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技術狂飆席捲全球,旅遊業要擔心麼?

2023-02-16     品橙旅遊

原標題:ChatGPT:技術狂飆席捲全球,旅遊業要擔心麼?

【品橙旅遊】當下沒有什麼技術比ChatGPT更吸引人眼球了。這一技術令多年棄公司於不顧的Google創始人重回辦公室,讓微軟解散了工業元宇宙部門,也讓曾經式微的中國科技公司漢王獲得7個漲停……

現在,ChatGPT就是一股狂飆,除了等著交論文的大學生,所有行業的人都等著和它聊聊天,取得一點不那麼確定的答案。很多人為它折服,周鴻禕稱它為「革命」,一些科技研究人員稱之為「人工智慧里程碑式代表」。與前幾年的AI技術相比,它勝出在哪裡?它會不會改變旅遊的運營模式?

為什麼是ChatGPT?

ChatGPT是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使用了Transformer神經網絡架構,也是GPT-3.5架構,這是一種用於處理序列數據的模型,擁有語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尤其是它會通過連接大量的語料庫來訓練模型,這些語料庫包含了真實世界中的對話,使得ChatGPT具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的能力,做到與真正人類幾乎無異的聊天場景進行交流。ChatGPT不單是聊天機器人,還能進行撰寫郵件、視頻腳本、文案、翻譯、代碼等任務。近日,微軟CEO Satya Nadella表示,這項技術將重塑幾乎所有軟體甚至是整個網際網路。

耳熟能詳的AI技術、人機對話並非新鮮事,為什麼是ChatGPT掀起巨浪?

據專業人士表示,ChatGPT 是更領先於上一代文字生成圖像等的技術,會有更大的想像空間,比之前的 web3、metaverse 更有可能是 the next big thing。而未來 ChatGPT 相關的發展,可能可以理解成對人腦功能的 copy,而不只是局限於文字對話或其他的生成。

攝圖網

「數字時氪」公眾號文章里介紹說,基於大量文本數據(包括網頁、書籍、新聞等等),ChatGPT獲得了對不同類型的話題進行回答的能力。再加上學習方法的差異性,ChatGPT能夠發散式地解答問題。

據稱, ChatGPT的訓練離不開GPT-3.5的大模型基礎,但其中引入的人工標註數據和強化學習,則可以讓大模型更理解信息的含義,並進行自我判斷——也就是更貼近理想中的人工智慧效果。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副院長李彬教授認為,從應用層面來看,ChatGPT是一個集合,通過它讓使用者更加直接、便捷地獲取到所需要的信息。這種信息可以有很多轉化的內容,比如說作為某種服務轉化出來,也可以進行旅遊線路的諮詢。

其實,在幾年前,一些在線定製游企業已經利用AI技術進行了一些落地探索。

旅遊業AI技術利用先驅者

2012年成立的世界邦(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基於「大數據+分享經濟」模式的科技公司。在鼎盛時間,世界邦有效整合了全球2000多名旅行達人為用戶提供定製自由行服務,做到了20秒收集用戶的出行日期、地點、人數等出行需求,2小時內與用戶電話溝通其愛好等個性化需求,2小時內為用戶打造專屬定製旅行方案,大大節省了用戶的時間,讓用戶獲得更好體驗的同時,追求邊際成本趨零,比UBER等物理實體型分享模型更勝一籌。

據稱,他們的核心技術「POPCORN智能動態打包引擎」擁有達人與算法的雙重保障,且不斷融入達人與用戶的反饋數據,擁有強大的自學能力。

世界邦旅行網在剛剛上線時,便得到了雅虎創始人楊致遠、騰訊早期投資人王樹等一眾大佬的天使投資。此後,世界邦又獲得3輪融資,但直到2019年才剛剛實現首次年度盈利,隨即在2020年6月宣布深受疫情影響停業清算。

這也體現出技術投入的巨大消耗。原世界邦旅行網聯合創始人兼CEO趙新宇表示,最近很多老客戶和投資人跟他交流恢復原有業務的可能,但他目前已轉戰銀髮賽道,精力難以兼顧。「說實話,世界邦運用的綜合技術含量非常高,即便是我想要牽頭重建,資金投入都會挺大的;如果是沒有完整經驗的團隊來搞,成本和時間還要翻上幾番。現在這個市場環境下,應該很少人有意願投那麼多錢來重頭搞,預計短期內同類的技術型服務商很難有後來者。」趙新宇說。

