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家鄉人,此物長在松樹根下,若山中遇見是福氣,價值珍貴

2022-07-28     小哥哥說事

原標題:告訴家鄉人,此物長在松樹根下,若山中遇見是福氣,價值珍貴

高考分數出來了,可是,無論娃考多少分,家長們不約而同總是那句:「俺家孩子要是再多考幾分就好了……」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成績就在那裡,多思無益,不如跟我一起進深山走走,要相信,一切都將會是最好的安排。

這座山叫「亞婆髻」,山里鬱鬱蔥蔥,溪水潺潺,鳥叫蟬鳴……,雖然已是炎炎夏日,但走進樹林裡,偶爾一陣微風佛來,格外涼爽,行走間,跟草藥師傅聊起哪裡能找到野生的茯苓,他告訴我,野生茯苓可遇不可求,它生長在松樹根下,埋在土裡,非有福之人不可得。

問他山上松樹那麼多,怎麼知道哪棵樹下長茯苓,哪棵不長呢?他說,長茯苓的松樹頂上一般會長一個「籃子」,稱之為松籃,能找到松籃就能挖到野生的茯苓了,但長有松籃的松樹萬中無一,他採藥多年,也只見過一棵,這種松樹下生長的茯苓有起死回生之功,可稱之為茯神,神者,仙也。

野生茯苓又稱松苓,它寄生在松樹根部,吸取松樹精華而成。有經驗的採藥人看到松樹枯黃,就知道這棵樹可能有結苓之兆?但實際上要想挖到野生茯苓並沒有這麼簡單。

野生茯苓作為重要的中藥材之一,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由於它無根無苗,隱生於松林的土裡,很難被發現,那要怎麼樣才能挖到野生茯苓呢?根據有經驗的藥農介紹,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看樹齡:松樹齡大的結大茯苓,樹齡小的結小茯苓,不到一定樹齡的不結茯苓,一般生長30年以上的松樹才能開始結茯苓,最大的一窩茯苓可超過100公斤。

二看樹根:松樹周圍是否有砍伐過的松樹根蔸,凡是砍伐有六年以上的松樹根蔸,一般松樹根部有淡白色粉和裂口,可能就有茯苓,松樹周圍沒有砍過的老根,也沒有死腐根,一般就沒有茯苓。

三看樹油:沒有勾過松脂的松樹,具有生長茯苓的營養條件,可能就有茯苓,勾過松脂的松樹一般沒有野生茯苓。

四看環境氣候:野生茯苓多生長在向陽山坡處,氣溫適宜在28-32度,氣溫過高或過低一般不長茯苓,若松樹周圍乾爽,不長草而有裂紋,用鋤頭敲打有空響的地方,即有茯苓。

野生茯苓中是住著「神」的茯苓抱住松樹根部吸取精華,採挖後切塊會發現茯苓里有包裹著黑點或樹木段,這是最珍貴的「茯神」,藥鋪都會挑出來單獨賣,茯神與人參一起,能起到抗虛勞安神的作用,非常珍貴,被稱為「四時神藥」。但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跟你說:「市場上真茯苓並不多,而野生的無參假的茯苓就更難得一見了」。

茯苓一藥,歷代本草書籍記載甚詳,僅舉一二:

《神農本草經》記載:茯苓,味甘,性平。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一名茯菟。

《本草綱目》記載: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張潔古謂其屬陽,浮而升,言其性也;東垣謂其為陽中之陰,降而下,言其功也。

《本草衍義》: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

《本草正》:能利竅去濕,利竅則開心益智,導濁生津,去濕則逐水燥脾,補中健胃,袪驚癇,厚腸臟,治痰之本,助藥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補陽。

茯苓是一種菌類,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常寄生於松科植物赤松或馬尾松等樹根上。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間到馬尾松林中採挖。

這棵松樹頂上長著一大團類似鳥窩的就是所謂的松籃了,按照我們當地的傳說,只有長有松籃的樹下才會長茯苓,但是樹大根也多,怎麼知道茯苓到底長在哪裡呢?采一個茯苓沒理由把不整棵大樹給砍下來吧!想知道茯苓長在哪裡,需要中午有太陽的時候,陽光照在這松籃上,松籃的陰影投在哪裡,茯苓就生長在這松籃下的松根處,像這棵松樹,松籃長在樹中的位置,那麼茯苓就一定長在主根下,由於這棵樹太大,又生長在比較陡峭的山坡上,要挖它難度太大,所以沒挖,因此也沒法求證傳說的真實性。

關於野生茯苓就介紹到這了,你認識了嗎?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野生茯苓了,此物常生長在松樹根下,請您識別好,告訴家鄉人,若山中遇見,是福氣,藥用價值珍貴。「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贊、留言與轉發,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a33f1bef47479c7d6cc33746aebbe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