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鄂博不僅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更有令人拍案叫絕的奇石
白雲鄂博為蒙古語,意為富饒的神山。何謂富饒,因整座神山之下,埋藏著富含稀土、鐵、鈮、錳、磷等十幾億噸礦石。可以說,白雲鄂博因石而生,因石而長,因石而興。從這個意義上講,白雲鄂博舉辦奇石節,可謂得天獨厚。更令人叫絕的是,除豐富的礦產資源外,白雲鄂博還出產奇石,奇石節仿佛就是為白雲鄂博量身定製。
據專家講,白雲鄂博礦區地處乾旱性草原,北接蒙古國東戈壁省,風大、雨少,地下地表都蘊藏著豐富的石頭。風的雕琢,雨的侵蝕,經年累月,鬼斧神工般把這些石頭變成了一件件形奇、質堅、色艷的風礪石,被酷愛石頭的藏家統稱為白雲鄂博奇石。以石質而分,白雲鄂博奇石大致有瑪瑙類﹑碧玉類﹑木化石類等,其中以白雲玉、白雲肉石關注度最高,且具有良好的收藏價值。
白雲鄂博鐵礦開礦初期,很多礦石因工業開發價值不大,被當作廢渣丟棄。後來人們在廢棄的鐵礦石渣堆里,竟發現了抗壓強度、抗折強度以及硬度、密度都很高的一種石頭,被石友打磨拋光,玉質感極強,被命名為「白雲鄂博玉」,簡稱白雲玉。白雲玉學名常質玉,古樸典雅,色彩斑斕,但以綠色為基調,小者如豆,大者十幾噸,適合製作仿古玉器及觀賞石。
20多年前,有石友於白雲鄂博鐵礦主礦坑東北方向約40公里處,在一平方公里的一個丘陵狀小山上,發現竟散落著形態逼真的肉石。這種肉石有皮有肉,還肥瘦分層,放在盤子裡,活脫脫一塊五花肉,幾可以假亂真。資深石友說,肉石珍貴,貴在有皮。世間紅白相間的石頭較多,但有皮的不多,白雲鄂博的肉石算是例外,因此頗受藏界關注。
據包頭市觀賞石、寶玉石協會副會長張桂英介紹,在當今全國各地走紅的石頭,什麼魚眼石、石英石、螢石、瑪瑙、文石、碧玉、石榴石、蛋白石、金礦石、暗色石英岩、白色石英岩、雲母型鐵礦、斑銅礦、黃鐵礦等各種奇石品種,都能在白雲鄂博找到它們的身影。因此說,白雲鄂博的奇石,就成為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元素。鑒於此,白雲鄂博礦區早在2005年就投資建成了包頭市首家奇石展覽館,成為區內外石友交流、互鑒的平台,區內外廣大遊客遊覽休閒的場所。
依託豐富而獨特的資源,白雲鄂博礦區已先後舉辦了十三屆規模盛大的奇石文化旅遊節。奇石搭橋、經貿唱戲、文商結合,眾多賞石界、文化界和經濟界人士雲集白雲,觀賞奇石,把玩奇石,品鑑奇石,同時吸引了區內外眾多遊客的關注光顧,使得奇石文化旅遊節成為包頭市乃至內蒙古自治區集文化、旅遊、經貿於一體的優勢節慶品牌,在實現白雲鄂博文化旅遊產業提檔升級、蓬勃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張鑫供稿)