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幾乎每天都有俄軍軍火庫和指揮所遭烏克蘭軍隊精確打擊的新聞,甚至很多BM-27/30火箭炮和「圓點-U」近程彈道飛彈的戰績,也被不明真相觀眾給堆到了「海馬斯」火箭炮的頭上。相比前兩者,「海馬斯」火箭炮不僅打擊精度更高,而且突防能力強,以至讓俄軍前線軍火庫和指揮所的相關人員患上了「海馬斯」恐懼症。
那麼,問題來了,在未獲得配套「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的前提下,「海馬斯」火箭炮的最大射程不足80公里(有說法是85公里),俄軍為何不將前線軍火庫靠後部署,遠離「海馬斯」的射程範圍?再不濟,也可以將彈藥庫分散布置,避免被集中「去軍事化」?
分析人士認為,俄軍之所以不這麼做,也是沒辦法:俄軍的後勤運輸能力有限,主要依託鐵路,再通過汽車運往前線,但俄軍汽車不足,尤其是俄軍的彈藥、零配件和油料消耗極大的情況下。軍火庫和油庫如果距離前線過遠,將嚴重影響俄軍的前線補給,不僅讓補給效率大幅下降,原來一天能兩趟補給變成只能送一趟或者更少,還加劇了車輛磨損和油料消耗,當初俄軍在基輔附近遇到的窘境很可能會再次出現;
而之所以不把彈藥和油料分散部署,則主要在於俄軍內部的指揮體系,出於某些顧慮,彈藥、油料就和權力一樣,不敢過於下放,必須集中在一起。這也是俄軍高級軍官靠前指揮的主要原因,跟勇敢不勇敢沒什麼關係,直接後果就是俄軍的高級軍官屢屢陣亡。反倒是採取了「扁平式指揮架構」的烏克蘭軍隊沒有出現這種問題,其指揮體系不僅抗住了俄軍的打擊,反而發揮得越發順暢。
沒法將軍火庫和指揮所後移,又無法分散,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強對軍火庫和指揮所的防空保護了。不過,俄軍的防空系統在攔截烏克蘭空軍戰機和「圓點-U」彈道飛彈的時候相當有效,否則也不至於原本瞄準俄軍火庫的「圓點-U」被攔截後掉進了別爾哥羅德居民區。
很多信息顯示,俄軍防空系統在對付「海馬斯」和BM-27/30火箭炮,尤其是前者的時候相當吃力,以至於烏軍在發起聯合打擊的時候,會先用「海馬斯」打掉附近的俄軍防空陣地,再用BM-27/30火箭炮和「圓點-U」對俄軍火庫和指揮所進行從容「去軍事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a7c4577356b73cd5b78cf96d6b233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