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雅虎有限公司受疫情影響,只有86%的員工返崗,產能卻實現了100%;浙江銘博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一條衝壓自動化生產線僅需5名工人即可;浙江中瑞橡膠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名工人包干一個車間……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各行各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傳統製造業相比,瑞安市不少企業通過「智能」加持,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對勞動力的依賴,在這個特殊的春天裡開足馬力、加快奔跑,搶回「疫」失的春光。
「智能化改造越快的企業,復工復產成效越好!」瑞安瑞安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快發展製造業智能製造,是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三力齊發」育「智造」
近年來,「智能」一詞風靡全球,不斷走進人們的生活,改變大家的生活方式。
瑞安瑞安市經信局以敏銳的嗅覺,通過創建試點、出台政策、搭建平台「三力齊發」育「智造」。截至目前,瑞安市汽車零部件製造業入選第二批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省級分行業試點,列入浙江省「數字化車間和無人工廠」創建名單,並有2個項目入選國家級智能製造項目、23個項目列入省「四個百項」重點技改項目,瑞立、瑞明、雅虎3個項目被認定為2019年省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
2018年,該局率溫州之先開展智能製造試點工作,制定《瑞安市汽摩配和製鞋行業試點示範工作實施方案》,以智造試點為抓手,激發產業智造活力。2019年,分兩批共遴選出22個競爭性試點項目,目前所有項目已全部開工,累計完成投資額2.5億元。
此外,修訂完善瑞安市技術(智能化)改造獎補政策,對技改項目實行疊加式補助,出台「存貸聯動」政策,專項安排財政專戶資金,支持企業智能製造試點項目。截至目前,已有8家企業獲得1.38億元優惠信用貸款。建立「預撥付」機制,對企業投入類補助實行「提前預撥」,切實提高政策兌付時效,基本實現各項獎補100%當年兌付,2019年實現智能製造、技術(智能化)改造項目快速兌現獎補資金9251.3萬元。
對企業來說,沒有一塊集聚的產業空間,就好比一個人居住在荒蕪的郊區,沒有居住區的氛圍,有一種「漂泊」的感覺,更別談壯大了。瑞安市經信局深諳此道,一直不遺餘力地推動企業打造特色平台。2019年,該局牽頭搭建瑞安市智能製造創新服務平台,先後招引和利時、深圳德富萊、智能雲科、寧波慈星等13家優質服務機構入駐,在戰「疫」期間實時推出線上、線下復工復產指導,開通智能化諮詢診斷服務,推進位造業問診、改造,全面推廣智能化技術改造普及面。
記者還獲悉,2020年,瑞安市將對企業智能化技改項目補助在原有政策基礎上增加5個百分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智能化工程服務公司開展「一對一」入戶診斷服務,全年分批次完成「一對一」入戶診斷諮詢100家以上,為瑞安市企業智能化技改做好參謀、當好顧問,提供智力支持;通過舉辦智能製造大講壇、智能企業信息化線上培訓、智能人才培訓班等方式,為企業培育智能人才,為日後企業智能化管理奠定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該局還計劃提質擴面,在除汽摩配和製鞋行業以外的產業中,每個行業遴選1-3個智能製造試點項目,推動智能製造集群化。目前,該局正在著手開展各個行業的調研工作。
「2020年,我局將繼續當好製造企業智能化改造的『店小二』『助推劑』,引領全市製造業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瑞安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智能」標杆企業風采
復工復產正當時。連日來,記者相繼走進瑞安市多家「智能」標杆企業,感受「智能」帶來的復工復產加速度。
雅虎汽車:86%到崗員工恢復100%產能
近日,投資1.7億元的浙江雅虎汽車座椅骨架智能工廠項目(以下簡稱智能工廠項目)正式投產,浙江雅虎汽車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雅虎」)化「製造」為「智造」,實現復工復產後的產能恢復百分百。
「雅虎」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專門從事汽車座椅配件研發、生產、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有省級企業研究院、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13年,全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進入大轉型大升級時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在那個艱難時期,雅虎通過轉型升級站穩了腳跟,得到市場的認可,提升了產業水平,2014年在僅占地8畝廠房上創造出4億元產值,成為當之無愧的「畝產英雄」。尤其是2015年前後智能製造如一股風潮席捲瑞安市,深刻改變著製造企業傳統的生產方式,雅虎踏著新的機遇點,開始接觸智能製造,一步步走上智能化改造之路,近兩三年在智能化設備和軟體方面投入7000萬元。