另一個技術咖——妙計也曾經在AI與旅遊出行方面做過一定的嘗試。它收集全球數十種語言的數億旅行行業網頁,通過語義理解技術挖掘出上億信息節點的旅行結構化知識庫,同時妙計還會根據用戶需求,幫用戶定製最合理的線路安排。

攝圖網

在說到妙計與ChatGPT之間的差異時,前妙計創始人張帆表示,妙計所解決的問題其實跟ChatGPT、甚至是後面的大模型GPT-3.5沒有太大的關係。妙計的核心是旅遊元素的動態打包,基於真實的數據和產品做搜索運算,ChatGPT 是語言模型,是生成自然語言的,不是一個方向。

他笑言:「我知道大家都期待旅遊行業有大殺器,一個技術能把大家拯救出來,但現實當中,旅遊行業數字化是個體系化的問題,在所有數據基建都完備的基礎上,才有機會在上層長出智能應用,雖然現在已經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坦率說,比起很多行業,旅遊行業這方面還是有待提升的。」

目前,妙計也離開了旅遊行業,張帆表示,「旅遊行業應該先補課,把數字化的基礎建設做好的價值更大。」

擁抱還是拒絕?

在新技術面前,人們的反應也各不相同。

截止2月10日,宣布有類ChatGPT技術儲備、準備發布和已經發布類ChatGPT產品服務的幾乎涵蓋了所有國內大廠:阿里巴巴、騰訊、華為、位元組跳動、京東、360、科大訊飛、快手、網易有道等紛紛進軍火熱的ChatGPT。2月13日,百度官宣,其類ChatGPT產品「文心一言」將於3月正式面世。2月14日,去哪兒宣布推出了類似於ChatGPT的智能問答機器人「萬能AI小駱駝」,幫助用戶智能定製行程、解答旅行中的難題。而攜程集團則是接入了「文言一心」,同樣接入「文言一心」的還有少林寺。

來源:去哪兒「萬能AI小駱駝」

有人擁抱,也有人擔心,一些人擔憂技術對於某些職業的替代。

據李彬教授分析,工作大致分成這麼幾類,第一類,就是「重複機械型工作 ,第二類是「分析型工作」,第三類是「創意型工作」,第四類是「情感型工作」,而被替代智能技術替代的也是按照這順序的,先替代機械類的,再替代分析類的。而「情感類」的工作或崗位是很難取代的,因為這樣的與人類共情的、能夠在心理上產生換位思考的工作,目前來看AI技術還難以完成。

「不可忽視的是,ChatGPT超強的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是人工智慧進步的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對旅遊業酒店業等領域肯定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影響。同時它也預示著一種趨勢,就是未來70%-80%的常規性的、標準化的問題和信息處理可以通過AI來完成,但是,還有20%-30%一些個性化、創意化、突發情境下的問題的解決,還需要人工來完成。目前來看,技術還完全沒有達到產生顛覆性效果的階段,還需要持續觀察。」李彬說。

張帆則認為,短期不會有很大的影響。不過長期來說,我們要關注機器智能在自然語言方面的突破,可能會對我們客戶服務模式帶來大的變化,畢竟旅遊還是高度依賴人交流的行業,而且銷售和服務也是旅遊企業成本的重要部分,而機器智能可以大幅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在這個方向上,有機會能給成本結構帶來明顯的變化,以及帶來明顯的服務的差異化,也可能會改變一些競爭的格局,出現新物種。

有專業人士也表示,當模型越來越大時,有人會害怕未來它會不會控制人類?但引入了強化學習機制後,就相當於給洪荒之力一個引導,讓大模型的產出朝著可控的方向走,生成符合預期的結果。

張帆總結道:「如果真的AI落地後,我覺得大家也不必擔心,反而更應該積極擁抱技術,藉助機器來放大人的能力來提升競爭力,畢竟火車沒有幹掉車夫,只是把他們轉成了司機。旅遊的本質永遠是服務,智能技術只是加速器而非根本。當然ChatGPT背後其實是GPT-3的大模型,甚至跟本質來說是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利用人工智慧生成內容),這些相關技術都值得持續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a48e5fa876e80836002a9fd03582a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