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收聽全文
感染新冠病毒後,不少人表現出來的症狀之一就是咳嗽。有的人乾咳,有的人咳嗽帶痰,還有人是有痰咳不出去。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楊汀介紹到, 不但是新冠病毒感染以後會出現咳嗽咳痰的情況,許多呼吸道病毒感染都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主要是由於病毒損傷了氣道黏膜,黏膜下神經暴露導致平滑肌反應性增強,容易出現氣道收縮。
咳不出來痰怎麼辦
試試這個辦法
有些人表現就是乾咳,就是嗓子發癢的刺激性咳嗽,用一些對症的止咳藥就可以了,再有有些人表現是有痰,早期是白色泡沫痰,後期出現黏痰甚至黃濃痰,這種情況一般主張用化痰的藥。
但是在有些情況下,身體里的痰不是那麼容易地咳出來。相信不少人都有過痰卡在不上不下的地方,咳不出來又咽不下去的那種感覺。
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幫助我們把痰咳出來呢?
別說還真有, 不妨試試這個改良俯臥位排痰法,能夠輔助你進行換氣和排痰。
根據廣東省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李燦、荊州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黃華麗在《醫學理論與實踐》2021年34卷12期發布的《改良俯臥位排痰法對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療效的影響》一文中提到, 改良俯臥位排痰法可顯著增加COVID-19患者的排痰量,改善氣道阻力、縮短機械通氣總時間,且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
第一步
在患者能耐受的情況下 先採取俯臥體位,頭部偏向一側,防止眼睛受壓,頭部下方墊清潔的防水布,以免污染床單。
2
第二步
然後在其劍突下至臍上放置一個50cm*20cm*15cm的橢圓形矽膠墊, 利用海姆立克法原理墊高上腹部,形成頭低10°的改良俯臥體位。
鼻導管吸氧者應當露出口腔和鼻腔,氣管插管者適當墊高前額,避免氣管導管受壓或彎折。
3
第三步
改良俯臥位擺放妥善後,護理人員採用胸背部聯合叩擊方法,五指併攏呈空心掌,利用腕部的力量,按肺及氣管解剖位置,從肺底由外向內、由下向上有節律地輕拍,同時指導清醒的患者配合咳嗽排痰;對於鎮靜狀態下的氣管插管患者可將無負壓吸痰管伸至氣管內誘發咳嗽,使深部痰液咳出,同時開放負壓將痰液吸出。
值得注意的是,俯臥位是一種非常規體位,由於重力作用,患者呼吸道內、口腔內均會流出較多的痰液或者口水。護理人員進行俯臥位排痰操作期間, 需要特別重視保持氣道的通常和各種管道的固定,及時清理分泌物,專人嚴密監護,減少或避免護理併發症的發生。
趴著更容易
引流出背側肺泡內的滲出液
據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吳晨方介紹,我們的肺是有許多肺泡組成的,其中大約60%的肺組織靠近人體的背側。肺泡內含有一層脂蛋白(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可以降低肺泡的張力(張力越大,吹氣越費力)。但新冠病毒會破壞這層表面活性物質,使氣體在肺泡中不能均勻分布。人仰臥時, 在重力的作用下,越靠近背側的肺泡越小。
仰臥位時肺泡充氣示意圖
我們吸入的氣體會「偷懶」,相較於進入靠近胸側的肺泡,氣體進入背側的肺泡需要克服更多阻力,因此背側肺泡內的氣體更少, 長期仰臥就會處於塌陷狀態。
而趴著的時候,受重力作用,水往低處走, 有利於更好地引流出背側肺泡內的滲出液,還可以減輕心臟、膈肌等對背側肺組織的重力壓迫,以便氣體更容易進入背側肺泡,促進氣體在肺組織內的均勻分布, 改善氣血交換,帶走二氧化碳,緩解缺氧症狀,保護肺組織。
咳不出來的痰又咽回去
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咳痰對於人體來說是一種保護機制。痰液能粘附氣道內的有害物質、病原微生物的屍體等,通過咳嗽將這些有害物質咳出體外,減少肺部感染的發生。
但很多時候,痰不是你想咳就能咳出來的,有的人感覺咳不出來,於是選擇將卡到嗓子眼的痰又咽了回去。
這樣做有什麼影響?
痰液中的主要成分是白細胞吞病原微生物之後死亡的屍體, 當痰被吞下去到胃部時,在胃酸的強腐蝕下,痰里存活的病菌基本上是「死路一條」,對人體危害不大。
但如果感染的病原菌很強,能夠耐受住胃酸的腐蝕,那麼這樣的痰被咽下去就會把病原菌從呼吸道播散到消化道,對人體危害很大。
例如肺結核患者, 痰液產生較多,痰液中含有大量存活的結核分支桿菌。患者如果把痰液咽下去,由於結核分支桿菌的生命力頑強,一定程度上能耐受胃酸的腐蝕, 咽下去的痰液會經過胃進入腸道,會引起腸結核。
最後,小康妹兒提醒大家,體內有痰請儘量咳出來,但是在咳嗽時也不能太過用力!咳嗽太過用力很有可能會導致聲嘶力竭、咽喉腫痛,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導致血管破裂、栓塞或血管瘤破裂。
文/編輯 | 張夢 醒醒
來源 | 部分內容綜合健康時報、科普中國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千圖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