3月22日,在「雅虎」衝壓車間內,機器人靈活地舉起機械手,將一塊塊鋼板放置在旁邊的機器上,通過幾道工序傳輸,成型的汽車座椅兩側輪轂從機器的另一頭傳送出來,由車間工人整理到運輸籃里,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伴隨著衝壓機的轟鳴聲,車間牆壁上的大螢幕實時更新生產數據,生產件數一覽無餘,數字精確到個位數。
「雅虎」總經理池瑞偉介紹,之前產品件數統計由人工操作,經常出現統計誤差,造成財務系統做帳時各種流程不順暢,如今整個控制設備實現自動化,與軟體深度融合,無需人工採集,數據直接在系統裡面,系統再跟財務系統進行連接,大大節省了成本。
「智能化改造帶來的精準生產節省了不必要的浪費,還極大節約了人工成本。」池瑞偉指著眼前的這台衝壓機告訴記者,衝壓機內14道工序全自動運行,原先每個流程需要1名工人,現在全部工序只用2名工人就可以。
據悉,在此次復工復產中,「雅虎」員工返崗500多人,返崗率只有86%,但是產能恢復達到100%,這一切得益於智能工廠項目的投用。池瑞偉說:「智能工廠項目讓企業產品交付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像以前年生產銷售120萬套,現在可以生產交付200萬套。」
據悉,雅虎智能工廠項目的正式實施,將覆蓋上百台設備、400多個數據採集項的大規模工業網絡應用和數字化管理模式,實現由庫存式生產模式向精益化、柔性化生產模式轉變,實現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倉儲物流、質量和服務的全流程的數字化管控。項目投產後,預計年新增銷售額1億元,研發周期縮短33%,產品不良率降低28%,運營成本降低13.6%,每年可節約人工成本1000萬元。
中瑞橡膠:一名工人包干一個車間
浙江中瑞橡膠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瑞」)是一家專業生產高分子混煉橡膠材料,集技術研發、高端橡膠製品銷售和服務的企業,可年產12萬噸高分子混煉橡膠,產品廣泛應用於橡膠輪胎、鞋材、電子產品、電線電纜等。
這家原本從事橡膠銷售22年之久的貿易公司,偏偏不走尋常路,2016年從「銷售」轉型為「生產」,並搭上智能製造的快車,走出了一片不一樣的天地。
走進「中瑞」,高四層樓的廠區給記者最大的感受是「空」。最讓人驚訝的是,三樓和四樓數千平方米的車間裡僅需1名工人,即可操作所有的生產線。
「我們的復工復產很順利,因為員工少,一線員工只有49人,機器一開啟就復工了。2月29日是我們復產的第一天,員工返崗率80%,復產率就達到92.3%,第二天復產率達到100%。」該公司董事長王建森笑著說,高效的復產得益於「智能工廠」,比如投資4900萬元建造的3條全自動煉膠流水線,從4樓大料投放到1樓成品產出全都是自動化生產。
「中瑞」的智能化過程不是簡單地集成一堆電腦,而是通過中控室內的中控台,將所有設備以及工藝流程「全線打通」,實現全自動智能化煉膠。中控台是企業生產的「大腦」,操控著由混煉中心智能化物流系統、MES系統、自動化煉膠裝備、粉塵凈化處理系統組成的「肢體」,通過信息化手段,完成生產橡膠混煉膠所需的炭黑、膠料、油料等原料的自動輸送、貯存、配料、稱量等,從而實現車間生產流程的全自動、精確化。相比傳統工藝,智能化生產效率高,產品差異小、性能穩定,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據悉,一旦其中一條生產線出現故障,中控台會顯示故障點和故障原因,技術人員可以立即調試機器,恢復生產。
記者了解到,按照以往的人工煉膠方式,一家企業14名工人手工操作,平均一天煉膠6噸;而「中瑞」一個生產流程需要16名工人,但16人基本職責是維護機器運轉,平均一天生產70噸膠,效率是傳統模式的10倍多。
「2016年我們企業正式成立,面對新形勢,直接以『智能工廠』的形式進行企業廠房規劃設計。投產第一年,產值就有3000多萬元,2019年產值達到了1.38億元。此次疫情突然來襲也沒有讓我們焦慮,這說明智能化模式創新的路子走對了。」王建森說。
銘博汽配:智能讓整條生產線僅需5名工人
原料抓取、自動衝壓、成品出爐……進入浙江銘博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三廠車間裡,一條由數控壓力機、工業機器人、智能檢測裝備等組成的自動化衝壓生產線赫然映入眼帘。值得一提的是,整條衝壓自動化生產線只需5名工人在終端進行打包搬貨。
「從2月下旬復工到現在,產能已恢復了100%,這條自動化衝壓線功不可沒。」三廠負責人丁海星說,銘博公司是吉利汽車內飾衝壓件的主要供應商,總部共有5家分廠,丁海星所在的三廠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智能之風席捲全球製造業,也成功吸引了銘博目光。2019年初,銘博瑞安廠區正式開始實施智能化改造,兩條生產主線與焊接車間全面改造完畢,實現了減員提質。
「得益於智能化改造,疫情期間,復工復產不是問題,我們考慮最多的是如何搶抓時機,招攬高技術人才,為接下來打造『透明工廠』做準備。」丁海星說。
銘博集團後期計劃再投入7000多萬元,全面建設全自動、全流水、標準化、現代化的「透明工廠」。據悉,「透明工廠」計劃於2019年3月初步提出,建設完畢投入使用後,將通過MES高端系統、工業網絡、設備聯網,對所有車間的數據進行採集,生產進行監控,所有生產模塊和生產動態將逐一反饋在顯示屏上,進行實時監控管理。
「我們正在快馬加鞭推進項目,爭取下個月進入初步驗收,屆時『透明工廠』將完全改變企業的生產模式,車間實現減員23%,數控設備覆蓋率可達80%,人均產出量提升20%,產品不良率可降至3%以下。」丁海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