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艦級解碼搭配記錄之TotalDAC D1-Core

2023-01-03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旗艦級解碼搭配記錄之TotalDAC D1-Core

我相信不少燒友應該在展會現場或者某些經銷商的店內見過TotalDAC D1-Core+Allnic HPA-5000XL的組合,而事實上我第一次接觸TotalDAC的產品以及我手頭的Allnic HPA-5000XL時都是基於這套下,整體所傳達的是一種強調樂感的、非常流暢溫婉的聲音,而在給5000XL物色解碼的時候我自然也是把TotalDAC家這款最便宜的D1-Core作為了備選。這款解碼的聲音真的十分符合我的個人審美,不過因為囊中羞澀,這款解碼確實是超了不少預算,但還是感謝代理商提供的能夠私下試聽的機會。

在搜索這款產品信息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形容詞我覺得很貼切,叫做「Hi-End入門」,但高昂的起步價也確實是有相當的門檻,這款D1-Core作為最便宜的機型,也來到了近六萬元的售價。而如果讓我給它一個大概的印象的話,我覺得可以用「生動」二字來形容,是那種可以讓人忘掉素質的考量、之前也在【音響與生活】中拜讀過黃老師的解讀,高端玩家們可以直接移步那邊觀看,解讀的角度會和我有所不同。

這個機器的外在部分還是有一些和常規產品不同的點的,首先就是它的外殼重量,和它的體積相比完全不成比例,整機只有4KG,包括那台獨立外置的電源也是,和體積相比,真心談不上什麼重量可言。這讓我想到了隨身機器里的P6Pro,也是全分立R2R結構,也是那種「讓人開不起腦放」的極輕整機重量,和常規的「國磚」形成極大反差,但我反而認為不論是對於玩分體式系統、還是隨身,做的輕都是好事兒。

機身的背面輸入接口什麼的就不多解讀了,看圖即可。每台解碼器在我這邊的作用都是多樣的,首先是作為日常無源音箱的解碼,搭配麗磁216A合併功放驅動樂聆Ryme3,使用享聲PA1參考版接到電腦上,USB線為Zephone ZP-U1和ddHIFI的Nyx雙屏蔽版;AES口主要用於接駁新派CDT10作為數字轉盤以及Silent Angel的M1T數播;COAX用於偶爾連接iFi的Stream和新添置的山靈EC3。而因為D1-Core是非常典型的聽感向解碼,對於模擬信號線的的選擇還是需要留出一些預算的,我手頭曾經訂製的一些千元內級別XLR線在解析力和結像清晰度方面都有些拖後腿,後來添置了一對萬隆的NEGT3500,算是充分壓榨了解碼和耳放端的潛力,尤其是能夠彌補一下Total在極限的兩端延展方面的短板。

在大多數時候,D1-Core在我這裡的作用都是日常聽音箱+播CD,這二者占據了我平時聽音樂的90%的時間。其實能夠讓我長時間去使用的解碼,在聲音審美上必然是符合我的審美的,而且雖然我先定了耳放而非解碼,但我並不提倡大家也學我。我個人認為,(在耳放和耳機硬體上能匹配的前提下)解碼的優先級應該高於耳放,解碼就好比一套系統的「內功」,黃金聖鬥士之間能夠達成千日之戰,靠的是旗鼓相當的小宇宙,而非體術功夫。黃老師在描述D1-Core的時候,強調了它在不「折騰」的前提下一下子就出了好聲,這也是我鍾愛D1-Core以及Total這個品牌的地方。首先舉個例子,我的5000XL是搞不定Susvara這個平板的,飽滿度和控制力都不夠,但比起素質更高的Hibiki SDS簽名版,反而是D1-Core的聽感來的更加圓潤順滑、高頻那種失控邊緣的「躁感」壓制也更好,還是建立在不犧牲清晰度和與延展度的前提下。雖然這麼對比並不公平,但是在一個匹配程度未知的系統里,Total的產品很多時候都一定不是一個不穩定因素,而是一個潤滑劑。

我近期入手了ZMF的新旗艦Caldera,這副平板一改ZMF一直以來偏科生的面貌,也和前陣子新品那副Atrium上躁動活潑的聲音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反而是一個可以去和Sus、1266、DiannaTC、D8KPro黑金、Elite等型號叫板的頂尖素質流選手,而且我在更換了一副更合適的耳罩後,即便是基於原線下的表現也十分驚艷。D1-Core其實是Caldera的一個很好的互補搭配,會讓它的聲音往VC、Aeolus那個方向邁一步,低頻彈跳感極佳、而且豐潤又不HUFI。

和5000XL的組合下,D1-Core把自己的聽感優勢發揮得非常充分,雖然推不開1266、SUS這種更吃功率和控制力的平板,但作為「典型R2R調音」,它和傳統Sigma和工業R2R晶片有著非常明顯的風格區分,全頻段的密度在一個臨界點上就沒有再增加了、沒有壓迫感的那種厚密感其實是很容易輕易獲得討耳聽感和具備更好適配性的,尤其是在接駁我的無源音箱、或者是監聽系的有源音箱時,能夠讓聲音具備非常自然的混響擴散和流暢感。我們經常在多單元耳塞里談到頻段銜接,但是在Total這裡所傳達出來的銜接則是音符之間的連貫順滑感,雖然聲場規模不大、但能輕易捕捉到錄音文件里空氣流動的感覺。

我個人猜測,D1-Core、甚至是TotalDAC家的解碼應該可能是更側重於應用在音箱系統上,因為如果對比Hibiki、Rockna、巴托克、甚至是更便宜的DA1,在驅動耳機的情況下,D1-Core的聲音縱高、縱深都不夠充分,形成不了一個很3D的、立體的聲場,但如果是切換到無源音箱系統上,空間感就沒什麼問題。也許是因為音箱本身自帶的天然Crossfeed,使得Total的設計者不需要考慮給耳機「賦予」聲場的問題。當然了,就像黃老師說的一樣,如果是巴托克,可以通過折騰外部的東西來解決,但如果你在Total家族裡,既想要玩到他們的韻味、又希望獲得最頂尖的素質,還是得加錢升級更高型號了。不過,人最知足的時候就是沒有對比的時候,如果你單純的想要盲狙一個給耳機/音箱系統雙修的解碼,D1-Core的價格還是很吸引人的,不用非得去選購旗艦,就已經能夠讓你欣賞到TotalDAC這個品牌的核心魅力。

部分參考搭配耳機:

ZMF Caldera

HIFIMAN Susvara

Abyss DiannaTC

Meze Liric

森海HD800S,HD580頭版,HD400Pro

Timsok 1024

Sendy 孔雀

SIVGA SV023

水月雨 Venus

拜亞動力 DT880 250Ω

AKG K701奧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aea812555af74129163ba68d0ad90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