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蘋果,請別再一年發布一款新手機了

2019-10-23     快公司雜誌中文版

點擊進入報名

對消費者來說,購買新手機越來越成為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但手機企業卻不得不保持一年一更新的節奏。

除了發布新手機還有其他選擇嗎?模塊化手機和訂閱服務,或許可以帶來新思路。

[動畫來源:FC]

過去,我們每隔一兩年就要換一部新手機。但那時候,升級到新一代手機是為了獲取重要功能:可瀏覽的網際網路、更清晰的照片、可以打開的PDF文件。想像一下,就在不久前,我們還能在螢幕上看到單個像素!

如今,即使是智能手機中遺留下來的最微小的痛點和不便之處,也已經被漸進式的進步消滅了。現在的智能手機已經夠好了。當然,如果能做得更耐摔一點,電池續航時間更長一點,那就完美了。沒有哪家公司需要每年生產一款新手機,包括蘋果和谷歌。畢竟,在它們發布的新款手機里,攝像頭是唯一值得一提的重大升級。

談到即將推出的新款iPhone,矽谷主流設計公司NewDealDesign的創始人加迪•阿米特(Gadi Amit)表示:「坦白講,蘋果和谷歌都沒有做出什麼重大的改進。它們處理的還是過去的規格因素:相機。」

如今,手機的新功能往往來自軟體和應用程式,而非硬體。但我們不需要更換iPhone 11,也能看到最新的Snap濾鏡。與此同時,新手機的生產也對地球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更重要的是,消費者似乎越來越不在乎擁有新手機。智能手機的全球銷量已經呈現下降趨勢,消費者更新手機的頻率也在降低。對大多數人來說,購買新手機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

但除了沒完沒了的新手機發布,還有其他選擇嗎?如果蘋果不發布iPhone 11,谷歌放棄Pixel 4呢?對用戶而言,生活還將繼續。但對這些企業本身來說,挑戰一年一更新的節奏可能造成重大風險。「沒有人想破壞良好的現狀。沒有人想出現三星延遲發布摺疊屏手機那樣的失誤。」阿米特說,「但這個提議是有風險的。如果持續下去,再過一年你就會發現自己落後了。」

谷歌的Project Ara實驗。 [圖片來源:谷歌]

>>來自汽車行業的啟發<<<

阿米特本身也參與了幾個秘密的智能手機項目,包括谷歌的Project Ara,一個野心勃勃的項目,試圖改變消費者購買手機的方式。Ara是一款模塊化手機,可分零件逐步升級,比如更換處理器、相機或任意數量的傳感器,類似於更換拼圖上的碎片。

理論上講,模塊化手機更適合消費者,可以輕鬆替換部件,保證手機的正常運作,保持最新狀態。每年生產的手機少了,對環境也更好。但最關鍵的是,Ara從商業角度來看似乎也是可行的。

「開發Ara手機時,我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數據,汽車產業三分之一的利潤來自於升級和功能選擇。所以說,模塊化的概念並不是做慈善,也涉及到購買升級和配件的輕率決策。你可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基本款手機,但也會花150美元購買一個你不確定是否需要的高檔相機。「這確實是一大筆利潤。」阿米特說,「汽車行業的現狀就是這樣。你走進經銷店,想買一輛便宜的豐田汽車……結果卻額外多花了5,000美元。」

然而,事實證明,模塊化手機的製造相當棘手,市場的不確定性也很大,Ara最終在2016年被擱置。值得注意的是,摩托羅拉在墨西哥和巴西推出了名為Motorola Z的半模塊化手機平台,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這兩個國家,低價手機很受歡迎。但它的能力遠比Ara的設想保守。

[圖片來源:蘋果]

>>智能手機訂閱服務?<<<

企業能否通過其它方式開發一種商業模式,減輕每一兩年向消費者推銷一款新手機的壓力?當我向弗雷斯特分析公司(Forrester)副總裁兼CEO弗蘭克•吉列特(Frank Gillett)提出這個問題時,他表示,確實存在另一種方式。他說:「如果把手機看作我們接觸數字自我的途徑,那麼它就像是一種服務。」

吉列特建議,與其購買一部新的iPhone或Pixel,不如和手機供應商簽訂一份(高額的)每月合約。一個月支付大概100到200美元的費用,你就可以獲取保修服務、語音和流量服務、附帶應用程式以及存儲照片、視頻和聯繫人信息的大量空間。接著,你可以根據你想要的手機檔次支付更多或更少的費用(比如普通配置、中級配置、頂級配置)。

弗蘭克•吉列特指出,亞馬遜的Prime會員服務在某種程度上支持這種模式,它在一個品牌之下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服務,並出售獲得高額補貼的硬體,為其提供動力。然而,向消費者出售智能手機訂閱服務,不過就是一種美化了的「先租後買」模式,最後吃虧的似乎還是消費者。此外,對手機製造商來說,訂閱模式可能缺乏經濟吸引力。訂閱或許會帶來穩定的收入,最終的利潤卻未必高。

「你以1,000美元的價格賣出一部iPhone 10,已經賺了400-500美元的利潤(可能還不止)。而訂閱模式的利潤很難達到400-500美元。」阿米特說道。他指出,音樂訂閱應用與第三方分享利潤,可能無法為蘋果提供硬體所能提供的利潤率。

說實話,蘋果(在某種程度上也包括谷歌)已經從用戶那裡榨取了額外的服務和訂閱收入!除了iCloud、一種新的應用程式訂閱服務、整個App Store(應用程式商店,其收入的30%落入蘋果囊中)、一張信用卡以及保修服務選項,它還通過出售保護套以及更換電池和玻璃屏賺錢。

[圖片來源:谷歌]

儘管目前還沒有直接可行的方案替代每年一升級,但智能手機行業即將迎來一場清算。我想谷歌和蘋果都清楚這一點。蘋果最近發布了iPhone 11,起價700美元,比去年上市時定位相同的iPhone XR便宜50美元。前幾日,谷歌的Pixel 4面世了,但同時,它也在悄悄開發一些長期耐用的電子產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Home系列,比如Home Mini助理。谷歌的設計團隊強調了,其外形和色彩不會與老一代的Home助理髮生衝突,也不會取代後者。

但就智能手機而言,無論是蘋果、谷歌,還是它們的任何競爭對手,似乎都沒有放慢腳步,或者放棄趕超競爭對手的機會,哪怕是在細枝末節之處。阿米特指出:「一方面,我們缺乏創新,另一方面,人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開始提出質疑。我認為這是不可持續的。但目前,沒有人願意承認這一點。」

文 | 快公司編輯部

翻譯 | 李美玉

編輯 | 梁如楓

圖片 | 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OmM_W0BMH2_cNUgKJ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