劃,下一步,將持續推動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等轉型升級,培育新型融合業態,推動旅遊、新一代信息技術、沉浸式體驗等融合發展,培育智慧旅遊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

當智慧與美景發生碰撞,當歷史與現代融合,如何才能在未來打造出一個「智」美景區?

資深文旅專業人士張鵬遠認為,人文類的景區更加適合打造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項目。首先,景區自身的物理空間要大,空曠的室內空間遠遠好於室外。其次,品牌要有調性,沉浸式項目需要搭配品牌的提升,休閒度假的古鎮要好於觀光類型的自然風景區。最後是項目的地理位置不能離城市太遠,最好就在城市裡面。

另外,打造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項目,不能重建設而輕運營。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項目,對景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是有幫助的,但渠道、推廣、內部管理、服務提升等景區自身的基本功同樣不能輕視。

平遙古城景區管理有限公司方面表示,針對煥真平遙科技藝術館,平遙古城景區計劃升級「煥真世界未來科技館」的全新模式,開啟「未來+世界」,虛擬與現實時空的沉浸式旅程。把平遙古城著名的歷史人物以仿生機器人的形式重現在展館中,感受穿越時空與歷史「見面」的絕妙旅程。

曲阜尼山文化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方面表示,將進一步推動尼山聖境從「亮化」到「美化」再到「文化」的不斷升級,用傳統文化點亮夜生活,為市民的夜生活增添新的文化活力,讓遊客在遊覽過程中體悟傳統文化之美,滿足了各年齡段遊客的遊覽體驗需求。將繼續打造智慧旅遊新模式,開發一系列夜間旅遊體驗活動,拉動區域文化夜遊經濟的提升。

資深文旅專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厲新建教授認為,在沉浸式體驗項目中,地域特色、科技創新、歷史文化、時尚觀光這四個要素缺一不可。沒有時尚性可能就沒法獲得市場的關注,沒有地域特色就失去了進行在地化體驗的理由,缺少文化內涵的支撐很可能使得旅遊體驗變得乏味,眼花繚亂的科技呈現如果失去了文化的加持同樣可能是乏味的。

此外,沉浸式體驗需要消費的場景,需要有引人入勝的環境。在這方面,現代科技對於智慧旅遊來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為有了包括聲光電在內的科技發展,沉浸式體驗項目的環境、舞台、音響才能營造出一種讓遊客不由自主沉浸其中的環境和場景。

但技術帶來的沉浸只是背景性的、形式上的,真正給遊客帶來沉浸感的應該是內容。但現在有很多沉浸式的體驗項目過於強調技術的作用、形式的意義,反而忽略了在內容上真正的沉浸,所以可能會給人們新鮮感形成所謂的多巴胺消費,但是不是形成了有效的認知,恐怕就需要打上個問號了。

從這個角度上看,現在的一些只是強調觀眾與演員空間邊界融合的沉浸式項目其實並沒有真正讓遊客沉浸到所表達的故事中,而像是一個開放了大眾探班的拍攝現場。因此,除了科技沉浸、形式沉浸之外,故事沉浸、內容沉浸可能是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空間未來探索的方向之一,也是現在不少沉浸式項目可以深化發展的地方。

擴展閱讀:

《卜希霆:以維度促融合、以沉浸強體驗,打造智慧旅遊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路徑》

《全國首批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入選項目解讀》

《關於公布第一批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名單的通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c1c20201d4a410ee5c7f9da0268c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